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商品 职能部门监管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4:05

  安徽中华职业学校收取两年的学费,可学生9月份进校,10月份就被推荐到企业上班,两年后再颁发职业高中毕业证书。有关调查显示,有的职学每招一名学生就要付出两三千元的回扣,有的一年花在“买学生”上的钱达百万元之巨。招生大战中耗费的资金,最终将转嫁到学生身上,如通过收取就业中介费、进厂费、推荐费、路费、护送费等各种费用来填补“亏空”,加重了学生负担。令人遗撼的是,面对职业教育重招生,轻培养,乱收费,职能部门的监管明显缺失。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投入一百亿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学校良莠不齐,有的重招生、轻培养,有的管理混乱、乱收费,导致了职业教育乱象丛生。

  在这里,学生也成了商品,而教育则可有可无。仅从市场角度而言,如果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商品,那学校就是卖方,学生就是买方,学校收了学生的钱就应该拿出学生所要的商品,而学校的职能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但是,“9月份进校,10月份就被推荐到企业上班。”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所需的职业技能学到?这速成也太快了吧?而且,在这里,学生不仅要花钱买教育、买工作,还要被当成商品再卖几遍,这些学校在收了学生的教育费、中介费、进厂费等等之后,还要向企业收劳工费、介绍费……这买卖也太合算了吧?

  更何况,学生不是商品,学校也不是牟利场所。一旦当校方把学生当成了摇钱树,将办学当成生财之捷径,唯利是图必须导致办学方向的迷失,导致职业道德的沦丧。于是,不惜血本争夺生源,以至于每招一名学生就要付出两三千元的回扣。看上去是蚀本生意,但精明的校方会“堤外损失堤内补”,比如可自我免除教书育人,释疑解惑的基本义务。不授业,也发文凭。不少职业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招生班子,一些老师的主要精力已从教学转向招生。另一手段就是滥收费,巧立名目。至于教育的质量,学校的声誉,受教育的应有权利,在赚钱大目标下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究其原因,还是职能部门的监管缺失。有利益诱惑,监管又有漏洞,要求这些学校“严格自律,不去赚钱”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去关心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些学校的收费,这种荒诞之事还会发生吗?监管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还是去为纳税人办点事,如果连一个民族的根本——教育都沉沦了,谁还会养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