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3:28

戴安澜

6分

开放分类:中华民国时期人物中国军事人物

收藏分享到顶[7]编辑词条 目录
  • 1 生平简介
  • 2 抗击日军
  • 3 远征缅甸
  • 4 以身殉国
  • 5 事迹年表
  • 6 赞诗一首
  •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1941年赴缅甸作战,1942年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生平简介

    

戴安澜(1904~1942),著名抗日英雄。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戴安澜

1937年8月升任第13军73旅旅长。次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言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劳誉奖-e(一说宝鼎勋章)1枚。5月,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作战。次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嘉奖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次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1948年5月3日,卜葬于芜湖市小赭山。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抗击日军

    

1922年,考入由陶行知、姚文采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的南京安徽公学学习。在五·四“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年轻的戴安澜有志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他提出:“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归,老有所养。”期盼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正在向昆仑关发起攻击的第五军战士
1924年3月,他从在广东粤军第四师任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在端公的召唤下,他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先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二等兵。同年年底,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更名“安澜”,自号“海鸥”,以表达自己要力挽狂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要象不怕大海风暴中的海鸥一样去勇敢搏击。

1925年7月1日升为学生队,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

1926年1月,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后擢升为连长。在1928年5月北伐中,戴安澜亲历日寇制造的“济南惨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侵略行径极为愤慨,决心要与日寇拼杀到底,直至将他们赶出中国。

1933年1月任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1933年3月8日奉张学良命令率团随十七军北上,血战古北口。由于他勇敢善战,在战场上光荣负伤,荣获五等云麾勋章。此战后,他深感当时部队中战士英勇,但不善保护自己去消灭敌人,因而撰写了军事训练专着“痛苦的回忆。

1938年3月15日,他奉命率部参加鲁南台儿庄会战,担负着阻击北面之敌的任务,他火攻陶墩,计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与兄弟部队合围,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战后,获得华胄荣誉勋章,擢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是年夏天,又投入保卫武汉的外围战,与兄弟部队一起,痛击从九江进犯的日军第九师团,日军损失惨重,敌人曾先后补充兵员达九次之多。因而获记大功一次。

1939年1月,在湖南湘潭升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第二百师对外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惟一的机械化师。戴安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撰写了《自讼》一书,他说,这是”一方面为检讨过去的缺失,一方面是确定今后生活的正当途径。“,以认识形势并鞭策激励自己。戴安澜军旅一生,勤奋学习,从不间断。林森称誉他为儒将风徽。他经常将学习的心得及做人的要求写下来给其所属部队的各长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他为自己提出四条准则:毁誉不闻,宠辱不惊,安危不动,得失不患。他还认真总结军事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又写成了《磨励集》及《《磨励集》续集》,详述班、排、连的攻防和射击教育,作为训练部队的教本。当年11月挺进桂南参加昆仑关大战,三失三克昆仑关,击毙了日前线指挥官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坚守了阵地。在昆仑关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由于战功卓着得到四等宝鼎勋章。各报记者因此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戴安澜-远征缅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同古前线的中国远征军

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二百师赴缅参战。东瓜(亦称同古)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二百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强大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他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对在座军官说:“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在持续十多天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000多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这次胜利,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

美国政府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晤士报》也说:“……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冬瓜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1942年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一直持续到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然而,由于大批日军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上级于是急令其突围回国。

戴安澜-以身殉国

    

戴安澜于是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用野草杂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爬山越岭70余日。

戴安澜墓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

到了5月下旬,缅甸开始进入雨季,终日大雨滂沱。林中满地沼泽,道路泥泞,行军更加艰难。部队不仅断粮,也没有药,甚至连块干净的绷带也没有。连日的大雨,加上蚊子叮,蚂蝗咬,戴安澜身上的两个大伤口,已经严重感染、溃烂、化脓,还长了蛆。

1942年5月26日,第二百师行军到茅邦时,戴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8岁。他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被人称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毛泽东的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于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1942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南京忠烈祠。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戴安澜-事迹年表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接替杜聿明。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
  
1939年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
  
1939年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
  
1940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1枚嘉奖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
  
1942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海鸥将军千古》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安葬于故乡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赞诗一首

    

诗词名: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五律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

展开收起八年抗战,国军陆军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多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多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其中有几乎两百个将军阵亡殉国!
佟麟阁 上将(追授) | 赵登禹 上将(追授) | 郝梦龄 上将 | 刘家麒 中将 | 吴克仁 中将 | 高志航 空军少将,驱逐司令 | 夏国章 中将 | 吴国璋 中将 | 饶国华 上将(自杀) | 肖山令 中将 | 姚中英 少将 | 司徒非 少将 | 刘震东 中将 | 王铭章 上将(追授) | 邹绍孟 少将 | 赵渭滨 少将 | 范庭兰 少将 | 刘桂五 少将 | 周元 中将 | 李必蕃 中将(自杀) | 黄启东 少将 (自杀) | 方叔洪 中将 | 付忠贵 少将 | 冯安邦 中将 | 林英灿 少将 | 李国良 中将 | 张谞行 中将 | 王禹九 少将 | 陈安保 中将 | 张唐聚 少将 | 韩炳宸 少将 | 马玉仁 中将 | 丁炳权 中将 | 郑作民 中将 | 关钟毅 中将 (自杀) | 张自忠 上将(追授) | 张敬 少将 | 戴民权 中将 | 王竣 中将 | 梁希贤 少将(自杀) | 陈文杞 少将 | 唐淮源 上将 | 寸性奇 中将 | 金崇印 少将 | 石作衡 中将 | 赖传湘 中将 | 朱实夫 少将 | 李翰卿 中将 | 武士敏 中将 | 朱士勤 中将 | 郭子斌 少将 | 戴安澜 中将 | 王凤山 少将 | 胡义宾 少将 | 张庆澍 少将 | 周复 中将 | 张少舫 少将 | 高道先 少将 | 江春炎 少将 | 彭士量 中将 | 许国璋 中将(自杀) | 孙明瑾 中将 | 卢广伟 少将 | 李家钰 上将 | 陈绍堂 少将 | 周鼎铭 少将 | 王剑岳 少将 | 王甲本 中将 | 阚维雍 中将(自杀) | 陈济恒 中将(自杀) | 吕旃蒙 少将 | 齐学启 中将 | 胡旭盱 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