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2:21
阴阳学说 
大家对阴阳肯定不陌生。成语中有阴阳,例如“阴差阳错”、“阳奉阴违”、“不阴不阳”;电解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电池两极有阴极和阳极。中医也有阴阳,而且谈中医,必谈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中医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根本规律的学说。 
(一)阴阳涵盖万物 
认识阴阳,我们就从男女开始。我们常说:男子有阳刚之气,女子有阴柔之美。男为阳、女属阴。俗话又说“男左女右。”为什么不是“男右女左”。让我们先看看《黄帝内经》中对阴阳的一段论述: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什么意思?天地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对人体而言,可分男女,可分气血;左右是阴阳升降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征象;阴阳变化是万物化生的本源。 
左右是阴阳升降的道路,而且《黄帝内经》也提到了“阳从左升,阴从右降”,这说明阳位在左、阴位在右。男为阳、女为阴。因此就有了“男左女右”。一般情况下,我们左手也比右手暖和。这也体现了阳位在左,阴位在右。还有一个现象与左升右降不谋而同:在钟表上,指针的运转方向正是左升右降,这就是常说的“顺时针方向”。 
1.阴阳的含义及属性  《素问》中提到了,水与火是阴阳的征象。火为阳,水为阴。结合前面的男为阳、女为阴,从这里可以抽取出一些共性,这就是阴阳的含义和阴阳的属性。 
(1)阴阳的含义:中医认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既可以为物质属性,又可以为特定的运动趋势或者状态。这里要强调的是,阴阳双方必须是相对的,是一个整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平行关系,而非包含关系。 
(2)阴阳的属性:凡是具有活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外在的、上升的、功能的、亢进的、对抗性的等属性或者状态,便属于阳,而具有沉静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在的、下降的、物质的、衰退的、滋养性的等属性或者状态,便属于阴。 
2.日、月释阴、阳  我们还可以从“阴”、“阳”的字面来理解、记忆阴阳的属性。“阴”中有“月”,“月”是夜间出现,夜间天色晦暗、万物沉静、气温下降而寒冷。“阳”中有“日”,“日”在白天出现,白天天色明亮、万物活动、气温上升而温热。而在文学作品,也有“骄阳似火”和“柔月如水”等对“日”和“月”生动形象的描述。古人又将“日”、“月”组合成为“易”,并解释道“易者,明也”,《说文解字》也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这一阐述就将“易”通过“阴阳”之释而与中医联系了起来。另外,日为阳,位在上,月为阴,位在下:“易”的构成也体现了阴阳的部分属性。 
(二)阴阳关系“荣辱与共” 
阴阳是一个事物或者现象内部对立双方的概括,它们之间有着“荣辱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说来,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划分  有阴则有阳。阴阳成对,广泛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因此,事物属性的阴阳划分是无限的。正如《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中的“万物之能使也”也就体现了这一层意思。而且,阴阳之下还可分阴阳。如白天为阳,晚上为阴,而白天中的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晚上的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阴阳划分其实就像电脑中文件的目录树:一个目录下面有几个子目录,子目录下面又有几个子目录。 
2.阴阳转化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说明了失败和成功这一对立双方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这句话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转化,即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失败向成功转化的条件就是汲取教训,继续努力。如今的变性人也是阴阳转化的体现。还有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包含着人世境遇的一种转化。老子的千古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隐喻阴阳可以转化。关于体现阴阳转化的俗语还有“坏事变好事”、“改邪归正”。可以说,阴阳的转化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阴阳的转化其实包含了质变之理。而发生质变的条件就是“极” 和“重”。“极”就是“物极必反”中的“极”,象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爱极生恨。“重”就有“重寒必热”、“重热必寒”。象天气变化,高温天气之后必定会出现气温骤降,尤其是在初秋、中秋,这种变化更加明显。而质变通常是基于量变的不断积累,而这就涉及到阴阳的另外一种关系:消长。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过程,即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在一定范围内,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通俗而言,就是你进一尺,我就退一尺,我进一尺,你就退一尺。消长的过程就相当于量变。前面提到的“重”和“极”就是阴阳一方消长太过引起的:阴消过多或者阳长过多、阴长过多或者阳消过多,都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和谐、平衡。在人际关系中,蕴涵着阴阳消长太过之理的“得寸进尺”就可能挑起争端,破坏和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医之道也融合了为人处世之道。 
4.阴阳互根  不管是阴阳的无限可分,还是阴阳的转化、消长,阴阳双方都是有联系的、密切相关的、一体的,如果不符合这些就不适合分阴阳,也就没有转化可言。这种联系就叫阴阳互根。即阴阳两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换句话说,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例如没有白天也就无所谓黑夜,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前进就无所谓后退,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三)阴阳与四季更替 
阴阳取法自然,因此,自然界也存在体现阴阳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等关系的规律。中医运用这些规律还能够有效地指导养生、防病和治病。 
1.四季更替体现阴阳关系 春夏秋冬中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四季的气候特征。这四种气候特征典型地体现了阴阳的关系。 
(1)对立:对立在哪里?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和秋冬就是阴阳相对。其中的制约和斗争表现为:夏至之后阴气上升,制约了夏季火热之阳气,气温逐渐转凉;冬季寒冷,冬至之后阳气上升,制约了冬季寒冷之阴气,气温逐渐升高。春暖夏热,乃是阳热制约了阴寒,秋凉冬寒,乃是阴寒制约了阳热。 
(2)互根:四季更替中,春夏以秋冬的存在为基础,秋冬以春夏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四季的互根。如果没有春夏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便不会有秋冬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四季更替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终年寒冷,也就是阴气旺盛不降,因此也就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俗话说 “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春夏阴气下降其实是为秋冬阴气上升作准备,反之也是这样。 
(3)消长:冬寒春暖夏热,阳热不断上升、阴寒不断下降;夏热秋凉冬寒,阴寒不断上升、阳热不断下降。这种上升、下降就是阴阳消长在四季更替中的体现。 
(4)转化:阴阳消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阴阳的转化,在四季就体现为季节的更替。冬季阳气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胜过阴寒,表现为由寒转暖,季节就走到了属阳的春季。夏季阳气下降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不胜阴寒,表现为由热转凉,季节也变成了属阴的秋季。 
2.四季更替指导养生 四季更替中的阴阳变化对于养生具有指导意义:养生讲究“发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而采用适宜的养生方法,如春捂秋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1)春捂:春捂就是在春季衣服不能减得过快过多,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春季天气逐渐变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人体阳气也处于生发之势,就像树枝上的新芽一样,还很娇嫩,因此,需要好好呵护。有时候天气可能会变暖,但衣服不可一下子减少很多,否则就会损伤人体初生之阳气而发生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春季是病毒生长的旺盛时期,注意防寒保暖也有助于预防感冒等疾病。因此,春季还是捂一点为好。 
(2)秋冻:与春捂不同的是,秋季要冻。秋冻不但可以提高抗寒能力,使人体顺利适应秋凉到冬寒的气温过渡,也可以增强抗病能力。但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胃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就不宜秋冻。 

(3)春夏养阳:春夏阳气上升,春夏养阳就要求在春夏两季好好养护阳气。折损阳气便与自然界阳气上升之势有所违逆,就会损害健康。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春夏养阳就好比是储存燃料。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天气寒冷,春夏储存的燃料就派上用场了:可以供我们抗寒所用。如果春夏不好好储藏燃料,秋冬天气变冷的时候拿什么来抗寒呢?而《黄帝内经》中就说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就是,冬受伤寒,其正气必虚,春季邪气侵袭,容易得温病。温病就是以传染病为代表的疾病。春夏养阳,饮食、起居等方面就要避免过度寒凉。 
(4)秋冬养阴:秋冬养阴也是为了顺应自然界阴升之势。养阴就像为花草浇水一样。晚上把水浇足了,第二天太阳一出来,花草通过光合作用带动根部的水分上行到叶脉中,而根部的水分又能够运载土壤中的养分。如果水分不足,自然运载的养分就不足,如此一来,花草怎么可能生机勃勃呢?在人体而言,秋冬不养阴,春夏就会显得燥热而容易上火。要养阴,饮食不要辛辣,可以多喝水,多吃鱼、藕、萝卜、胡萝卜、黑木耳、红薯、莴笋等,还可以用枸杞子、麦冬、玉竹等中药来调养。另外,应该避免过度出汗和熬夜:过度出汗耗伤气阴,熬夜容易引起阴虚。如果确实由于工作等原因需要熬夜,在熬夜的时候就要多喝白开水,并可以用冷水洗脸,不但消除疲劳,还能够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5)“温室效应”不利于养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版土的扩张,“温室效应”也在逐年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促使了自然界阳长过多,如此一来,势必引起自然界的阴阳失调。天人一体。人体也随之阴阳失调。“温室效应”极不利于养生,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享有健康、养护生命的必要措施和根本保证。 
(6)用药有注意:在治疗用药上面,要“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凉远凉”。“用寒远寒”中,前者之“寒”为药性之寒,后者之“寒”为气温之寒,“远”乃回避、避免,意思就是说,寒冷的季节里人体阳气不足,便不要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以免损伤人体阳气。其他的可以比照“用寒远寒”来理解。 (四)阴阳与人体 
中医怎么运用阴阳来认识人体?这是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 
1.生理中的阴阳划分 生理中的阴阳划分是人体阴阳构成中的重要内容。 
(1)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上,人体中属阴的有下半身、体内、腹部、四肢内侧、心肝脾肺肾之五脏、经脉、血,等等。人体中属阳的有上半身、体表、背部、四肢外侧,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之六腑、络脉、气,等等。 
阴阳还无限可分:五脏之中,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之中,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脾肾之中,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心又有心阴、心阳;经脉中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络脉又分阴络和阳络;气又分营气和卫气,其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 
(2)生理功能:在生理功能方面,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功能?拿肝来说,中医的肝包括“肝脏”和“肝用”两个部分。“肝脏”这一器官本身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物质,属阴,而“肝用”主要包括主疏泄、主藏血等,这就是功能,属阳。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物质和功能两个方面协调作用的结果。 
属阴的物质和属阳的功能相互为用。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就不能产生功能,也就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例如,肝在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肝病变后手术可以切除的只是一部分,不能全部切除。如果全部切除了,生命就不能延续?为什么?肝属阴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属阳的功能便也随之消失。 
二是功能活动能够不断化生物质,没有功能也就无法化生物质,也就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例如肝病患者,首先表现为肝功能的损害,时间一长,必定会影响正常肝细胞的生长,从而引起肝脏本体的损害,例如肝硬化等。 

中医认为:入夜阳入于阴则寐。这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其基础就是“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两者相互为用、相互转化”。在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入夜后就睡觉。因此,“入夜阳入于阴则寐”我们可以理解为:睡觉后人体的生理功能方面上是功能向物质转变。这种阳转化为阴有什么意义呢?对健康人来说,就是积蓄和储备物质,以便于第二天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第二天白天便进入了物质向功能转变的状态。对患者来说,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因此,多休息或者说多睡觉也是一种治疗。有些植物人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沉睡之后复苏,其原理就与“阳入于阴”有密切关系:受损的脑细胞在漫长的睡眠中得到了修复。 
2.病理中的阴阳关系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斗争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一旦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进入病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阴阳偏盛:偏盛就是一方力量太强大了。“胜者为王”。我是王,什么都要听我的,什么都要跟着我来。阴阳是以寒热为表现形式。如果阳偏盛,在机体就会出现高热、汗出、面红赤等热证。这就是“阳盛则热”。在对立斗争中,难免损兵折将,尤其是战败方。阳偏盛便会损伤阴液而出现口干。这就是“阳盛则阴病”。“阴盛则寒”同“阳盛则热”的原理一样,主要表现为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沉。“阴盛则阳病”, 阳气受损便可出现形寒肢冷。 
(2)阴阳偏衰:偏衰就是一方力量太单薄了。在人体而言,就表现为虚弱不足的症状:“阳虚则外寒”,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脉微;“阴虚则内热”,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 
阴阳偏衰还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的局面。一方不足,另外一方就要救济,结果也可能引起救济一方的不足,最后两者都不足。在人体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腰酸耳鸣、畏寒怕冷、夜尿频多。“阴阳互损”类似俗语“拖后腿”。要避免“拖后腿”就要求双方均衡发展,要避免“阴阳互损”也就要求阴阳平衡消长。 
(3)阴阳转化:阴阳转化表现为寒证转化为热证和热证转化为寒证。这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种转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寒证和热证互相渗透,并且存在邪气与正气的斗争和医疗措施的影响。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风寒感冒由于失治或者误治转化为风热感冒,症状由流清涕到流浊涕,从喉痒到咽喉肿痛,由无汗到汗出,从咳嗽痰稀到咳嗽痰粘稠或黄。 (4)阴阳格拒: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阳偏盛的一方盘踞于内,将另一方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相维系,这就是阴阳格拒。通俗而言,就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互相排斥对方。阴阳格拒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就是寒盛于内但是表现出来的又是阳热之象,即真寒假热证。患者可见发热、面赤、口渴、脉大等热象,但如果详细诊查,可发现阴盛的症状:虽然发热但又要加衣被、身热但四肢冰冷、口渴但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无力。 
阳盛格阴首见一派寒象,如面色晦暗、神志昏蒙、四肢冰冷、脉沉,但如果详细诊查,可发现阳盛的迹象:心胸烦闷、胸腹灼热、不想加衣被、喜冷饮、小便黄、大便闭结、舌红、脉有力。 
(5)阴阳亡失:阴阳在相互斗争就说明生命活动还在进行,如果阴阳斗争消失,生命活动就终止了。怎样才出现阴阳不再斗争呢?没有敌人便不存在斗争。在阴阳而言,就是阴阳的一方消失了,这就是阴阳亡失。阴阳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 
亡阳就是阳气突然消亡,引起全身脏器的功能迅速衰竭。多见于邪气亢盛,正不胜邪,阳气突然消亡或者素体阳虚、正气不足、疲劳过度或者发汗过多。亡阳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肌肤冰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脉微欲绝。 
亡阴就是阴液突然发生大量耗散,引起脏器功能迅速衰竭。亡阴多因热邪炽盛或者邪热久留,耗伤阴液所致,亡阴主要表现为汗出不止、热而粘手、四肢温和、渴喜冷饮、皮肤皱褶、眼眶深陷、精神烦躁或者昏迷、胡言乱语、脉细数疾或者脉来盛去衰、按之无力。 
阴阳互根,亡阴、亡阳都会迅速引起亡阳、亡阴,最后“阴阳离绝,精气乃决”,生命也就划上了句号。 
小结: 
阳与阴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人为男女。万事万物可分阴阳,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学会一分为二,杜绝片面、防止偏激。阴阳关系密切,将对立、互用、转化融于一体,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阴阳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健康和疾病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同阴阳一样,健康与疾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健康的基础就是阴阳平衡。当阴阳失去平衡,健康就会朝疾病方向转化。阴阳失去平衡不外乎阴阳一方偏盛或者一方偏衰。至于转化、格拒和亡失,也都不出阴阳的偏盛偏衰,它们都是阴阳偏盛偏衰的特殊状态:转化是因于一方盛极而致,格拒是阴阳偏盛状态下对立关系的典型表现,亡失是因于一方虚极而致。这又体现了一般中的特殊。 
水火为阴阳的征象。阴阳平衡就是水火平衡。阴阳失调就是水火的失调。如果水火平衡以水温37度为标准,水火失调便出现水温过高或者过低,主要原因不外乎水多水少、火大火小:火大了水温就会过高,在人体表现为阳盛热证;水多了水温就会过低,在人体表现为阴盛寒证;火小了水温也会过低,在人体表现为阳虚外寒;水少了水温便会过高,在人体表现为阴虚内热。要恢复健康,就要阴阳平调:阳盛则清热,阴盛则祛寒,阴虚则滋阴,阳虚则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