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人”聊世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7:55
“上海名人”聊世博 邰筐 吕伟

郁鸿胜

陶希东

施凯

王安忆

    为什么世博会选择了上海?世博会会带给上海哪些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上海名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为什么世博会选择了上海? 

    郁鸿胜(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有人说,上海是‘走向世界的大码头’,还有的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但不管哪种说法,都充分说明上海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还有就是上海这些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特规则和城市发展哲学。上海人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敢想、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他们往往少说多做或者只做不说,等别人发现,他们已经远远地走到了前头。上海人危机意识强烈,一旦抓住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发挥到极致,对于世博会这样一个能让上海谋取发展和转型的机遇,上海怎么能轻易放过去呢?世博会最终落户上海,是上海人用26年的努力争取来的。” 

    本届世博会与往届相比有什么不同? 

    陶希东(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

    副主任):“阿尔弗雷德·海勒在《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一书中这样回顾世博会的历史:1915年盛行乐观的英雄主义,1939年则提倡振兴主义,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热烈迎接原子能时代的到来,1964年纽约世博会则揭开汽车时代序幕。然而从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到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再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世博会开始关注环境的价值,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本届上海世博会关注更多的却是城市文明和未来发展的命题,探讨尊重城市生命、公共精神的规律,寻找世界潮流、中国特色的最好结合,推动跨文化的碰撞和进一步融会。这种基于多元文化的交流,更具人性化,为全球人把握共存、共享、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难得机遇。 

    “上海是一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如果能把上海世博会上形成的良好治理模式放大到整个市域、整个区域,充分发挥‘世博都市’成功治理模式的示范性、引领性,让业已培育和形成的善治格局常态化、长效化,会对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构建公共服务政府,全面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动、和谐的现代市民社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世博会会给上海、给中国带来什么? 

    施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根据国展局有关规定,上海世博会大多数建筑都将拆除,仅留下一轴四馆作为永久性建筑保存下来。我想,除了这些有形的建筑之外,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留下的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成果和创新理念集中展示的国际舞台,更会对人类思考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王安忆(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主席):人类在文明的历程中,逐渐从漫游到定居,又从涣散聚集起来,这个聚集的地方就叫“城市”。城市可较大限度集中社会资源,合理进行配置,让每个人不仅是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中共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以为,这就是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我们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该是将这精神和意义发扬光大。 

    感谢世博会,它给我们一个机会,梳理人类文明走过的道路,检验目的,再次提醒我们,什么是我们真正要的。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的大节日,主宾双方都将极尽努力和热情,献上最美好的礼品,万物汇集,竞相交流,凡此种种,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