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上》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8:47

《系辞传上》译文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①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②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⑤成男,坤道成女。乾知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⑦知,坤以简⑧能。易则易知⑨,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天高地低,乾坤的关系也就确定了。低与高陈列在一起,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现了出来。动静的转化有一定常规,刚柔也就有了判定的依据。宇内的东西以类相聚,各类物种以群相分,由此产生了吉和凶。天上的东西形成一定气象,地上的东西形成一定形体,由此出现了变化。所以,刚柔相互交错,八卦相互推动。以雷霆来鼓动,以风雨来润泽;日月运行,一冷一热。乾的法则是产生男性,坤的法则是产生女性。乾主宰事物的肇始,坤经管事物的成就。乾因为单一所以能主宰,坤因为简约所以有能力。单一则容易知晓,简约则容易随从。容易知晓则会有人亲和,容易随从则会有所成就。有人亲和则可长久,有所成就则可壮大。可以长久,这是贤人具备的禀性;可以壮大,这是贤人从事的事业。遵从易简便得到了天下之理。得到了天下之理便可确定在天地之间的位子了。

[注]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说乾坤的尊卑关系是摹拟天地的关系确定的。②“方”,指上下四方,即环宇之内。③“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是说有了类,有了群,也才有了地位的划分,也才有了吉凶之别;“吉凶”,指所处位置的得失。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说有了形象也才有了不同的事物,也才说得上变化。⑤“乾道”,乾的法则。⑥“知”,主宰。⑦“易”,便易、单一。⑧“简”,简洁、简约。⑨“知”,知晓。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①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圣人创制卦象观察卦物象,附上文字说明吉凶,用刚柔相推生出变化。所以,所谓“吉凶”,指失得之象。所谓“悔吝”,指忧虑之象。所谓“变化”,指进退之象。所谓“刚柔”,指昼夜之象。六爻的推动,摹拟着天地人的变化法则。所以,君子安居的处所,是《易》所标定的位置;乐于把玩的,是所附的爻辞。所以,君子停止下来,则观《易》之象而玩《易》之辞;行动起来,则观《易》之变而玩《易》之占。所以,依靠天的庇佑,吉祥而没有不利。

[注]①“三极”,指、天、地人。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①贵贱者存乎位,齐②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③,震④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译]所谓“彖”,是在谈卦象。所谓“爻”,是在谈变化。所谓“吉凶”,是说它的失得。所谓“悔吝”,是说它有小毛病。之所以“无咎”,那是因为善于补过。所以,分别贵贱的界限在于爻位,衡量小大的标准在于卦象,辨别吉凶的依据在于卦爻辞,担心悔吝的原因在于细微,动而无咎的前提在于悔过。所以,卦有小大的区别,辞有险易的不同。辞的功用,在于各自指明本卦本爻的导向。

[注]①“列”,陈列。因陈列而有对比,因对比而有差别,所以引申为分别。②“齐”,等齐;用标尺量度意。③“介”,纤细。④“震”,动。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①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②;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③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④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译]《易》以天地为范本,所以能涵括天地的法则。仰而观察天文,俯而考察地理,所以知晓明暗的缘故;依据起始推测终了,所以知晓死生的气数;精气聚而为物,游魂散而为变,所以知晓鬼神的情况。因为它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因为它的智慧遍及万物,它的法则益于天下,所以不偏离万物。全面遵行而不偏离,乐其天然知顺其势,所以心无所忧;安于其境厚施于仁,所以能怀爱心。囊括天地的变化而不偏离,成就万物的表里而无遗佚,所以“神”没有固定处所而《易》不拘于因定主体。

[注]①“弥纶”,普遍笼罩。②“说”,推理、推算;依古代推算死生的术语,引申为“气数”。③“旁行”,广泛遵行;“旁”,“广”意。④“曲成”,经过反复曲折而得以成就;意为事物形态万千、表里异质,得以成就并非易事。

〔第五章〕

一阴一阳①之谓道②,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一会阴一会阳就是道,继承它便是善,成就它乃是性。仁者见了它说它是仁,知者见了它说它是知,百姓每天都在接触它却并不了解它,所以君子之道是很少见的了。显现于外的是仁德,潜藏于内的是功用,催生万物却不象圣人那样耗费心机,盛德大业可以说是达到极限了!富有就是大业,日新就是盛德。生而又生就是易,担负成象之职的就是乾,具有效法之能的就是坤,穷尽蓍草之数以测未来之事就是占,贯通变化就是事,阴阳变化难以揣度就是神。

[注]①“一阴一阳”,阴阳更迭。②“道”,法则。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①则静而正②,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③,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译]《易》,广啊大啊!谈及其远则无可驾驭,谈及其近则安处可证,谈及天地之间则无处不在。乾,就其静止而言,是圆的,就其运动而言,是直的,所以大才产生了。坤,就其静止而言,是凝聚的,就其运动而言是开展的,所以广才产生了。广大与天地相匹配,变通与四时相匹配,阴阳的意义与日月相匹配,易简的美好与至德相匹配。

[注]①“迩”,近。②“静而正”,勿须动即可验证;“正”,即“证”。③“专”,团音,圆意。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①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②,道义之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③,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④,以行其典礼⑤,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⑥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译]先生说:“《易》,那可是至高无上的呀!《易》,是圣人用来高扬道德而开拓事业的。智慧在于高明,礼节在于谦卑。高明效法于天,谦卑效法于地。天地确定了位置,《易》的变化便运行于其中了!不断积累成就的本性,便是步入道义的门户。”圣人对天下的幽深有所洞察,于是摹拟了它的形貌,象征物的意义,所以称之为象。圣人对天下的运动有所洞察,于是考察它的枢纽,以遵行它的规范,附上文字说明用以判断它的吉凶,所以称之为爻。说明天下最最幽深的东西,那是不可轻浮的呀;说明天下极至的运动,那是不能没有条理的呀。摹拟之后再说明,说明之后再推研,摹拟、推研以完成它的变化。

[注]①“知”,智。②“存存”,收存再收存;引申为不断积累。③“赜”,幽深。④“会通”,各种通道的交汇处;引申为枢纽。⑤典礼,即常理;引申为规范。⑥“恶”,厌烦;引申为轻浮。

〔第八章〕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译]“鸣叫的仙鹤处在树阴里,它的小鹤与它对鸣:我有好酒,我与你共饮吧。”先生说:“君子在自己的家里,说出的话有益,那么千里之外也会响应它,况且近处的人呢?在自己的家里,说出的话有害,那么千里之外都不会听,况且近处的人呢?话是自己说出的,影响及于众人;行为发生于近处,影响及于远处。言行,这是君子的关键;关键一旦发动,是荣是辱也就定了下来。言行,这是君子之所以能够影响天地的东西,难道可以不谨慎吗?”

〔第九章〕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①错②诸地而可矣,藉③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④,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⑤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⑥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⑦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⑧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天数五,⑩地数五,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译]“同人,先号啕大哭而后笑。”先生说:“君子遵行的法则,或是行走或是站立,或是沉默或是谈论。两人同心,力量可以折断金属。知心的交谈,气氛犹如兰草一般幽香。”

“初六,藉用白色茅草,没有过错。”先生说:“哪怕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用茅垫上它,哪里会有过错呢?谨慎得很呀。茅草作为一种东西是很扉薄的,却可用于重大之事,行事保持这种慎重的态度,那就不会有什么闪失了!”

“有了劳苦还保持着谦虚,君子有善果。吉祥。”先生说:“有了劳苦而不眩耀,有了功绩而不居德,厚道到了极点了。这是说有了功劳还能居人之下。德讲究硕大,礼讲究恭敬;所谓谦,是以示意恭敬来来保持自己地位的体态。”

“龙飞得过高会有悔恨。”先生说:“尊贵而脱离了自己的位置,居高而没有民众的支持,贤人处在下位无所辅佐,所以妄自行动会有悔恨。”

“不出家门,没有灾祸。”先生说:“动乱之所以产生,总是以言语作为阶梯的。君王行为不缜密就会危及臣子,大臣行为不缜密就会危及自身,机密之事不缜密就会危害成功。所以君子缜密而不开口呀。”

先生说:“作《易》的人大概懂得盗贼的心思吧!《易》:‘背着东西又坐着车,招引来盗贼。'背东西,这是奴仆做的事呀;乘坐的车,这是有钱人的器物呀。作为奴仆去乘坐有钱人的器物,盗贼才想到要抢劫他;在上位的懈怠在下位的暴戾,盗贼才想到要攻伐他。懒于收藏招引盗贼,打扮妖艳招引奸淫。《易》说:‘背着东西又坐着车,招引来盗贼。'这是讲盗贼之所以被招来的原因。

推演天地变化的蓍草是五十根,使用其中的四十九根。将四十九根蓍草分为两束,用以象征天地;拿出一根挂于两束之间,以象征作为第三个的人;以四根为一组分数一束蓍草,以象征四时;将余下的蓍草归于手指之间,以象征闰月;五年再闰月,所以再将另一束蓍草的余数归于手指之间,之后将两次余草合在一起挂于两束之间。天的数字有五个,地的数字有五个,五个数字相合而各有和数。天数之和是二十五,地数之和是三十,所有天地之数之和是五十五,这些数字也就是用以成就变化、追踪鬼神的依据。

[注]①“茍”,哪怕。②“错”,放置。③“藉”,衬垫。④“伐”,眩耀。⑤“几”,机密。⑥“其”,同殆;大概意。⑦“大衍”,大的推演;指推演天地变化。⑧“揲”,抽取。⑨“归奇以仂”,将余数归于手指之间;“奇”,余数;“仂”,即“扐”,手指之间。⑩“天数五”,即一、三、五、七、九。⑾“地数五”,即二、四、六、八、十。

〔第十章〕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译]乾卦的蓍草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蓍草数是一百四十四。一共是三百六十,与一个年度的天数相当。《周易》上下两篇的蓍草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与万物的数目相当。所以四次经营而完成《易》,经过一十八变而完成卦,画成八卦便达到了小成。由此引申,碰到同类便扩展,天下可以做的事就全都襄括其中了。彰显道理完善德行,所以可以应酬世事,可以协助神力。先生说:“知晓变化法则的,大概也就知道神的作为了吧!”

《易》包含着圣人的行为标准有四种:用以说教时,注重它的辞;用以行动时,注重它的变化;用以制器时,注重它的象;用以算命时,注重它的占筮方法。所以君子将有所作为,将有所行动的时候,求问它的卦爻词,它接受询问如同应声之响。不分远近幽深,便知未来结果。不是天下最为精灵的东西,谁能做到这些呢!参杂匹配推演变化,交错综合蓍草之数:通达了它的变化,便勾勒出了天地的纹理;穷尽了它的变数,便确定了天下的现象。不是天下最为复杂的变化,谁能做到这些呢!《易》未作思考,未有作为,静静地在那里而没有行动,有所感悟便通达天下的因由。不是天下最为神妙的东西,谁能做到这些呢!《易》,是圣人用以探究深奥、研究微妙的凭借呀。正因为它幽深,所以能开通天下的心思;正因为它微妙,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事务;正因为它神奇,所以不显急速却很迅速,未曾行走而却到达。先生说的“《易》包含着圣人的行为标准有四种”,就是说得这呀。

〔第十一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①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③,是生两仪④,两仪生四象⑤,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⑥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⑦,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先生说:“《易》是做什么用的呢?《易》,推演事物成就事务,襄括天下的法则,也就是如此而已。”所以,圣人用来开通天下的心思,用来确定天下的事业,用来判断天下的疑惑。所以蓍草的禀性圆通而神奇,卦象的禀性方正而智慧,六爻的意义在于变化和告知。圣人用它来净化心境,退隐僻处,与民共担吉凶。神可至于予知未来,智可至于海函往事,谁能做到这样呢?是古代那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施暴的人。由于明晓天的法则,洞察人间事由,于是起用神草以引导众人行事。圣人以此斋戒,从而洞彻它的禀性。所以,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关一开叫做变,往来不断叫做通;显现的东西叫做象,有形的东西叫做器;依照它制器而用叫做法,利用它、出入它、众人都这样使用它叫做神。

所以,《易》有极至的起点,就这样生下了两种样式,两种样式生下了四种现象,四种现象生下了八种卦象,八种卦象可以判定吉凶,判定了吉凶便可成就大的事业。所以,效法的典范,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变化之通达,没有比四时更伟大的了;悬在天上、闪著光明,没有比日月更伟大的了;地位之崇高,没有比富贵更伟大的了;备好物品供人使用,制成器具便利天下,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探求深奥,索求隐秘,勾出沉物,推究远事,以判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奋斗的事业的,没有比蓍龟更伟大的了。所以,天生下神物,圣人依照它办事;天地变化,圣人仿效它办事;天显示气象,显现吉凶,圣人遵从它办事。黄河现出图,洛水现出书,圣人依照它办事。《易》有四种象,是用来展示于人的;所附的那辞呀,是用来告知于人的;确定为吉凶,是用来决断的。

[注]①“冒”,覆盖;引申为襄括。②“贡”,告知。③“太极”,意为至极,直指混一不分的蓍草,引申指混一不分原始宇宙。④“两仪”,意为两种样式,直指阴阳两种爻象,引申指天地。⑤“四象”,意为四种现象,直指两爻相叠组成的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引申指春、夏、秋、冬四时。⑥“亹亹”,勤勉貌。⑦“神物”,指蓍草。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②,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易》说:“来自上天的护佑,吉祥而无不利。”先生说:“‘佑',就是帮助呀。天所帮助的是顺随的人,人所帮助的是诚信的人。遵从诚信、向望顺随,再加上崇尚贤德,所以说‘来自上天的护佑,吉祥而无不利'呀。”

先生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言语,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出的人思想。”那末,圣人的思想是不可能展现出来的了?先生说:“圣人创立象用以完全表达思想,设立卦用以完全揭示真伪,附上辞用以完全倾诉言语,推演它、疏通它,使它完全达到便利,催动它,驱使它,使它尽情发挥神奇。”

乾坤两卦,大概是《易》的精妙之所在吧!乾坤排列组合,则《易》便确立于其中了。乾坤散架,则没有可能显现《易》。《易》不可显现,那么乾坤也就接近止息了。所以说,形而上者称为道,形而下者称为器,演化而有裁断称为变,推动而能运行称为通,拿它实施于天下民众之中称为事业。所以,这个象,是圣人对天下的奥妙有所发现,从而模拟它的形态容貌,象征物所适宜,所以称为象。圣人对天下的运动有所发现,从而研究它的枢纽,以遵行它的常规,附上文字说明用以断定它的吉凶,所以称为爻。极尽天下奥妙在于卦,鼓舞天下行动在于辞,演化中的裁断在于变,推动而能运行在于通,神妙而能明晓在于人,默默而能成就,不言而能灵验,在于德行。

[注]①“情伪”,真情和造作,即真伪。②“典礼”,即常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