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伊斯兰教的产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5:49
       从犹太教里发展出来的,还有另一个世界规模的大宗教,伊斯兰教。相对于前面大段的记叙,我们这里只能做一个简短的交待。从时间上来说,伊斯兰教的产生比基督教晚了六百年。那时候的形势,与耶稣生活的时代已经大为不同。在宗教上,基督教已经获得全面的胜利,成为罗马的国教。但是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却已经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包含现在的西欧与中欧,在蛮族入侵之下,步入黑暗时期。罗马城被洗劫过好几次,社会与政治秩序荡然无存。只剩下天主教会艰难地支撑着局面,斡旋于入侵者之间,试图通过传教来影响蛮族的观念与行为。东罗马,则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希腊、土耳其,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及地中海南岸的埃及。因为人口多,经济也相对较欧洲发达,东罗马得以抵御蛮族的入侵。基督教也是东罗马的国教,但是官方与教会的语言却由古罗马时期的拉丁语,改成了东罗马地区使用更为广泛的希腊语。这样的政治分裂状态以后还将导致教会的分裂,造成流行于西方的罗马天主教会,及流行于东欧、中东的东正教之分。
  
  除了北方蛮族入侵之外,东罗马还要面对又一次在伊朗、伊拉克境内兴起的波斯帝国。几个世纪的征战下来,双方都弄得精疲力竭,最后却都败于一个让人预想不到、突然出现的入侵者手里,那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骑兵
  
  迄今为止,我们解读巴勒斯坦的角度,大多以地中海为参照,犹太人处在地中海东南岸一个偏僻的角落。如果以阿拉伯半岛为参照,犹太人则是处于半岛的西北角,一块流着“奶汁与蜂蜜”的宝地。阿拉伯半岛的中间,是一块雨水稀少、环境艰苦的大沙漠,出没着讲闪族语言的游牧部落。只有在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湿气的滋润,才可以进行农业生产。闪族语系之中的各个分支,不论是阿拉伯语还是犹太人所说的希伯来语,都来自阿拉伯沙漠。这一沙漠之中,还曾前后出现过征服者,有的北侵,进入地处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有的则是向西垮过狭窄的红海,进入埃及。摩西所率领的以色列部落,也算是这样的征服者,只是规模不大,只占了半岛西北,地中海边上小小的一块巴勒斯坦,让他们的后代得以在这块流着“奶汁与蜂蜜”的宝地上从事半农半牧的生计。而这一类入侵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属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骑兵,不但统治了中东,还带来了又一个世界规模的宗教,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虽然产生于沙漠之中,其创造者却不是游牧部落,而是活跃在沙漠之中的商人。阿拉伯半岛,夹在红海与波斯湾之间,从地图上看,这两处海峡都过于陕窄,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航船都不大容易。地中海地区与印度的贸易,在当时是先通过印度洋,将货物运到阿拉伯的西南,靠近红海的入口处。再通过陆路,从南到北,将货物运往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或是北边的两河地区(巴比伦)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范围,麦地那与麦加两个城市,都在这一条贸易通道上。他还曾经随骆驼商队到过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地理上,通道大部处于巴勒斯坦的南边,所经过的区域,靠近红海的西岸,基本上也是沙漠地带。途中的所谓城市,其实多半是商队歇脚、补给的地方。
麦加城的规模比较大,也是沙漠之中的贸易集散地。到公元七世纪,沿着这条通道,已经有一些歇脚点是由犹太人或是基督徒控制,虽然大部分阿拉伯人信的是来自沙漠的多神论。走在这条商道上的的穆罕默德,曾经有过很多机会,接触了解《圣经》、犹太教、基督教。
  
  

  图十七:阿拉伯(Arabia)半岛地图。从印度来的货物先从水路经印度洋到达红海(Red Sea)入口处的也门(Yemen),其后再由沙漠商队从南向北运送。经过中途的大站麦加(Mecca)之后,分为两路,一路途经麦地那(Medina)前往叙利亚。这一路在图中“TO”词的附近,差不多是巴勒斯坦的范围。另一路则前往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也就是本文中常提到的两河流域巴比伦。创立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就活跃在麦加与麦地那之间。他也曾随商队到过叙利亚。
  
  在政治上,这一片阿拉伯大沙漠,处于无王管的状态。控制商道周边地盘的,是各个不同的家族,相互之间打斗不断。读过成吉思汗或蒙古史的人都知道,那其中的故事多半是征战与仇杀,在阿拉伯沙漠上也是类似的情形。穆罕默德来自于麦加城一个势力不算强的家族,他的布道也开始于麦加。这样的事情多半来得有些唐突,他突然有了一种受神灵感召的感觉,可以说出一套一套的道理。最先的听道者,不论是他家族里的亲戚,还是慕名而来的外人,听过之后都觉得不同寻常。
受了犹太教影响的穆罕默德,自认为是上帝的信使,相当于《圣经》里边常提到的先知。他按照阿拉伯人的说法,把上帝称为“阿拉”。 他所宣扬的教义之中,有两点最为突出的地方。其一是宗教上的“一神论”。当时的麦加,供奉着各式阿拉伯沙漠里来的神灵,这些神灵在他看来都成了应该去除的恶魔。在政治上,他所倡导的是社会正义,攻击当地的富贵家族恃强欺弱,造成贫富悬殊等等社会不公状况。这些说教赢得社会底层的支持,却不可避免地冒犯了当地的权贵。
  
  其后,为了逃避富贵家族的迫害,穆罕默德逃出麦加城,来到北边他的信徒们所在的麦地那,在那里组织了一支小小的队伍,开始与周边其他的家族武装火并。他所宣扬的教义,逐渐发展成我们现在所说的伊斯兰教,成为统一思想,鼓舞斗志,改造社会的意识形态,后来则被收编成《可兰经》在约十年的时间里,他所率领的这支队伍,成为当地政治的主导力量,并且攻下了麦加城。只是其后不久,穆罕默德过世,但是却留下了伊斯兰教,及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沙漠上的这些家族武装,原本就是骁勇善战,只是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内部厮杀之上。一但出现像穆罕默德这样的领袖,将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所产生的是一场来自沙漠的军事风暴。在时间上,正好也赶上东罗马与波斯帝国在长年战争之后,双双处于精疲力竭的大好战略时机,让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骑兵在二十多年之内,得以征服波斯、巴比伦、叙利亚、埃及、北非等大片土地。其中最远的一支,在没有得到总部允许的情况下,竟然攻下了欧洲西南角的西班牙,并在那里统治了好几百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穆罕默德像《圣经》旧约之中的摩西,以他的领导才能,以他所创立的宗教,一统了争斗不已的部落,并带领他们走出了阿拉伯沙漠。只是其规模远在摩西之上。
  
  穆罕默德的宗教思想,深受犹太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摩西一神论的根上,长出的另一支大树。甚至在民族起源上,伊斯兰教也采信了《圣经》中创世纪的说法,把阿拉伯民族说成是Abraham的后代。Abraham是比摩西早了几百年的部落首领,按照《圣经》的说法上帝最先向他显灵,把伽南应许给了他,而他的部落从此尊奉上帝。以色列部落从两河地区去伽南,是从他开始的,只是没在伽南站住脚,才流落至埃及,也才有了几百年之后的摩西出埃及。但是历史学家通常都把Abraham当作传说之中的人物,把摩西才当作一神论的创始者。
  
  根据旧约创世纪中的类似于神话的故事所述,这位Abraham的元配妻子Sarah,婚后多年无子,于是将自己的贴身奴仆Hagar许给丈夫。Hagar很快怀孕,并产下一子,取名Ishmael,当时Abraham已经86岁。Hagar为此甚为得意,让元配Sarah醋得不行。十四年之后,年已90岁的Sarah终于生下一个自己的儿子,取名为Isaac,当时Abraham已经一百岁了。这样一来,妻妾之间的矛盾俞加激烈,元配Sarah最后硬逼着AbrahamHagarIshmael母子赶到沙漠上去了。以色列人自认为是Isaac所传的嫡系,而把同属闪族的沙漠上的阿拉伯人说成是被赶走的Ishmael的后代,其中多少有些鄙视的味道。但是穆罕默德却不以为意,还根据这个传说,认定自己与阿拉伯人是Abraham的子孙,应该崇拜着《圣经》中的上帝。最开初,穆罕默德与信徒们在麦地那做礼拜的时候,都是要对着北边耶路撒冷的方向,尽管那时候第二圣殿早已经在五百多年前被罗马人捣毁。
  
  可是没过多久,穆罕默德的手下就与麦地那的一个犹太家族发生了冲突。穆罕默德最先觉得,他的教义与犹太教接近,犹太人不会与他为敌,还专门向他们解释了自己的先知身份及他所创造的教义。可是在犹太人看来,那都是些一知半解的胡编乱造,大概与广州的那位基督教士看洪秀全时的感觉类似。据说穆罕默德连字都不认识,这在伊斯兰教徒看来是一个奇迹,不识字的人竟然写出了《可兰经》,证明这一定出自圣灵的鼓励。但是犹太人看到的,却是其中的谬误之处,有的来自旧约,有的来自新约,混在一起让人哭笑不得。比如说,耶稣的母亲Mary被错误地说成是时间上相差了一千年的摩西的姐妹。犹太人所不承认的耶稣,也被说成是一位先知,只是他没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直接从十字架上长升入天空。被犹太人拒绝之后的穆罕默德甚为恼怒,自此改变了信徒礼拜时所朝的方向,从北边的耶路撒冷,转180度,改向南边的麦加。
  
  伊斯兰教当政后,也曾经定立过一系列对犹太人、基督徒的歧视措施。他们不可以携带武器。不可以高声祈祷,不可以建新教堂,也不可以翻新旧教堂。不可以担当任何行政或司法职务,不可以拥有信伊斯兰教的奴隶。他们还必须佩带标志,以便识别。但是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没有力度,基本上只是写在字面上而已。征服了大片土地的阿拉伯人,觉得他们的信仰的的确确是带来了一个他们当政的天国,军事上的胜利足以证明,他们的信仰才是真的
  
  
这样的自信冲淡了伊斯兰教早期对犹太人、基督徒的不满。犹太人与基督徒还被尊称为“遵从经书的人”。实际执行的歧视措施,是在税收上,不信伊斯兰教者要另外多上税。这样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使得伊斯兰统治地区的犹太人,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取得过相当高的地位。中世纪时期,伊斯兰统治下的西班牙,在政治上对犹太人相当的倚重,犹太人所住的区域就在王宫附近。与那些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相比,伊斯兰统治下的犹太人要幸运得多。也由于这种相对宽容的态度,有不少犹太人改信伊斯兰教。当今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教徒们,祖辈们大概就有不少是改教的犹太人。基督徒改信伊斯兰教的就更多了,叙利亚、埃及还有地中海北非沿岸,原本都是基督教的范围,后来都转信了伊斯兰教,只留下少数基督徒。有的西方历史学家就因此感叹过,用税收政策来诱导宗教转化,要比用刀剑强迫来得更有效。而欧洲的十字军,攻入巴勒斯坦时惊奇地发现当地的伊斯兰、犹太教、基督教信众们,生活在一起很和谐,根本就没有什么宗教冲突。这当然,并不妨碍他们对穆斯林、犹太村庄的烧杀抢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基督教会的经历,要远比伊斯兰教来得曲折。早期教会因为传教活动而被罗马当局迫害了三百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却很快就遇到了蛮族入侵,西罗马的垮台,将欧洲带入混乱的战争状态。基督教一直就没有发展出可以容忍不同信仰的自信,别说犹太教,就连基督教内部不同声音的出现,也常常遭遇残酷无情的镇压。犹太人在西方受歧视的状况要一直到二次大战之中,希特勒的疯狂造成几百万犹太人丧生的悲剧之后,才有所改观
  
  伊斯兰对犹太人的宽容态度,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二次大战期间,纳粹爪牙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等地搜捕犹太人的时候,当地的伊斯兰教徒大多不顾危险保护犹太人,虽然这些故事在西方经常遭人忽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基督徒占绝大多数的法国,尽管在战争中是德国的敌人,国土也被德军所占领,却还有不少人帮着纳粹抓犹太人。
只是到了二次大战之后,在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都处于弱势的伊斯兰教国家,屡屡败在以色列的手下,才引发当今不少伊斯兰教徒对犹太人的仇视。
  
  两大宗教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基督教毕竟与犹太教有过更紧密的联系。基督教的开初完全来自犹太教,因而分家之后,留下了更深的伤痕与更多的仇恨,明明白白地记录在基督教的圣典新约之内。相形之下,伊斯兰与犹太教、基督教可以算作是远亲的关系,虽然之间也有过不快,却不至于那么刻骨铭心。
  
  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一个弱小的民族,因为他们的不合群,因为他们拒绝在宗教上与他人同化,屡遭压迫。他们硬脖子的倔强,不但保住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认同,还催生了两大宗教,在精神上影响了全世界。只是由此也引起了许多的宗教争端,而他们自己也付出了惨痛代价。特别是在基督教主导之下的欧洲,时常无辜地成为宗教狂热、教派斗争之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