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美文特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8:03

“人生三境界”美文特辑 

1.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2.人生三境界   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3.人生三境界     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三个境界就是对“空”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潘氏是在说诗,其实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呢?返朴归真的人生,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最终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铸为一体的,是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王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与齐克果、尼采的描述相比,王国维的论述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是诗意的凝聚,是精神的贯注。它包蕴了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使人突破自身生活的惰性;它设定了生命气息充盈的坐标,引导人达到一种永恒的自由之境。
   
   4.也谈读书三境界      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有人研究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发现了学习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为知、为己、为人三境。

    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5.读书三境界    吞”、“爵”、“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机械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消化不及以至胃胀腹痛——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多年以后凭反刍囫囵吞枣式的泛读而写出感人作品的。“吞”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是读书的初级阶段。
   “爵”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读书人生必经的头疼脑胀、寝食难安的砥砺智慧的煎熬之路。嚼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汲取营养,这是吮吸精华、峥嵘读书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爵”是在“吞”之基础之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琼浆——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忱惜的告别了索求光阴——庄严的踏上了奉献岁月、颐养灵性的乐事。“暮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
   “品”是在“爵”之基础之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至高、至纯、至净的读书人生的最高境界的门票。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或浏览,或消遣,或功利,或应付。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或抒情,或寄思,或怀旧,或嫉俗。进入第三境界,非志疆智达者不能,或爱国,或空灵,或诡勇,或滔晦。“吞”至其博,“爵”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往往将“吞”、“爵”、“品”相继并用,“吞”文字,“爵”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爵”之,细悟的“品”之。如果将读三境界——“吞”、“爵”、“品”泛延指导人生,那么,无用的书“吞”之,有用的书“爵”之,启心益智的书“品”之,则人生受益无穷。
     6.赏乐三境界
    1)感官境界(2)表达境界 (3)纯音乐境界。
     7、人生的三层楼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