Delta Force——谣言与所谓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6:31
特种作战与特种部队 2009-11-28  关于三角洲部队,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一大堆内容差不多的中文资料。但我并不打算在本波上重复又重复那些已经被转贴到烂大街的材料,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几个被转烂的谣言,并补充一些其他内容。

先说第一个转烂的谣言,就是“蓝光”(Blue Light)。在许多文章中说三角洲部队的前身是“蓝光突击队”,而另一些文章则把营救德黑兰大使馆人质的行动说成是“蓝光行动”。事实上Blue Light是1970年末由绿色贝雷帽的第5特种大队(5th SFG)所建立的一支反恐小组,是查尔斯·贝克韦思(Charles Beckwith)的三角洲部队的竞争对手。当时特种部队的预算本来就不多,而美国军方对于反恐怖部队的建立也不太热心,贝克韦思当然不能让另一支与三角洲性质相同的部队来跟他争人争钱争权,在1978年,他终于成功地获得来自高层的支持,于是“蓝光”被解散,“三角洲”得以保存。


三角洲部队的创建人查尔斯·贝克韦思

至于在1980年美国为解救德黑兰大使馆人质而实施的营救行动也不是叫做蓝光,在最初的计划阶段,这个行动被命名为“饭碗”(Ricebowl)——嗯,这个名字连你都觉得难听吧,所以后来又改称“鹰爪”(Eagle Claw)。执行该次营救行动的突击队是一支包括“三角洲”在内的联合部队,被称为1-79联合特遣队(JTF 1-79),也不是“蓝光突击队”。不过在1-79联合特遣队中其中一个参谋人员原本倒是在被解散前的“蓝光”里面担任情报参谋(S-2)的。


查尔斯·贝克韦思在为“鹰爪行动”的行动人员作出发前动员讲话


身穿便服的突击队员正准备登上C141,“鹰爪行动”正式开始


正在步出C141的“鹰爪行动”突击队员,根据查尔斯·贝克韦思的自传,那年月的三角洲队员就算在基地出入都不穿军服,打扮得像个嘻皮士


“沙漠一号”临时机场的守卫,左边手持华尔特MPL的是三角洲队员,右边那个是75游骑兵的人


在“沙漠一号”地点被烧毁的EC-130E


被烧死的空勤人员


由于事故是RH53撞上了EC130E,所以挂掉的都是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空勤人员

另一个烂街谣言就是“三角洲”这一名称的由来。许多文章都说贝克韦思早年在越南的一片三角洲地带(或说是三角形地区)吃了亏,受了伤,他对此耿耿于怀、终生难忘,以至于成立这支部队后就取名为“三角洲”。事实上,Delta Force这个名字是这支部队正式名称的俗称,这支部队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第一特种作战分遣队”(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简称SFOD-D),所以才被俗称为“D部队”,这个Delta其实是指D,而不是指三角洲。那么为什么要叫做D部队呢?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即绿色贝雷帽)的编制是大队之下有A、B、C三级编制(参见另一篇波纹《从“春田”说起》,对于绿帽子,下次再另外写波纹介绍吧),而查尔斯·贝克韦思组建的这支反恐小队是属于陆军的特种部队之一,却不隶属于陆军特种部队,所以就被称为D队。他们还另外有一个称呼,叫CAG(战斗应用大队Combat Applications Group的缩写)

鼎鼎大名的“三角洲”原来只是无线电字母报读法,这很无趣吧?是的,其实美国许多精锐部队的名称都是平平无奇了无新意的,比如“海豹”,只不过是“海陆空”的缩写,“绿色贝雷帽”也不是正式名称,人家原名叫“陆军特种部队”(Army Special Forces ),难得有个160起名叫做Night Stalker,刚开始以为很cool,结果现在却变成很creepy的“尾行”了(参见《从“春田”说起》)。


我觉得这个原创的Night Stalker很有爱哦

查尔斯·贝克韦思确实在越南吃过亏,但他耿耿于怀的不是什么三角洲地带,而是那些不懂得运用特种部队的高级军官。贝克韦思在1962年曾作为交流人员而与SAS在马来亚一起执行过任务,对SAS非常推崇,但他在越南初次尝试模仿SAS而临时组建的一支小部队却被上司指派去干一件不适合特种部队干的事情——坚守一个阵地。于是,这次任务他就吃亏了。

由于三角洲部队是完全师承自SAS的,所以三角洲部队的作战单位编制形式也是完全参照SAS的“四四”编制,即每个中队由四个4人作战小队组成,根据任务需要时可随时编成两个8人小队,或八个2人小组,或是16人一起行动。

还有一些资料中说到三角洲部队是“在陆、海、空三军特种部队中选出最合适的人员……”,这也是瞎说。三角洲部队是属于美国陆军的特种部队,所以其成员主要是来自陆军特种部队和第75游骑兵团,也有一些陆军内的其他部队的人参加,但海军、空军和陆战队的人是不会跨兵种跑来参加三角洲部队的。

关于三角洲部队的选拨要求之高,许多人都会津津乐道地重复一个段子:“新队员面试时会被问一个问题:当你要执行任务去炸毁一座炼油厂,半路上被两个小女孩撞见了,怎么办?杀掉她们,带她们上路,还是置之不理?”

其实这个段子的出处是在查尔斯·贝克韦思的自传里,不过提问的人是心理专家,不是特种作战专家,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因为无论你选择灭口还是放人都不重要,心理专家会接着要你进行解释,然后开始刁难你的答案。他只是根据你的反应来判断你是坚决果断还是忧柔寡断,看你在压力之下能保持冷静还是情绪失控,而且这些心理测试题往往是在选拨队员在体能测试中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进行的,是属于心理承受能力测试的一部分,测试题的内容希奇古怪,这条“灭口还是带走”的题目也不是每个新人必做的标准题。

三角洲部队选拨时的淘汰率的确相当高,例如在最早期的队员Eric L. Haney所著的《Inside Delta Force》一书中提到,他那一批人里一共有163个来自绿色贝雷帽和游骑兵的人参加选拨,最后只有18个人通过选拔,然后这18个人里有4个人未能通过心理测试,最后成功入选的只有14人,淘汰率超过90%。

有关三角洲部队的训练,许多中文资料都说得七七八八,我这里也不再重复。不过要补充一点的就是这些特种兵除了战技战术训练外,还要做许多与战斗无直接关联的训练,例如让CIA的人来教他们间谍技能,让FBI的人来教他们一些执法知识,让航空公司的人来教他们驾驶和操纵机场地勤车辆,甚至还请来礼仪部的人培训他们出入高级外交宴会的仪态。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三角洲部队参与的第一次实战行动是鹰爪行动,但开头已经说到,美国军方高层对于专门反恐怖部队的建立并不热心,而武力营救也并非首选,等到不得不开展行动时才发现除了三角洲部队外再没其他进行过类似训练的队伍,所以才决定让“查理的天使”担当主角。但这次行动因为各个军种都要来掺一脚,于是这个行动就变成了一个照顾各个单位都能出一下彩的复杂的多兵种联合行动,于是就有了美国四大军种组成的“1-79联合特遣队”。众所周知的,这次行动由于在“沙漠一号”加油地点因为直升机与加油机相撞,以及其他直升机都出现一些机械问题显得不那么可靠,导致运输直升机的数量不足而不得不中止任务。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这个草台班子互相之间不熟悉、军种之间互相不配合引起的,例如陆战队飞行员要飞他们不熟悉的海军直升机等等。而后来为了解决联合特种作战的种种问题,所以才有了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和一些专门的支援部队如“夜间尾行”的建立。


1979年三角洲部队的训练照片,当时在美军中也只有他们会进行这类室内近战和拯救人质的训练


这就是被戏称为儿童乐园(Wally's world)的三角洲部队的训练场,位于布拉格堡,此图为与160特遣队一起进行垂降突击训练的三角洲部队

其实早在1980年的鹰爪行动之前,三角洲部队就已经间接地参与一些反恐怖活动,例如在1979年泛美运动会时,他们就与FBI合作,成立一支联合反恐小组预测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计划。

三角洲部队最初建立时人数相当少,而且是以作战人员为主。早期的三角洲部队只有A队和B队两个中队(Squadron),后来因人多了又加了个C中队出来,三个战斗中队的编制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的三角洲部队规模已经相当大了,足足有800至1000人,但其中的作战人员只有约250人,扩充的都是后勤支援人员。

现在的整支三角洲部队里包括了D、E、F三个主要部门,其中D部门是指挥和控制部门,即司令部。而E部门是包括了通讯、情报和后勤支持在内的大部门。后勤部门提供包括财政、物资、医疗、研究、专业技术等支持活动,例如他们有自己的医疗分队,除了驻在布拉格堡外,在美国全国各地的秘密基地都有专门医生为特种作战提供医疗援助。情报部门叫(The Funny Platoon)专门为三角洲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支援。而虽然三角洲部队的空中支援主要依赖于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但现在也有自己的航空中队,装备有12架直升机(AH-6和MH-6)。是名副其实的“特肿部队”啊。

目前真正的三角洲部队的战斗人员(称之为Operator(s))就是属于F部门下的A、B、C三支战斗中队(Squadron)。在每支中队下面各有三支战斗分队,每支分队下面各有三支战斗小队,即前面提到模仿SAS四四编制的16人小队。不过也有一些资料提到现在的三角洲战斗小队有16~20人,根据需要再细分成4~5个四人小组。

现在的三角洲之所以有那么多属于自己的后勤支援部门,恐怕还是与1980年代的几次失败行动有关,例如在1984年12月他们打算营救一架被劫持到巴基斯坦的科威特客机时,由于后勤支援出错而计划搁浅。所以现在他们宁愿把所有的事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许多文章里说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三角洲部队的存在,这倒是真的。五角大楼严格控制有关三角洲部队的公开信息,官方的态度就是绝不承认(但也不否认)。如果有时你看到五角大楼里某些公开的文件中提到没有明确其所属单位的Operator(s),那就有可能是指三角洲队员(老美就是喜欢玩文字游戏啊)。其实海豹也是同样的待遇,例如今年4月解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菲利普斯的几个狙击手,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说是海豹,但美国国防部发出的新闻稿中通篇找不到一个“SEAL”字,只说是海军特种部队。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官方不承认(也不否认)海豹的存在,却又不阻止海豹定期搞开放参观活动(除了一直保持神秘的DEVGRU)。

不过现在三角洲部队的神秘感已经没那么强了,因为有关三角洲部队的书就不少,而三角洲退役人员出来写的书至少有5本。在1980年代我国内就出版过查尔斯·贝克韦思写的自传《DELTA FORCE》,本文前面有关“蓝光”、“D部队”等解释都是来自于此书的,而2006年开始有一部美剧《秘密行动组》(不过个人认为这电视剧比较烂,不推荐),原名THE UNIT,其军事顾问和编剧之一就是那个写《Inside Delta Force》的Eric L. Haney。为什么片名叫THE UNIT?根据另一位同样是自三角洲部队退役的Pete Blaber所写的书《The Mission, The Men and Me》里面提到,三角洲部队里的人通常都是自称“the unit”,而不是Delta或Delta Force或CAG什么的,而《黑鹰坠落》一书中提到D-BOY这个称呼则是其他部队(如160、游骑兵等)对他们的称呼。

注意,那个Operator(s)其实也是三角洲部队发明的,在Eric L. Haney的书里提到队伍成立初期,他们发现法律定义方面的Special Operative(s)是情报机构用的(书里指明是CIA),于是他们便整出Special Operator(s)这么个新字眼来区分情报机构的特工和特种部队的战斗人员。不过时至今日,Special Operator(s)和Special Operative(s)还是老被人弄混,特别是普通的公众媒体。(注:我国在1980年代以前也是用“特工”来称呼特种兵的,特种兵这个词是后来才兴起。)

有人戏称三角洲部队是“永远的伴娘”,意思是说这么多年以来他们战绩乏善可阵,似乎都是失败的多。这是因为五角大楼从来不公布三角洲部队参与行动,而为外界所熟知的都是像1980年鹰爪行动、1985年阿基莱·劳伦号(Achille Lauro)事件、1993年哥特蛇行动等等。但其实三角洲参与的几次著名行动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失败的根由都不在他们自己身上。例如鹰爪行动是由于飞机问题,阿基莱·劳伦号和哥特蛇行动都是战斗上取得成功,随后却被政治家给出卖了。

另外,在成立后这三十年里,三角洲部队满世界乱跑,完成了不少任务,只是大多数不为公众所了解罢了。

比如在1981年3月,印尼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后迫降在曼谷,三角洲部队应泰国要求进行营救,成功地击毙恐怖分子救出人质。1983年在入侵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三角洲部队都完成了其既定任务。1990年至1991年的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中三角洲与第22特别空勤团一起寻找飞毛腿(参见《小孩和牧民是特种部队的天敌啊》),也成功地为多国部队空军正确地指示了攻击目标。在2001年后,三角洲部队也积极参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斗,例如在阿富汗夜袭基地组织的营地,又潜入伊拉克为空军的精确轰炸提供目标引导。


在1985年被劫持的阿基莱·劳伦号(Achille Lauro),劫持者弃船后改乘埃及客机飞往突尼斯,飞机被美国海军战斗机拦截,在西西里岛迫降后三角洲部队上去把人拿住,结果又被意大利人抢走。这次行动也被认为是三角洲比较失败的战例之一。


在“正义事业行动”中,4名三角洲队员乘坐这架160SOAR的MH6从空中突击莫德洛监狱,救出一名叫科特·缪斯的政治犯,回程中直升机被击伤迫降过一次,重新起飞后又再被击落一次,彻底不能飞了,4名三角洲队员就地建立防线,坚持到三辆M113来救出所有人。


在巴拿马“正义事业行动”战斗结束后的三角洲队员,他们是另一组人


1991年在伊拉克的三角洲队员


这几个面上打了码、穿6沙的人是为科威特军队提供反恐怖训练的三角洲队员


怀疑是被三角洲的狙击手击毙的哥伦比亚毒枭Pablo Escobar,不过比较多人相信是海豹的人干的,然而更多数的人认为开枪的是哥伦比亚士兵

此外,作为一支军方部队,三角洲部队甚至还参与过美国国内的一些行动,例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1999年西雅图WTO会议的保安工作,三角洲部队都有参与其中。1987年亚特兰大联邦监狱发生暴乱,由于FBI HRT正好要处理其他事,FBI征得总统同意后请求三角洲部队协助处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军方特种作战单位被允许在美国国内进行直接行动。不过当暴动囚犯在新闻里听说三角洲部队正在路上,立即就投降了。

据传三角洲部队曾经在1984年和法国特种部队一起潜入利比亚侦察传闻中的“恐怖分子训练营”,汤姆·克兰西的《爱国者游戏》中偷袭恐怖训练营的情节就是取材于此。据说三角洲部队与参与了在南美洲丛林里对制毒贩毒组织的直接打击行动,有人认为哥伦比亚毒枭Pablo Escobar就是被三角洲的狙击手射杀的(但没有确凿证据,大多数人认为是哥伦比亚部队干的)。在《Inside Delta Force》还提到,三角洲部队在1980年代派出人员驻在贝鲁特,一方面担任使馆警卫,另一方面进行情报收集。

除了直接行动外,三角洲部队还经常参与许多间接行动。例如在中美洲为CIA资助的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训练和顾问,1997年为秘鲁营救日本大使馆人质行动提供提供培训和协助等等。

三角洲参与的直接或间接行动相当多,远不止上面提到那些,像Eric L. Haney在他的书里就提到他曾参与或听说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行动,在1980年代就有几十次那么。比如他们的狙击手在贝鲁特协助海军陆战队对付向美军工事放冷枪的人,或是帮洪都拉斯打击边境武器走私等等。其中还有一次有趣的行动,有一次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一名军官要求Haney和另一名队员给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送一个卫星通讯电台,命令他在意大利乘坐C130飞到黎巴嫩,携带潜水用具以高跳低开的方式空降到大使馆附近的海面,游上岸后再化妆成参加使馆聚会的人把电台送进去。哗,这个常规部队出身的军官想出来的点子简单就是一部好莱坞动作片的典范,最后Haney采用的方法是把这个电台装进外交邮袋里通过美国国务院送到驻贝鲁特大使馆。可见三角洲部队的许多任务并不一定都是在枪林里来弹雨里去的。


描述“哥特蛇行动”的《黑鹰坠落》原著封面及DVD封面,现在电影比书出名

 


最近比较有名的另一个前三角洲队员Paul Howe,就是电影《黑鹰坠落》里面那个Jeff Sanderson的原型,退役后他搞了自己的战术训练学校CSAT(Combat Shooting And Tactics)

 


获得荣誉勋章的前三角洲队员Gary Gordon(左)和Randy Shughart(右),不知道他们干了啥的话就请自己去看《黑鹰坠落》的电影吧。前面说了美国军方是不承认(也不否认)三角洲部队的存在的,那么对于他们获得荣誉勋章的官方文件是怎么写他们的身份的呢?原文写着“......while serving as Sniper Team Leader, United States Army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with Task Force Ranger in Mogadishu......”,硬是不提Delta或SFOD-D或CAG之类的字眼。

 


在查尔斯·贝克韦思的自传里提到三角洲部队的标志是三角形和一把剑(即题图),但从公布的Gary Gordon和Randy Shughart的照片里,他们只佩戴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ASOC)的臂章。但有趣的是,在USASOC官方公开的编制里能找到第1、3、5、7、10特种大队,有游骑兵、160SOAR,还有什么心理战部队、民事部队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单位,但就是找不到CAG或DELTA或SOFD-D之类的字眼。

 


一般任务下的指挥链,虽然一般情况下是由USASOC指挥,但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由JSOC直接指挥。不过在战争中也是受战区司令部指挥的,例如三角洲部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许多行动都是归中央司令部指挥。


在2000年之后可以证实的三角洲的图片不多,虽然知道他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有不少行动。比如此图和下图都是卡尔扎伊刚回到阿富汗时的照片,当时他的贴身保镖据说是由三角洲和DEVGRU组成的,所以有人认为这照片里的持枪护卫有一半的可能性是三角洲队员。不过后来卡尔扎伊的护卫都改由美国国务院雇佣的承包商/雇佣兵/临时工了。

 


有人认为这个也有可能是三角洲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