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届奥斯卡】中国人的奥斯卡综合症发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50:01
第78届奥斯卡颁奖礼上风光无限的《断臂山》所带来的“亚洲电影新时代”尚未散尽余温,今天上午9点(洛杉矶当地时间25日下午5点),全球瞩目的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又在柯达剧院闪亮登场。国人的“奥斯卡综合症”伴随春节后的长假综合症开始“发作”。
尽管《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夜宴》已被无情地抛出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行列,尽管中国大片又一次提前倒在了柯达剧院的大门外,尽管王中军可以一句“那是美国人的游戏”而聊以自慰,但这些丝毫浇灭不了中国人欲罢不能的“奥斯卡情结”,在全国媒体集体无意识的疯狂报道中,在中国电影人和观众交织着期望与无奈的焦虑心态中,奥斯卡这场典型的“美国式游戏”已经在“看客的中国人”这里演变为一场全民战争。我们不仅要问,这究竟是谁的奥斯卡?是文化游戏还是民族尊严?中国式大片到底是电影还是奥林匹克?
谁的奥斯卡?
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有着三个巨大而明确的情结:奥斯卡金像奖、世界杯足球赛出线、诺贝尔奖金。既然把电影当作了竞技场,这是谁的主场?规则又由谁制定?是不是非得分这一杯羹?这些最起码的问题,似乎中国电影人从来没有厘清过。
毫无疑问,奥斯卡从来就不是全球最权威、最公正的电影奖项,它所彰显的主流姿态和美国式价值观,决定了它不过是美国人的一个文化游戏,和我们的金鸡、百花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在得知自己执导的影片《特里斯塔娜》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时曾直言不讳:“奥斯卡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奖项。”两届奥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更将奥斯卡的评奖过程形容为“宾果”游戏。
然而,奥斯卡在电影界有今天举世瞩目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和经济大国的光。据业内人士分析,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三千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两千万美元。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在电影这方战场,“逐鹿奥斯卡”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主流话语的向心力,更是电影作为创意工业所带来的利益驱使。
奥斯卡的畸形权威,直接决定了它在制定游戏规则时的狭隘。纵观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选择《撞车》就是选择政治安全和美国化,瞩意《阿甘正传》其实是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力推《美国丽人》则是为它纯正的美国中产阶级风情与“艺术”“商业”的完美折衷。在这么一个美国人的、美国式的大游戏中,中国式大片要指望得到好莱坞那六千名评委的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奥斯卡需要怎样的大片?
奥斯卡无疑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这也并不完全是一场纯粹商业的游戏。文化,依然是核。事实证明,奥斯卡奖固然青睐《泰坦尼克》或《指环王》这样的商业大片,但对富有内涵的小成本影片,也同样情有独钟,去年《百万宝贝》的获奖就被认为是电影文化传统的回归。这对中国大片应该是一个启示。没有文化内核的足够张力,缺乏人类固有的思想共鸣,单纯地想凭借视觉的冲击或华丽的外表来个一炮走红,真的很难。
那么,奥斯卡究竟需要怎样的大片?是以投资多少为要素还是以故事、人物、题材打动人?多年前,中国电影的投资常常捉襟见肘,还不如好莱坞电影投资的零头。中国电影人往往感叹:借我千万资本,也能拍出好的大片。随着经济力量提升,中国导演声誉雀起,如今,投资渐渐不成问题。
从《无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投资规模都与好莱坞大片相当,然而,越来越急躁的“奥斯卡情结”却取代了电影的真正核心:一个打动人的故事。的确,奥斯卡的真正精神仍然是对于人性的关怀。从《辛德勒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无不包含着这种精神。而中国导演在具备了问鼎奥斯卡的技术和艺术才能之后,反而在选择题材和价值判断方面功亏一篑。从《英雄》到《夜宴》,并非只有功夫片才是奥斯卡评委的最爱,为什么我们热衷送大片参赛,却忽视了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影片呢?
大片真的是惟一标准吗?
长年与奥斯卡吻合度不高的“独立精神奖”,前年、去年的最佳影片《杯酒人生》、《断臂山》均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奥斯卡逐渐偏好“小成本、小场景、小情感、小人文关怀”已成为这个奖项回归人文电影、独立电影的大趋势。
在这样汹涌的暗流下,致力于炮制“中国式大片”以冲击奥斯卡的中国电影人不禁要质疑了:大片真的是奥斯卡的惟一标准吗?且不论中国电影素来竞逐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几乎没有大片的踪影,——综观本届入围外语片的各国电影,“中国式大片”们是否该思考,如何剔除那些陈词滥调,转而重拾那些永恒的老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