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一月为什么叫「正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2:01
18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里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著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赵之珩说,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作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著他们「正」过来。既然「正」是改正的意思,那么正月的「正」字,就应该读作「改正」的「正」字音,为什么人们却把它读作「长征」的「征」字音呢?赵之珩解释说,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姓赢名政,他觉得「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说是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后来人们习惯了,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大年初一食俗 吃什么有学问
三大民俗节日中,粽子是端午节必备食品,月饼则是中秋节的代表;至于最重要的农历春节,代表性食物则五花八门,中国北方文化春节餐桌上必备代表元宝的饺子,南方则有发粿、豆干等,不论吃什么,每种春节食物背后都有象征意义。据中央社台北18日电,台湾教育部常务次长吴财顺来自传统闽南文化家庭,他回忆,小时候家人不仅除夕围炉,大年初一也要起个大早,一起吃早餐,而母亲规定,初一早餐第一口必须吃豆乾,第二口则必须吃白萝卜(菜头),因为台语有这样的顺口溜︰「呷豆乾,做大官」、「呷菜头,好彩头」。吴财顺去年2月升任教育部常次;许多人钦羡吴财顺一路亨通的仕途,吴财顺却笑说,可能是从小「吃豆乾」的缘故。除了豆乾之外,年糕也是春节代表性食物之一。民俗专家、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讲师林茂贤指出,年糕象征「年年高升」,中国大陆民间把蒸年糕的成败,象征新年运气的好坏,台湾民间也蒸「发粿」,象征家族运势,糕发得越大,象征新年越旺。台湾民间做发糕也有禁忌。林茂贤说,台湾习俗中,守丧时不能作粿,春节时由亲友送粿给丧家,称为「送节」,因此,春节期间绝对不能将粿当作礼品,否则将被视为触霉头、诅咒。台湾许多家庭,大年初一早餐吃素,是因为有句话说「初一早吃菜(吃素),恰赢吃一年斋」,意思是一年开始吃素,比吃一年斋更有意义。林茂贤又说,旧时民间还有初一早上不能吃稀饭的习俗,否则出门会遭到雨淋。俗语说「年年有余」,传统中国家庭的年夜饭餐桌必备一条头尾完整的鱼,有些习俗是可以吃鱼,但不能吃完,有些习俗是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必须留到大年初一才能食用,有些家庭在大年初一,会分食年夜饭没有食用的鱼。另外,春节期间民众食用橘子,象征大吉大利,苹果象征平平安安。至于象征「好运旺旺来」的菠萝,则由于习俗中春节不能动刀,部份家庭会食用罐头菠萝,期许能够「旺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