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伏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47:09

  
诊室里医生忙个不停 

诊室里人满为患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为什么要贴伏贴

       中医一直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治病的过程中,懂得借力,这个借力,很多时候借的就是天时。贴伏贴就是借助天时最好的体现,也是冬病夏治的传统方法。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是365天,而地球自转一圈是24小时。在365天当中,我们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冬天最冷,而夏天最热,春秋天相对冷热平和。从阴阳学说来看,冬季是阴最盛之时,而夏是阳最盛之时。春秋则是阴阳相对平和时期。

 

        对于一天来说,子时和午时分别是阴最盛和阳最盛之时。人为什么要在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睡觉,这是在养阴;而为什么日出之时要工作,这叫升阳。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过午不食,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有一些病,属于季节性的病,换言之,就是每到换季之时,这些人就很容易生病。比如,有一些人一到冬季,就很容易感冒,还有气管炎、哮喘这些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类型的人,大都是体内淤积风寒湿而导致阳气闭住,不能升发,也就是人体阳气不足。到了冬季,当自然界阴气最盛之时,那些本身阳气不足之人,就很容易扛不住,从而导致原本在低水平上保持的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致使病情加重。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点来适时调整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意志,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取得和谐统一。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失调,有余或者不足,都会造成疾病。对于冬季寒时容易加重的咳喘病,多为阳虚而阴寒内盛引起,夏季时,阳气较旺,因此病症较轻,此时扶阳最适宜。《内经》中说:‘春夏养其阳,秋冬养其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冬病夏治的依据。

 

        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下面我们看看这个药方:

■贴伏贴药方分析

 

 

        在我国古代,运用贴膏治病的方法由来已久,而“三伏贴”目前可查的文字记录就是清代张璐编撰的《张氏医通》。《张氏医通》中提到“三伏贴”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共为末,入麝香,以生姜水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

 

        白芥子:【性味】辛,热,【归经】入手太阴肺经。有资料说有毒,也有说无毒。【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归肺、肾、大肠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更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麝香:【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脾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生姜:【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胃、脾经。【功能主治】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大家注意到了,上面几味药全部都是热性药。符合中医治疗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思想体系。

 

■贴伏贴的适应症

 


        适用疾病穴位贴敷可治多种疾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对成人咳喘病以及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感冒、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贴敷方法穴位贴敷最少持续3年中医专家提出,贴敷用药多属热性、阳性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病程短、病情轻的患者,可连续贴敷3至5年;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终身贴敷。

 

        贴敷禁忌贴敷期间别吃辛辣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局部清洗,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过咸、辛辣刺激食品;贴敷当天避免过度吹电风扇、空调,保持开窗通风;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发热外感孕妇、经期、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贴敷。

 

        总之,贴伏贴体现的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