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英雄辈出,战功赫赫的杂牌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20:50
(一)
在旧中国的军队序列中,有一支英雄辈出,战功赫赫的部队。几乎在中国现代史每一个重要的关头,这支部队都要登台表演,演出自己威武雄壮的战争戏剧,在青史上留下那特殊的,璀璨的一笔,来光照千秋,辉耀史册。这支部队就是冯玉祥将军创建的国民军,因为他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中国西北。人们便习惯地把它称作西北军。
1924年9月15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趁江浙战争正酣,直系军阀曹锟及吴佩孚无力东顾之际,率领奉军,第二次从山海关大举进军平津地区。吴佩孚仓皇间调动原北洋十一师冯玉祥部,编为第三军,出古北口长城,开赴热河境内抗击奉军。素与吴佩孚有隙的冯玉祥联合陕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任北平警备副司令的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于十月间,发动政变。冯部突然倒戈,从热河杀回北平。在山海关一线与奉军决战的曹锟、吴佩孚腹背受敌,全线动摇。冯玉祥遂在北平改所部为国民军,自任第一军军长。鉴于北平城内,满清遗老遗少蠢蠢欲动,向往民主,反对帝制的冯玉祥不愿1917年张勋复辟的闹剧重演,于是,假手内阁总理黄郛召开内阁会议,通过了修改1911年袁世凯与清皇室制订的“清室优待条例”的决议。彻底废除溥仪皇帝称号,限时令其迁出紫禁城,停止了对清皇室的一切供养,并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11月5日,冯玉祥派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会同社会名流李煜瀛率军警进驻故宫。下午4时10分,溥仪移居其父,醇亲王载沣在后海的王府,彻底从废帝变成了一介平民。倾向民主的冯玉祥完成了辛亥革命不曾完成的彻底废除封建王权的革命,跨出了他由军阀到民主革命战士的第一步。
在直奉军阀的夹击下难以立足京津地区的冯玉祥所部,于1926年夏移师河套地区。冯玉祥本人愤而出国,赴苏联考察学习。当广州的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进逼武汉之际,冯玉祥从苏联回到国民军在河套的驻地五原。1926年9月17日,在苏联顾问乌斯马诺夫,和国民军政治部副部长,共产党员刘伯坚帮助下,在国民党元老,中央执委于右任先生督导下,冯玉祥率领孙连仲、宋哲元、方振武、吉鸿昌、鹿钟麟诸将,命令部队,佩带“不扰民,真爱民,誓师求同”的臂章,在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北伐军,决心“铲除卖国军阀,打到帝国主义,以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生死与共,不达目的不止。”从此,这支部队,组合、分裂、带着满身伤痕,跌跌绊绊,浴血奋斗,一边剔除着自身的污泥浊水,一边成长为民族的中流砥柱,真正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虽然,大革命失败以后,冯玉祥曾与蒋介石秘密联盟反共,但他礼送在军中的共产党人刘伯坚、宣侠父、钱埥泉等出境,并没有对共产党举起屠刀,表现了他不同于刽子手的一面。
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由于蒋介石的分化瓦解与收买政策,冯玉祥的部将韩复榘、石友三的叛降,冯、阎联军大败,冯玉祥被迫下野。其余部孙连仲、宋哲元接受蒋介石整编。宋前往河北,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后整编为二十九军),镇守长城及平津。孙部离开西北东下,其二十六路军奉命开往江西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战役。1931年12月,驻扎宁都的第二十六路军在参谋长、地下党员赵博生、军中倾向于民主自由的高级军官季振同、董振堂及共产党员刘伯坚、萧劲光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全军一万七千人参加中央红军,组编第五军团。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虽然不是第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却是人数最多的全建制部队。它使中央红军增员三分之一,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界。翌年1月,王明、博古命令红三军团进攻敌军深沟高垒、重兵把守的赣州。结果损兵折将,腹背受敌。是毛泽东建议起用新编的第五军团,紧急驰援,解救了已陷重围的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由是升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军团。在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忠诚勇敢,战功赫赫。
1933年初,在长城抗战枪响之前,由西北军宋哲元部改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接防通往热河的长城著名隘口喜峰口。喜峰口群峰矗立,险要天成。长城依势蜿蜒,华北赖以屏障。“东连山海、西护京师,外控漠北,内通畿辅”,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九军正是考虑到这种山河形胜,才迅疾派部队接防。3月9日,正在接防的部队即发现日寇前锋已尾随向关内溃逃的东北军,占领了喜峰口之东北地势高峻的老婆山诸岭,将喜峰口我军置于炮火之下。二十九军不得已以营团为单位,攀登峻崖,冒死冲锋,以血肉之躯,与日军争夺老婆山及其北长城。阵亡四百余人,才将险要夺回,复在敌人强大兵力与炮火反攻下失守。3月11日,整整一天,二十九军在旅长赵登禹率领下,反复阻击冲锋,以大刀砍杀日寇,牺牲千余,争夺老婆山、松亭山阵地。其左翼大刀队,夜经松树胡同、走马哨,出潘家口至蓝旗地、蔡子峪一带,奔袭后杖子、小喜峰口以北16村日军步、骑兵部宿营地。佟泽光右翼大刀队出铁门关、经炮岭、阎王台至白台子、刺峪一带,袭击敌人炮兵阵地。在日军重围之中,大刀队勇士枪射,刀劈,全歼日寇佐官以下军官。毙敌千人,自己也损折四分之三。而日本国内报纸惊呼:“明治大帝练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均被宋哲元在喜峰口外剥夺净尽也!”。喜峰口抗战,是关内抗战打响的第一枪。它标志着西北军作为一支爱国的军队,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史册上,将写下任何杂牌部队也未曾写下的光辉的一页。从此,他的将佐,将前赴后继,用鲜血续写这一篇章,直到全民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到来。
就在此时,冯玉祥不甘做亡国奴的命运,于当年5月,在张家口召集旧部,联合部将,前直鲁联军二十四师师长,国民联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司令,国民党第四军军长、第六路军总指挥方振武,吉鸿昌等人,联名发出通电,宣布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冯玉祥自任司令,以方振武为副司令兼北路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多伦一战,吉鸿昌亲临前线,冒着弹雨、轰炸的危险,率领敢死队两次死战,血流成河,尸积成山,夺取外围日寇阵地。突击队迫近多伦城下时,是吉鸿昌身先士卒,督队撑竹杆飞跃城头,挥刀杀敌,使敌寇丧胆。终于于7月12日收复了日寇誓在必守、扼内兴安岭与热河咽喉的多伦,开创了自“九&S226;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收复失地的新篇章。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情绪。虽然,由于吉鸿昌的共产党员身份,及冯玉祥、方振武的见疑于国民党中央,同盟军处境艰难。中央政府的制肘,断粮、断饷,甚至声讨、围困,使这支军队难以维持,不得不解散或接受整编。但他们在抗日史册上却续写了西北军辉煌的一笔。事件后,冯玉祥被迫隐居泰山,吉鸿昌以共产党员身份隐蔽天津,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民族大同盟,继续从事抗日革命活动。但他终被法租界当局逮捕,引渡国民党政府,转押北平陆军监狱。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雄诗篇,于1934年11月14日被特务处决。方振武避祸出走,1941年从香港回到祖国,意图参加抗战。却于12月在中山县被军统杀害于田野,由此结束了自己爱国名将的一生。
1937年7月,经过“何梅协定”、“秦土协定”,顺利组建了伪华北自治政府的日寇,谋图南进,扩大侵华战果。遂盯上了在北平西南,永定河上,扼京广铁路咽喉,事关驻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补给及南下通道安危的芦沟桥。7日,日军借口其演习部队一名士兵失踪,要强行进入芦沟桥东南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严词拒绝。虽然,失踪士兵已于当晚归队,但恼羞成怒的日军却悍然出动步炮联合兵力,于八日拂晓五时,向铁路桥及其北的龙王庙阵地大举进攻。第二十九军冯治安师、何基沣旅、吉星文团、金振中营,在军部指令:“芦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鼓舞下,以一个加强营,1400兵员,步炮五个连的兵力,奋然迎击敌寇。当天夜半,以大刀队突袭日寇,夺回白天在日寇强攻下,守军全部阵亡的铁路桥。大刀队几乎全军战死桥头,杀敌无算。至九日,夺回全部失地,宛平城巍然屹立,龙王庙、铁路桥牢牢在我手中。敌酋松游少将被击毙,指挥不力的田代中将被辱,破腹自杀。如果不是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北平南菀指挥作战中牺牲,副军长佟麟阁中炮重伤殉国,二十九军防线全线动摇;代替宋哲元指挥部队的副军长秦德纯只好忍痛下令部队撤退,芦沟桥守军将继续战斗下去,直至最后一人。
芦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全民抗战的第一枪。而上至副军长,下至普通士兵,二十九军发扬光大了喜峰口浴血抗敌的英雄精神,这种精神,将写入青史,与日月同辉,与江山永在,光照千秋!
(二)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著名的“西安事变”。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第十七路军,参与与促成了这次事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开创了较好的局面。事变中,十七路军诸将领采取了积极地配合东北军的行动。西北军第二警备旅旅长、西安城防司令孔从周加强了西安城的戒备,镇压了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保护了红军代表驻地的安全,为西安事变的妥善解决,创造了条件。事变后的第二年,杨虎城被迫出国。而十七路军,被蒋介石整编为第三十八军,后升格为第三十一军团,以孙蔚如为军团长,下辖第三十八军,九十六军,1938年7月,开赴晋西南军事要冲中条山区,以三万人之众,抗击八万精锐日寇。凡两年零四个月,使日寇隔河相望,始终不能长驱直扣潼关。期间。第三十一军团,(后改编为第四集团军)大小计十一仗,其中以1938年8月“永济之战”,1939年“六六会战”,1940年“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永济会战”历时十天,四十六旅孔从周部先期过河防守永济城外的东原,抵御日军牛岛师团。牺牲102团团副杨法震,军团部教导团团长张剑平、团副魏鸿纪,三营营长张希文以下官兵数千人,虽然丢弃了永济与风陵渡。也扼制了日寇渡河西进的阴谋。1939年5月29日,日军分九路奔袭风陵渡、芮城、平陆一线黄河渡口。孙蔚如所属九十六军与三十八军分南北两线抗击日寇。177师陈硕儒部浴血苦战,重创敌军,损失惨重。6月6日,177师新兵团在苦战阵亡二百余人后,余部八百人被日军围困于锁扣三省咽喉的黄河古渡——茅津渡。在前有追兵,后临一百余米黄河断崖的死地,八百名年仅十七岁的关中娃们弹尽援绝,却无一人投降。他们砸毁武器,销毁文件,向西遥别家乡父老,唱着山河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动容的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呀,地动山摇;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全数投入波涛滚滚的黄河。让日寇为之肃然起敬,默立致哀。差不多同时,工兵营二百男儿,兵临绝境,在此东南十几里的马家崖,全部投河殉国。无论八女投江也好,狼牙山五壮士也好,其悲壮激越场景,无一个能及茅津渡一战。国民党失去了天下,而一千抗日壮士,关陇倔强、冷傲的少年男儿,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业,也被掩盖了,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之中。以至我经过茅津渡,仿佛听到黄河不屈的幽咽的哭声,经不住泪下如倾盆雨……
1940年4月起,日军又发起新一轮扫荡,孙蔚如经与参谋长陈子坚、秘书长李伯川,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商议,决心在平陆东部望原一带伏击日寇,是役称之为望原会战。名将赵寿山指挥部队,派出勇将李振西督率重兵,以机枪火力构成钢铁防线,又派出敢死队掷弹冲击敌阵,使其全线动摇。大军趁机合围,日寇丢盔卸甲,望风披靡,损折大半,经半年不敢复窥黄河。是役成为中条山唯一的大捷。1940年10月,第四集团军调防邙山。中央军十七万人进驻中条山,仅仅半年后,就在日本鬼子二十天的扫荡之中,土崩瓦解,溃不成军。损兵七万,牺牲高级将领六人,被俘八人。至此对比,方显出关陇男儿真英雄的本色。
中原大战后,率领西北军第六师追随老长官冯玉祥的忠勇的张自忠将军,在老长官下野后,接受宋哲元邀请,参加新整编的东北边防军第三军(不久改二十九军)为三十八师师长。1933年参加喜峰口抗战,为前敌总指挥,其间歼敌无数。此后,他一度兼任察哈尔省长,天津市长,1934年7月,接替宋哲元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1937年芦沟桥事变,二十九军南撤后奉命留北平与敌周旋。誓不当汉奸却蒙汉奸罪名,使一代英雄寝食难安。天津沦陷后,张自忠化装从海路南下,赴南京述职,回到军队,一度任湖南省主席。1937年11月出任五十九军军长。1938年初,台儿庄战役,张自忠率所部在临沂茶叶山与日寇血战八昼夜,阻击了号称日军王牌的坂原师团,使其不能前进一步。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而孙连仲所部,死守台儿庄,遗尸遍野,血流成河,终于等来关麟征部(西北军旧部)与汤恩伯部驰援,完成合围,全歼企图打通津浦路,夹击徐州的日军精锐一万余人。此役,李宗仁、西北军名震海内外,使狂傲的日军不敢再轻言短期内征服中国。1938年4月,张自忠升任第二十七军团长兼五十九军军长,参加武汉保卫战,阻击日军12天,保证了中央的安全撤退。10月,他升任第三十三军团长,以中将加战时上将衔。翌年4月,日寇进犯鄂北老河口、襄樊、及枣阳一线。得知敌情的张自忠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尊,不避风险。亲率第五十九军等部由宜城北上,渡汉水迎击日军。张自忠不顾侧翼友军被阻,不能过河声援的危困情况,毅然督率所部与日军鏖战九昼夜。在孤军追击敌寇,而本军密码被敌军破译的情况下,遭遇知晓张自忠所部军情、兵力、补给、援助详情的日军的重兵包围。4月16日,便打便退之宜城南瓜店的张自忠所部,已弹尽援绝,陷入绝境。在部队伤亡殆尽之后,不肯做俘虏的张自忠与身边卫士战之最后一个人,成为血人,才殒命沙场。
日军统帅部和前线日军感于将军的大无畏与英勇壮烈,厚敛了将军,并为之举哀。中国朝野震动,全军缟素。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失去了一位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他也是战死在火线上的一位军衔最高的将领。
随后数年,西北军各将领转战抗日各战场,屡立军功,直至抗战胜利,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
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在任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师师长时就力主反蒋、联共、抗日,并在兼任渭北警备司令时就与红军将领密切来往,允许军中发展共产党组织。西安事变后,他升任十七师师长,率军到保定前线抗日。10月,忻口战役之际,奉命率领本师13000人防守内长城东部隘口娘子关。阻敌于坚城之下,枪林弹雨鏖战十三昼夜。全师仅余2700人。1938年秋,十七路军被蒋介石整编为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后,赵出任三十八军军长,浴血中条山脉,使日寇闻风丧胆。期间,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把支部建立到部队各级组织,并于1942年冬入党。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欲夺赵军权,明升暗降其为国军驻武威第三集团军司令。行前,赵寿山密令部属组织起义,投奔解放区。1945年7月17日,三十八军刘威成等部2300人在河南洛宁故县镇起义,投奔解放区,成为解放战争中起义的第一支国民党军队。
赵寿山本人展转飘移,终于摆脱国民党的追杀,于1947年3月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任职第一野战军副司令,1955年授上将衔。1959年,原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被打为反党分子,当亲友侧目,部属缄言,门可张雀罗时,惟有梗直的陕西汉子赵寿山敢为其喊冤。1959年庐山会议后,又是这个赵寿山敢登门拜见被贬抑的彭德怀元帅,不避嫌疑,不畏权贵,为真男儿。
另一个十七路军将领孔从周,自赵寿山调离后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因为反内战,追求光明,于1946年5月15日,和副军长刘盛诚、参谋长王汝昭率领原属五十五师在河南巩县起义。部队在冲出国民党大军包围时,丢弃了副师长孙子坤,译电员孙乃华(二人被俘,牺牲于南京)。使国民党河防一度危急。孔后来成为毛泽东亲家,(李敏,孔令华)解放军炮兵司令。
数年后,在淮海战场上,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我军为实现打开淮海北大门,一举奸灭精锐的国民党第七兵团黄伯韬部的战略目的,策动了镇守台儿庄、贾旺地区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部队起义。指挥与领导这次起义的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是有十年党龄的中共特别党员。
“七·七事变”后,升任师长的何基沣报国心忧,肝胆欲裂。遂以征战不力,以死报国,在南丰自裁。赖部下抢救得以脱险。后在武汉得遇曾在其部搞地下工作的我党成员。被其引见,得见董必武、周恩来。在周劝导下,微服访问延安,感触良多,于是心仪革命,1939年,成为国民党高级军官中,我党的特别党员之一(长期潜伏待时而动)。这次淮海战役,奉命率所部七十七军一个半师起义,在淮海战场东线为我军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致使黄伯韬兵团十几万人,孤悬在运河东岸,被我聚歼。
张克侠曾为张自忠第六师参谋长,二十九军副参谋长。1928年访问苏联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军中长期从事参谋工作,一度兼任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副司令,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抗日。1948年11月8日,奉命与何基沣率领第三绥靖区(司令长官冯治安)所属新编第五十九军(张自忠阵亡后重编)两个师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综观历史,中原大战后,仅余的西北军诸将(叛降者除外),无不倾向于光明,无不以救国,追求民主自由为己任。以至于数度与共产党合作,甚至高级将领,抛弃荣华富贵,成为党的一员。并在虎口中,长期潜伏、待时而动,在最关键的时刻,听从共产党的召唤,依然投身革命。这支部队,即令在我军系列中,其显赫的军功,层出不穷的英烈,也很少有部队能够企及。历史曾把他的许多丰功伟绩抛掷在岁月的尘埃中,今天,我们撷取它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看到的是一颗颗金子般的闪光的高尚心灵。这正是中华民族脊梁骨们的心灵。我们的民族,有赖于他们,才能在艰难跋涉的征途上,荆杞丛中得以生存、繁衍、发展。让我们永远缅怀他们,不管他们属于什么党,什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