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保卫十月革命 战功赫赫被出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14:54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战场上,曾经有一只由中国劳工组成的“中国团”,“中国团”战功赫赫,最终却被出卖,近乎全军覆没。

 

两千华工组成“中国团”

 

  十月革命引发了残酷的俄国内战,内战爆发不久的1917年11月25日,由阿拉巴耶夫斯克,纳杰什乌金,彼尔姆等地华工组成的“中国团”诞生了。

 

韦尔霍图尔战役中的白军

 

  “中国团”全团两千多人,由外交署官员任辅臣任团长,全团分为三个营。第一营营长张清萧,河北保定人;营营长桑来朝,山东人;第三营营长潘万川,东北人。中国团的成立影响很大,受到苏维埃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重视,被编入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阻击师,并给中国团派来一位俄国同志任政委。中国团成立后,这些受苦华工,经过短期的训练便换上了红军服装,不久就开赴前线作战。

  1917年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东战区的形势尤为险恶,高尔察克白军在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活动更为猖獗。为了捍卫阿尔拉巴耶夫斯克矿区,中国团首次与白军交战,这是在阿拉巴耶夫斯克附近一个白军占据的村镇上展开的。中国团趁夜出袭,攻其不备,一举全歼了该地的白军。中国团首战告捷,军威大振,接着又打了几个胜仗。尽管如此,东部战场总的形势仍然十分险恶,白军步步紧逼,战线逐渐西移。

  从1918年春季开始,中国团转战在都拉河、卡马河地带。中国团在团长任辅臣的指挥下,在阿拉塔伊河附近打败了人数占优势的敌人,并且把敌人击退在上都拉。对中国团的旺盛士气和卓越的战绩,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这样报道:“中国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的部队……中国团之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

 

将白军赶出托博尔河

 

  1918年8月,中国团与布柳赫尔的乌拉尔第四师组成了中俄联军,往西北方向突围到了当年蒙古铁骑勒兵饮马的卡马河畔。8月5号拂晓,卡马河战役在隆隆的炮声中展开了。8月16日,红军强行到达托博尔河、锡姆河、济利姆河汇合地区。这里的河湾互相穿插,追击的白军想利用尖刀似的夹岸和三万把刺刀,将这支中俄联军钉死在三江交汇处的沙洲上。

  布柳赫尔指挥红军(1800多中国人)与白军在这里血战了四天四夜。8月19日夜间,敌人渡过托博尔河对伊尔内克希村发动进攻,企图攻占这个据点,阻止正在渡河的红军后继部队,并将他们截为两段后各个击破。

  千钧一发之际,布柳赫尔命令两个连的中国团对敌人实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背一把马刀作短距离跃进,在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动猛烈冲锋。这支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嫡系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国军人把白军打得措手不及,把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红军得以从容渡过卵石铺底的济利姆河,并于9月12日在昆古尔地区与红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
                     
  9月14日,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1918年9月30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人战绩突出,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给予了嘉奖。

 

韦尔霍图尔战役 中国团被出卖

 

  1918年10月,中国团又向气焰嚣张的高尔察克白军帮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一天拂晓,中国团的骑兵率先挥着马刀冲进白军占据的拉亚镇,步兵也紧随而至,把装备优良、数倍于中国团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次战役,战绩辉煌,打死打伤敌人数百人,俘三百多人。

  这次战役后,苏维埃中央于10月27日命名中国团为“红鹰团”。在库什瓦举行了授旗仪式。授旗后,部队转战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带,接连又打了几个硬仗。

  此间,一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铁路桥梁落到白军手里,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红军司令部给中国团下令,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桥梁夺回来。中国团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指定地点。当部队逼进桥梁时,发现敌人在桥的另一端架设两挺重机枪,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封锁了桥面,使战士们抬不起头来,他们每向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两次进攻都未成功,战士伤亡很大。在这紧急关头,任辅臣命令第二营营长桑来朝重新组织火力,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桑来朝营长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复仇,他一马当先,率领部分战士冲过桥去,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机枪手肉博起来。敌人的机枪哑了,大批战士冲过桥去,歼灭了守桥的白军,夺回了桥梁。桑营长身中数弹,牺牲了。中国红鹰团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嘉奖。

  11月下旬,在为争夺维亚车站的著名的韦尔霍图尔战役中,任辅臣被任命的临时总指挥。在维亚,他们与白军激战一整天。入夜后,部队住宿在军用列车上,附近一个对中国团充满仇恨的富农,连夜去向白军告密。白军帮趁夜突袭维亚,包围了列车,用机枪扫射列车。战士们在任辅臣的指挥下,沉着应战。由于战斗条件对红鹰团十分不利,伤亡惨重。就在这次战斗中,任辅臣牺牲了,年仅34岁。

  任辅臣牺牲后,列宁在莫斯科召见了他的夫人张含光及二女一子。列宁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俄国人向“中国团”撒鲜花

 

  11月12日,红军占领克里米亚半岛最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市。红军入城时,“中国团”战士虽然走在最后,但工人和市民们仍然把鲜花撒在他们头上,人们惊异地注视着这支由个子矮小的东方人组成的队伍。大家高呼“乌拉!”把战士们抬起来,抛起来。遗憾的是,在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斗中,“中国团”牺牲了一半以上的战士。
                     
  余下的“中国团”后来有的加入了苏联国籍,有的回国了。由于“中国军团”战功卓著,1927年苏联政府在彼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借以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类似的纪念碑,第比利斯也有一座)。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纪念碑被捣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