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需要解释的《圣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9:22
       在对《圣经》的解读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侧重点不大一样犹太教的重点在旧约,特别是旧约中的前五部,依次为“创世记”、“出埃及”、“利末记”、“民数记”与“申命记”,这也是流放归来期间整编《圣经》时最先确立的部分。五部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摩西,可能是生活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以色列的第一次起落,可以算作是从摩西开始,是摩西带领以色列各部落逃离埃及的奴役生活,在沙漠之中浪迹四十年,最后来到伽南进行定居、征服。在浪迹沙漠期间,也是在他的带领之下,以色列人与上帝立下了神圣的约定,他们将遵守上帝通过摩西所颁布的各项清规戒律,以此赢得上帝保佑他们征服伽南,繁衍生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摩西是以“一神论”为基础的犹太教的创始人,而旧约这前五部书也被称为“摩西五经”。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说法,“五经”是由摩西亲自记录下来的。后人在教义上有什么新的解释或是规定,还时常假借摩西的名字,以借重其权威性。
  
  在基督教之中,耶稣取代了摩西的位置,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基督徒读《圣经》,更注重新约部分,那里边记录着耶稣的出生,言行,传教与受难过程,时间上则比摩西晚了一千多年,在公元纪年开始之后。如果你有机会遇到那些传教的基督徒,告诉他们你也读《圣经》的话,他们时常会追问一句,“读的是旧约还是新约?”不承认耶稣特殊身份的犹太人,自然是只读旧约,并不关注新约。但是,在基督教看来,新约是旧约的延续。上帝的意图是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展示给人类的。最初蒙受上帝启示的,是犹太人,记录在《圣经》旧约之中的犹太人历史也是上帝与人类交往的历史。但是上帝的完整意图,是在耶稣的言传身教之中,才完全体现出来。因此,旧约也是基督教圣典的一部分,其中所记载的历史是为耶稣的到来做准备与铺垫的。新约的每一页,几乎都会提到某些旧约之中的内容。
  
  以《圣经》为基础的“一神教”,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它所叙述的上帝与历史的发展有许多纠葛。世间的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先祖则可以追溯到上帝最初所造下的第一位男子亚当,与第一位女子夏娃。他们的子孙后代在繁衍的过程之中,却不遵从上帝的意愿,不断堕落,产生了一个充满罪恶的人间。上帝用过各种方法来教导人类回头向善,只是效果都不大理想。后来,上帝选定了犹太人所在的以色列部落,来为全人类作一个典范。以色列在其后历史上的三起三落,正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当他们服从上帝时,就强大兴旺;当他们违背上帝时,则遭受了亡国、流放等等磨难。而到了耶稣的年月,犹太人之中更是有一种期盼,希望上帝伸手,改变历史进程,解救虽然崇拜上帝,却遭外人(罗马人)欺压的犹太人。
  
  我们的历史上也有鬼神、天意之说,但却不是某位神灵的特意安排,仙境与凡间是两相不同的领域,只是偶有交叉而已。佛教之中,佛法的体现在于修身静心,讲究的是“空性”,某种特别的心境。古希腊的哲学之中,也时常讨论神,但那多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完美的状态。《圣经》里的上帝,却是一位时刻关注并影响历史进程的神,所以说它所记载的是“上帝与犹太人的交往”。算起来,《圣经》的篇幅之中至少有一半讲的是历史。
  
  但是把《圣经》当历史读,却很容易引起麻烦。因为其中的叙述,神话与历史时常混为一谈,有许多超自然的奇迹,比如说会开口讲话的蛇,海水会分开给人让路,耶稣死后却又复活了过来,等等。所以,一方面,《圣经》之中的很多内容都完全有悖于历史与常识,而另一方面,《圣经》又号称是一本代表着上帝的意志,奇迹一般出现在人间的“圣”典。上帝意志就是体现在其中的历史叙述之上,怀疑其历史性,就很有几分挑战上帝权威的意味。这样一来,从《圣经》之中读历史,要比读其它的史藉有着更大的压力与艰辛。由此引发的问题与争议,不是现代才有,古代即已有之。就连在基督教完全主导人们思想的中世纪时的欧洲,也有教士提出过疑问,这些奇迹是不是真的?该怎么理解才更为合理?
  
  在信徒与非信徒之间,争议就来得更为激烈,而且在两千年之前就已经有记载。历史上,最先为此与犹太人发生争执的是希腊人。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犹太人变成希腊统治之下的子民。在当时希腊人所创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五个城区之中,有两个是专门划给犹太人居住的。犹太文化与希腊文化有了一次广泛接触的机会。人们常说,西方文化追根溯源,有两“希”传统,这其中一个“希”指的是古希腊,另一个“希”则指的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圣经》旧约。但是两“希”所代表的却是相当不同的两种思想方式与文化习俗。建立在“一神论”之上的《圣经》,在思想方法上仰仗的是来自上帝的启示,不容许任何对上帝权威的置疑,也不允许崇拜上帝之外任何其它的神灵。古希腊的思想讲究的却是基于理性的思考与辩论,没有哪个权威是不可以讨论或批判的。思想方式与宗教文化上的不同,在两“希”之间造成过不少争议,其中就包括希腊人对《圣经》内容的质疑。
  
  除了超自然的奇迹所带来的问题之外,《圣经》本身还有字面上与内容上的其它问题。《圣经》之中的记叙,内容繁杂,时间跨度上超过一千年。其中有的内容,单从字面上来看就读不通。举例来说,旧约“撒母耳记(上)”13.1之中(第十三章第一段),介绍第一位以色列国王扫罗,按照犹太人所用的传统希伯来语《圣经》,其字句直译为:“扫罗登基时年一岁,作以色列王两年的时候”。可是接下来所描述的政治与军事举动,却完全不可能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能够做得了的事情。
  
  当然,也许一个极为虔诚的教徒会说:“在上帝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圣经》上这样说,那我们就得接受。否则,圣灵鼓舞下写出来的《圣经》难道会出错?上帝难道会对我们撒谎?”但是即使是古代的翻译注释者,也早已经意识到这段文字照字面来说与前后文是对不上的,在人之常情上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之中,有的把“一岁”改为“三十岁”,有的则干脆将这句话删去。在华人之中使用最广的中文和合本里,这两句就被译为“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比希腊文本之中又多加了十岁。在英文的钦定本(詹姆斯王译本)之中,又是另一种译法:“扫罗为王一年;当他为以色列王两年的时候”。不论是哪一种译法,都得对原文做一个重新解释,改变希伯来语中字句的意思,才能绕开其中的难处。
  
  这种字面上的问题,还是小问题,《圣经》在内容上更是有许多地方前后矛盾。旧约与新约之中,都有一个现象:内中不少事件重复讲述了不只一次。仔细阅读的人很容易发现,数次讲述之间往往对不上。就连犹太教中,最为根本的戒律,著名的“摩西十戒”,在旧约之中就有三个版本,出埃及记20:2-17,出埃及记34:12-26,及申命记5:6-21,内中的具体规定并不完全一致。
  
  《圣经》开篇的“创世记”,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讲了两次。第一章里讲到的顺序是先造了植物,再造了动物,然后是男人,然后是女人。到了第二章里,却是先造男人,然后造出动物来与他为伴,却无法排解他的孤独,于是才造出女人。更为奇特的是,这开头的前两章之中,连上帝的称呼都不一样。第一章中,造物主称呼为“神”(“Elohim”,英文中通常译为“God”)。可是到了只有一页之隔的第二章第四句,在没有任何交待之下,这一称呼突然改为“YHWH”。在现代通常所用的英文译本中,YHWH被译为“LORD God”,以至于一般读者意识不到其中变化的突兀。而中文译本中,则把YHWH称为“耶和华神”。但是在希伯来原文中,“Elohim”与“YHWH”是两个不论在书写还是在意义上都完全不同的词汇。
  
  对教徒们来说,神的称呼可是不能马虎的一件大事,拜错菩萨烧错香在哪一门宗教之中都是亵渎神灵之罪。在“出埃及”第三章之中,摩西第一次遭遇上帝显灵时,特意询问上帝的称呼(3:13-14),上帝才说出那句著名的,后来被译为“耶和华”的“YHWH”,中文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可是这样的描述却引出一个大疑问,在旧约开篇的“创世记”一书中,从第二章开始“YHWH”就已经出现过许多次。在“创世记”4:26之中甚至明确提到,“那时候,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怎么会搞到后来的摩西连上帝的称呼都不知道了呢?
  
  类似的问题,在基督教的新约里同样存在。新约的开始是福音书,一共有四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与“约翰福音”,讲的都是耶稣生平、受难、复活的故事。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人只要稍加留意对比其中的描述,就不难发现有好些细节在各书的描述之中,各不相同。就以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来说,其设计的原意是要把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订为元年。可是真正把四本福音书中所描绘的事件与其它历史记录相对比,耶稣出生年份的不确定性有十几个年头,有的人说在公元前五年,也有的人说在公元十年,看你用的是哪本福音书,用内中哪个事件。
  
  除了这些前后不一致的描述,《圣经》的内容还有不少让人看不下去的地方。比如说以色列部落征服伽南的过程中,攻打下来村镇之后不分男女老少,统统杀光。按照现代的话来说这完全是种族清洗、战争罪犯式的屠杀方法,而且所奉的还是上帝的明确指令,杀得不彻底的时候还会受到上帝的责难。又比如说,出埃及记中,摩西给以色列人订下的律法,有这样一条,“人若用棍子打奴仆或婢女,立时死在他的手下,他必要受刑。若过一两天才死,就可以不受刑,因为是用钱买的。”(21:20-21)也就是说,奴隶的主人把手下的奴隶打成重伤,以致过一两天之后死去,主人不必负责,因为奴隶是他花钱买的。即使是在古代,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圣经》的这些描述在道德上也很是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