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命的品质提升不容等待_心灵能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0:01
精神生命的品质提升不容等待(2009-12-20 01:20:04) 标签:精神生命 生命品质 心灵能量 文化 分类:灵性财富芝麻开门

    宙中各种生命均由物质(包括暗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组成,物质生命是有限的,精神生命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每一种生命的物质部分早晚都会消亡,而精神部分将穿越时空无限延伸。物质生命是生命的外在表现,精神生命是生命的内在表现。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既能同步推进生命的进化,也能让生命走向退化。物质生命只不过是精神生命在浩瀚的生命历程中“旅游”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所以追求物质生命的品质提升是短暂的,而追求精神生命的品质提升才是长久的。由此看出,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好自己的精神生命,让其不断进化而不要退化,不断提升精神生命品质,这才是生命的第一要务啊!
    一、考察物质生命的科学分界
    传统的分类学家将地球上的生命划分为两个界,即植物界和动物界,从而造成了我们的偏见:不是植物就是动物。70年代,康奈尔大学的生态学家H·魏塔克(R.H.Wittaker)提出一种五界系统,说明生命的构成(《科学》,1969年1月10日)。后来,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支持并扩充了魏塔克的框架(《进化生物学》,1974)。专家们现在提出,生命中最基本的划分并不是在“高等”的植物与动物之间,而是在单细胞之间。生命的五界系统五界系统按复杂性增加的三个层次排列生命:原核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界);真核的单细胞(原生生物界);真核的多细胞(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随着生物层次的上升,生物变得愈加多样化,因为生物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增加,变异的机会增多。多细胞生命的三个界代表了一种生态的和形态的分类。植物(生产)、真菌(还原)和动物(消费)代表了我们这个世界上三种主要生存方式。
    二、生命的分类与人的使命
    不同高度的生命会有不同高度的分类和不同高度的生命哲学,比如选择比较对象而言,不同高度的生命所选择的比较对象几乎不会离开他自己的生命层面,也就是说生命的比较基本上是在同等生命层中的同类比较。生命的分类就象按不同的生命类型给生命分了不同的楼层一样,打个比方,分解类住的是第一层,性类住的是第二层,繁殖类住的是第三层人住的是第四层......生命的进化肯定是从底层向高层进化,就象我们上楼要从第一层走向高层一样,相对而言,高一层的生命自然应该看到或知道自己路过的所有层的状况,低一层的肯定不会看到或知道高一层的状况,这样比较的参照物自然就落在了本层和下层之间了。
    1.生命的分类
    1)超越人类:追求生命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物质,本性到精神境界上的升华。
    2)人:追求人生价值。使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来创造世界和改变世界。
    3)繁殖类: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和异性美。他们的使命是DNA复制(既繁殖)、是延续物种。
    4)性类(既生殖配件类):它们追求的是性和欲,讲究的是刺激与快感。它们的使命是阻挡生命的进化和衬托以及填充。
    5)分解类:它们没有任何追求。它们的使命是净化环境和空气。
    2.人的使命
    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比如高官、作家、医生、工人、农民、歌星等等,每个人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和灰暗的一面,生活之中我们是用自己灰暗的一面衬托别人闪光的一面的,同时别人也在用自己灰暗的一面衬托我们闪光的一面,就这样大家互相衬托着使我们的人生变的千姿百态,也使我们的人生有了不同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色彩。
    三、觉悟后生命的进化
    精神生命觉悟前后,是生命品质提升的分水岭。精神生命觉悟前在六道轮回之中。真正的觉悟后,按《楞严经》来讲,则分60位渐次。
    1、三渐次——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业(3)
    (1)第一渐次:除其助因(断五辛)。总原则“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就是说“发淫增恚”的环境都不要去接触,远离增长淫欲和嗔恚的环境与事情。从上网来说,淫秽网站、网络游戏、淫秽新闻、八卦消息等,都要远离。看电视也不要看情色剧、战争片、恐怖片、科幻片、韩剧、演唱会,等等。总之,每件事情来,都要看看对自己贪欲和嗔恚的影响,一一都要远离,这是修行第一渐次,除其助因。
    (2)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断淫、酒、肉,及持余戒)
    (3)第三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违其现业”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中从“初于闻中”到“寂灭现前”这一段,讲的是六根一接触六尘就立刻脱离,因脱离而不造诸业。“违其现业”也可以看做“入流亡所”。
    2、干慧地(1)
    盖三乘圣人,初修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等三观,虽有观慧,然未全得真谛法性理水,故称为干慧地。
    3、十信位(10)
    ⑴ 初信:信心住。谓心与理契,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⑵ 二信:念心住。谓对过去劫中轮回状况,相信明了,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
    ⑶ 三信:进心住。谓以精纯、无间之不懈努力,以念心之精明,进趣真正清净境界。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⑷ 四信:慧心住。谓精进之心,即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显发。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⑸ 五信:定心住。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⑹ 六信:不退心住。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目标在即,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⑺ 七信:护法心住。谓保持心进无退,与十方如来感应道交。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⑻ 八信:回向心住。谓以护法心力,将佛光回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映。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⑼ 九信:戒心住。谓将心回向于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⑽ 十信:愿心住。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4、十住位(10)
    ⑴ 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继续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显发光明,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⑵ 治地住。谓由前所发之心,净如琉璃。所证之理,显若精金。因此妙心,契于理地。经云:“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⑶ 修行住。修行者,起行修德也。谓前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由明了故,遍游诸行,皆无留碍。经云:“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⑷ 生贵住。谓由前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为法王子,故曰生贵。经云:“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⑸ 具足住。谓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化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⑹ 正心住。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经云:“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⑺ 不退住。谓前心行二相,既与佛同,则佛身佛心,二种合成,日以滋益,渐渐增长,唯进无退。经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⑻ 童真住。体微曰童,谓其体虽微,已具佛十身灵妙之真相矣。经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⑼ 法王子住。谓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成,名出圣胎。既出胎已,则为真佛子,而绍继佛种也。经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⑽ 灌顶住。谓表菩萨既成佛子,堪行佛事,佛以智水,而灌其顶,犹如刹利转轮王之子受职,而父王以大海水灌其顶也。经云:“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5、十行位(10)
    ⑴ 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利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⑵ 饶益行。谓善推妙德,饶益众生,使得法利,不生厌想。经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⑶ 无嗔行。谓嗔恨生于违拒,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自他之利兼成,则嗔恨自无也。经云:“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⑷ 无尽行。谓随众生之类,化现其身,转化无穷,而益物无尽,竖遍三际,横周十方,通达无碍。经云:“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⑸ 离痴乱行。谓妙智了达一切法门虽各不同,悉皆归于一理而无差误。经云:“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⑹ 善现行。谓由无痴乱行,故能于同类中,显现异相,于异相中,不见有异,同异圆融,互现自在。经云:“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⑺ 无着行。无著即无碍之义也,谓由善现之行,充扩圆融,以满空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而尘相不坏,尘界交现,小大无碍。经云:“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⑻ 尊重行。谓前无著行中,现尘现异,皆是般若观照之力,然般若于六度中,称为第一,可谓至尊至重。经云:“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⑼ 善法行。谓于妙观慧中,种种明现,以显圆融之德,十方诸佛,莫不依此圆融,而为法则。经云:“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⑽ 真实行。谓前圆融得相,一一皆是无为真实之性,然依性起修,则所修之行,无非真实矣。经云:“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6、十回向(10)
    ⑴ 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具备神通,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盘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⑵ 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⑶ 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⑷ 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证真如理地,如佛无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⑸ 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为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⑹ 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证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盘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⑺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设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⑻ 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⑼ 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⑽ 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证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7、四加行位(此四加行和密宗讲的四加行不同)(4)
  ⑴ 暖地。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已得智火之前相。故名暖加行。无漏者。谓无漏失。不落三界生死也。
    ⑵ 顶地。顶者。谓观行转明。在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加行。观瞩四方者。谓观四谛也。
    ⑶ 忍地。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名忍加行。
    ⑷ 世第一地。谓此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8、十地(10)
    (1)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2)离垢地。谓由进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3)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显发。经云:“净极用生,名发光地。”
    (4)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照破一切情见。经云:“照极觉满,名焰慧地。”
    (5)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照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6)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7)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证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至。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8)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9)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10)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润泽,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9、等觉、妙觉(2)
  【等觉】经云:“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疏云:“此位将明菩萨始觉,等于如来妙觉,故先举如来,而言逆流者。盖谓如来,已先证入妙觉果海,无复进取,但惟不舍众生,倒驾慈航,逆流而出。而此菩萨,乃言顺行而至者,谓其进取未竟,方趣果海,顺流而入也。觉际入交者,菩萨始觉,与佛妙觉,分齐正齐,但顺背之不同耳。”
  【妙觉】指觉行圆满究竟佛果。修行至此阶位,则可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满,悟得绝妙涅盘之理。且可超越四魔,照达一切事理,一念一时知一切佛国等事。经曰:“常住一相,第一无极,湛若虚空,一切种智,照达无生,有谛始终。唯佛穷尽,众生根本,有始有终,佛亦照尽,乃至一切烦恼、一切众生果报。佛一念心,称量尽原,一切佛国、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萨神变,亦一念一时知,住不可思议二谛之外,独在无二。”
    宇宙间不同维次空间的各种生命,只要是生命真相的明白者,均无限向往快速进入觉悟后的精神生命等级,然而只有人类及以上生命才有机会直接晋升。所以,人类生命最要紧的就是首先保住自己的生命等级,为此要及时改过修善,从学习、践行《弟子规》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走向更高的生命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