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可能实现「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9:39

有无可能实现「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台湾)   (2010-04-26)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c2{font-size:10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 .c3{font-size:12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8pt;color:#333333;} 央行长:中国继续相对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及财政部长谢旭人,在IMF会议重申,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周强升任湖南一把手 传李小鹏将接任省长
就ECFA议题与蔡英文辩论 马英九占上风
胡忠信:台湾会出现女总统吗? [台海局势]
.c1{font-size:9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A:link {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hover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990000;} 疱疹湿疣--口服疫苗上市
★早泄-阳痿-别盲目补肾
糖尿病—化糖清血新突破
牛皮癣—排毒净血抗复发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报报道,双英辩论的核心争议是:对于台湾来说,有无可能实现一个「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蔡英文主席说:民进党的政策是「走向世界,跟随世界走向中国」,国民党的政策则是「透过中国走向世界」。马英九总统回说:民进党的全球化是「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不要只看到双英的歧见,其实这段辩论却点出了国、民两党的主要共识,那就是:台湾必须面对全球化,也无可避免与中国互动。这是双英皆同意的共识,双方的歧见只是在如何全球化及如何与中国互动。

  然而,现在谈全球化,没有不谈中国的;尤其以台湾与大陆的地缘及人文关系,更无可能排除中国大陆而谈全球化。原因之一是中国已是世界市场及世界工厂,全世界谈全球化皆不可能不处理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再者,台湾确实受到北京在政治上的牵制,更不可能在与中国敌对下,绕过中国而谈全球化。马总统说,当然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中国大陆却是「最大的篮子」。

  马总统并未逼问蔡英文有何「替代方案」,似乎顾虑蔡备有奇招,唯恐引蛇出洞。等到蔡主席自己道出了若干「替代方案」,却避过了绿色智囊所主张的「高关税产业移至中国或东南亚设厂」等主张,显然知道难登大雅之堂;而她所谓的「跟随世界走向中国」,其实仍是过去「中转间接通航」的思维模式,难谓是有效的「替代方案」;至于她所提出的经由WTO或APEC等机制逐项与美、日、欧盟、东协谈判,则属一厢情愿、旷日费时,亦欠缺可行性与说服力。

  双方的另一重要共识是:台湾与中国大陆互动,有极高的政治风险。蔡主席几度提及应有战略及政治上的风险意识;马总统则乾脆明白指出,北京的目标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强调他当然知道这种风险。既然双英皆有风险意识,歧见在于因应风险的对策。蔡主席主张回避、拖延,而马总统则主张积极迎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就是说,马蔡歧见只在政策观点的异同,而不是「卖台」与否。

  蔡主席说,台湾必须注意,不要促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政治经济架构」,此即蔡几度强调的战略与政治风险。这样的观点,是认为台湾应当对「阻止中国崛起」承当起国际角色;然而,一则「中国崛起」未必不利两岸「和平发展」(比中国崩溃对台湾的威胁小),二则中国崛起难道应由台湾率先出头阻挡,又难道是台湾阻挡得了的?蔡主席应知,过去十余年李扁二任政府以「中国崩溃论」为治国凭藉,以致误国至今日田地,如今难道要改以「阻挡中国崛起」为治国依据?

  这场辩论会所创造的最重要的政治效应是,两党首度将两岸议题作为一个「政策」来探讨,而不在「倾中卖台」那样的民粹语言中纠缠。其实,就台湾的艰困情势而言,几乎没有一种「没有风险的大陆政策」,如同也不会有一个「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蔡指马的冒进不是办法,马则说蔡的躲与拖何尝是办法?然而,马蔡二人的政策观点,蔡的防备,与马的进取,诚多可以相互补充之处。如果不再将两岸议题操作成「倾中卖台」那般的内部斗争,则台湾应当可以在「进取」与「防备」之间找到一条出路与活路。

  但是,这场辩论恐怕未必能使社会对立趋于缓和,反而可能更趋尖锐。因为,民进党认定这场辩论乃是一场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而不是真正要为两岸政策来凝聚认同及建立共识。特别是蔡英文昨日的表现不如预期,将使民进党内掀起「说理有什么用」的内斗;为消化内斗,自难免重新祭起「倾中卖台」的大旗,升高放大社会的对立与斗争。

  其实,这场辩论对民进党内部权力与路线斗争的影响,也许尚大于对蓝绿角力的影响。原本想像,倘若蔡在辩论中表现优异,可能使党内天王感受威胁;如今蔡的表现却不如预期,对天王而言,则是重挫蔡英文的契机。立即发生的效应或许是,天王及独派催迫蔡投入新北市长选举以耗损其声势的动作可能升高,而蔡英文不愿坠入陷阱的警觉心也相对加强。总括而言,蔡英文并未由这场辩论获得政治红利,反而在党内失去了原本居高临下的优势;她昨天马上主张再辩一次,显现了她的失落感。

  社会视听的焦点如今集中在辩论双方谁输谁赢的问题,唯不论是马赢蔡,或蔡赢马,这毕竟只是一场两个半小时的辩论而已;然而台湾的出路与生路问题,却绝不止是一场双英辩论的输赢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整个台湾与两岸新局及世界新局的一场严峻搏斗,台湾在这场惨烈搏斗中的输赢,才是真正的输赢。而台湾致胜的前提,是必须将无休无止的内斗,转为共同一致对外寻求出路与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