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04:43
江苏地方戏曲

07-06-14 21:52  发表于:《江苏城市论坛》 分类:未分类

典型的江苏城市名单如下:

南京(南京评话,白局,白话相声)
苏州(昆曲,苏州评弹,苏剧)
无锡(锡剧)
常州(锡剧)
扬州(扬州评弹,扬剧)
盐城(淮剧)
镇江(丹剧)
淮安(淮海琴书,淮剧)
南通(通剧)
连云港(童子戏)

09989002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锡 剧

锡剧 , 流 行 于 江 苏 南 部 和 上 海 市 。 由 常 州 、 无 锡 一 带 的 “ 东 乡 小 曲 ” ( 也 叫 “ 无 锡 东 乡 调 ” ) 经 过 曲 艺 “ 滩 簧 ” 阶 段 发 展 而 成 , 其 后 又 陆 续 吸 收 了 江 南 民 间 的 “ 采茶 灯 ” 的 舞 蹈 。 辛 亥 革 命 前 后 搬 上 舞 台 。 无 锡 滩 簧 先 进 入 上 海 , 后 来 常 州 滩 簧 也 进 入 上 海 ,在 上 海 逐 渐 合 流 而 同 台 演 出 , 所 以 一 度 称 为 “ 常 锡 文 戏 ” 。 曲 调 有 簧 调 、 老 簧 调 、 大 陆 调 、新 大 陆 调 、 玲 玲 调 、 紫 竹 调 、 三 角 板 等 , 大 都 柔 和 轻 快 , 富 有 江 南 水 乡 民 间 音 乐 的 特 色 。 伴奏 乐 器 有 板 胡 、 月 琴 、 琵 琶 、 唢 呐 、 打 琴 等 , 演 出 武 打 场 面 时 也 使 用 大 锣 、 大 鼓 、 铜 钹 等 京剧 的 打 击 乐 器 。 解 放 后 整 理 传 统 剧 目 《 庵 堂 相 会 》 、 《 双 推 磨 》 、 《 秋 香 送 茶 》 等 , 在 音 乐和 表 演 上 都 作 了 重 大 的 改 进 。 现 代 剧 《 红 色 的 种 子 》 等 有 较 显 著 的 成 就 。

《 女 审 》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淮 剧

淮 剧 , 也 叫 “ 江 淮 戏 ” 。 流 行 于 江 苏 、 上 海 以 及 安 徽 的 部 分 地 区 。 起 源 于 江 苏 盐 城 、 阜 宁 一 带 。 由 当 地 民 间曲 调 “ 门 谈 词 ” 和 敬 神 的 香 火 戏 相 结 合 , 并 吸 收 了 徽 剧 的 表 演 方 法 和 剧 目 发 展 而 成 , 有 一 百多 年 历 史 。 主 要 曲 调 有 受 徽 剧 影 响 较 明 显 的 “ 靠 把 调 ” 和 乡 土 音 乐 色 彩 较 浓 的 “ 老 淮 调 ” 。主 要 剧 目 有 《 三 女 抢 板 》 、 《 女 审 》 、 《 探 寒 窑 》 等 。

江 苏 省 地 方 曲 艺 -- 苏 州 评 话

苏 州 评 话 , 用 苏 州 方 言说 讲 的 评 话 。 流 行 于 江 苏 南 部 、 上 海 和 浙 江 的 杭 嘉 湖 地 区 。 清 乾 隆 时 已 经 形 成 。 说者 多 为 一 人 , 坐 说 不 唱 , 或 穿 插 吟 诵 赋 赞 、 诗 赞 一 类 韵 文 。 表 演 时 以 扇 子 、 手 帕 等 为 道 具 ,以 醒 木 击 桌 加 强 气 氛 。 表 演 上 讲 究 说 表 、 噱 头 、 口 技 、 手 表 和 眼 神 等 , 一 般 具 有 较 大 幅 度 的动 作 , 并 注 意 模 拟 各 种 类 型 的 人 物 。 传 统 曲 目 以 历 史 故 事 和 武 侠 、 神 怪 故 事 为 主 , 有 《 三 国》 、 《 隋 唐 》 、 《 金 枪 传 》 、 《 英 烈 》 、 《 岳 传 》 、 《 绿 牡 丹 》 等 三 十 多 部 。 解 放 后 除 整 理改 编 传 统 曲 目 外 , 并 编 演 一 批 现 代 题 材 的 曲 目 , 如 长 篇 《 林 海 雪 原 》 、 《 江 南 红 》 , 短 篇 《王 崇 伦 》 等 。

著 名 艺 人 王 少 堂 说 《 武松 打 虎 》

江 苏 省 地 方 曲 艺 -- 扬 州 评 话

扬 州 评 话 , 也 叫 “ 扬 州评 词 ” 。 用 扬 州 方 言 说 讲 的 评 话 。 起 源 于 江 苏 扬 州 , 流 行 于 江 苏 北 部 及 南 京 、 镇 江 、 上 海 等地 。 一 般 认 为 明 末 清 初 著 名 说 书 艺 人 柳 敬 亭 等 在 扬 州 演 出 后 , 逐 渐 出 现 以 扬 州 方 言说 讲 的 评 话 。 清 乾 隆 时 即 已 流 行 。 说 者 多 为 一 人 , 坐 说 不 唱 。 表 演 时 以 扇 子 、 手 帕 等 为 道 具, 以 醒 木 击 桌 加 助 气 氛 。 以 描 写 细 致 、 细 节 丰 富 和 着 意 渲 染 扬 州 本 地 风 光 和 塑 造 市 井 “ 小 人物 ” 为 特 色 。 清 中 叶 时 , 优 秀 演 员 辈 出 , 据 清 李 斗 《 扬 州 画 舫 录 》 载 , 当 时 著 名 演 员 有 吴 天绪 、 徐 广 如 、 王 德 山 、 浦 天 玉 、 邹 必 显 等 。 近 代 演 员 中 , 以 蓝 玉 春 、 康 国 华 、 王 少 堂 等 最 著名 。 传 统 曲 目 有 《 水 浒 》 、 《 三 国 》 、 《 东 汉 》 、 《 西 汉 》 、 《 西 游 记 》 、 《 绿 牡 丹 》 、 《八 窍 珠 》 等 二 十 余 部 。 均 为 长 篇 。 解 放 后 编 演 了 《 烈 火 金 刚 》 、 《 林 海 雪 原 》 等 现 代 题 材 曲目 。

江 苏 省 地 方 曲 艺 -- 南 京 评 话

南 京 评 话 , 用 南 京 方 言说 讲 的 评 话 。 流 行 于 江 苏 南 京 。 清 乾 隆 年 间 形 成 。 乾 隆 时 评 话 艺 人 童 万 家 被 公 认 为 “ 南 京 评 话 ” 的 祖 师 。 表 演 上 有 文 、 武 两 派 之 分 , 文 派 又 名 “ 呆 口 ” , 讲 究 说 工 ; 武 派 重 做工 , 讲 究 身 段 。 传 统 曲 目 有 《 三 国 》 、 《 水 浒 》 、 《 英 烈 》 、 《 周 侗 传 》 等 。 《 英 烈 》 中 穿插 许 多 南 京 的 风 土 人 情 、 历 史 常 故 、 地 理 形 势 , 具 有 浓 郁 的 地 方 色 彩 。

   

江 苏 省 地 方 曲 艺 -- 苏 州 弹 词

苏 州 弹 词 , 用 苏 州 方 言 说 唱 的 弹 词 。流 行 于 江 苏 南 部 、 上 海 和 浙 江 的 杭 嘉 湖 地 区 。 清 乾 隆 时 已 颇 流 行 , 并 由 当 时 著 名 弹词 演 员 王 周 士 发 起 , 成 立 了 艺 人 的 行 会 组 织 光 裕 社 。 嘉 庆 、 道 光 年 间 , 有 陈 遇 乾 、 毛 草 佩 、俞 秀 山 、 陆 瑞 廷 ( 一 般 为 陆 士 珍 ) 四 大 名 家 ; 咸 丰 、 同 治 年 间 , 著 名 演 员 有 马 如 飞 、 赵 湘 舟、 王 石 泉 等 , 此 后 又 出 现 许 多 有 艺 术 成 就 的 演 员 。 苏 州 弹 词 在 体 裁 上 为 散 文 和 韵 文 结 合 , 并以 叙 事 为 主 , 代 言 为 辅 。 以 “ 说 噱 弹 唱 ” 为 主 要 艺 术 手 段 , 表 演 上 注 意 模 拟 各 种 类 型 的 人 物。 说 表 技 巧 有 火 功 、 阴 功 、 方 口 、 活 口 等 不 同 风 格 。 唱 词 基 本 为 七 字 句 。 基 本 曲 调 在 原 有 的俞 调 、 马 调 的 基 础 上 , 于 近 代 有 很 大 发 展 , 出 现 许 多 流 派 唱 调 , 以 小 阳 调 、 蒋 调 、 薛 调 、 徐调 、 丽 调 等 影 响 较 大 。 除 基 本 调 外 , 另 有 一 些 曲 版 如 [费 伽 调 ] 、 [ 乱 鸡 啼 ] 等 为 辅 助 曲 调。 乐 器 以 三 弦 、 琵 琶 为 主 , 也 有 增 加 二 胡 、 阮 等 为 陪 衬 的 。 传 统 曲 目 常 演 的 约 近 二 十 部 , 均为 长 篇 , 其 中 以 《 珍 珠 塔 》 、 《 玉 蜻 蜓 》 、 《 三 笑 》 、 《 描 金 凤 》 、 《 白 蛇 传 》 等 最 著 名 。解 放 后 , 除 整 理 改 编 传 统 曲 目 外 , 并 创 作 改 编 一 批 中 长 篇 曲 目 如 《 一 定 要 把 淮 河 修 好 》 、 《海 上 英 雄 》 、 《 李 双 双 》 、 《 苦 菜 花 》 、 《 战 地 之 花 》 等 , 此 外 还 有 大 量 短 篇 曲 目 。

江 苏 省 地 方 曲 艺 -- 扬 州 弹 词

扬 州 弹 词 , 用 扬 州 方 言 说 唱 的 弹 词 。 流行 于 江 苏 扬 州 一 带 。 清 乾 隆 时 即 已 流 行 。 起 初 为 一 人 说 唱 , 以 三 弦 伴 奏 , 故 旧 称 “ 弦 词 ” 。 后 发 展 为 二 人 说 唱 , 改 称 “ 弹 词 ” 或 对 白 弦 词 。 以 说 表 为 主 , 弹 唱 为 辅 。 乐 器 为 三弦 、 琵 琶 。 代 表 作 有 《 珍 珠 塔 》 、 《 刁 刘 氏 》 等 。

《 百 岁 挂 帅 》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扬 剧

扬 剧 , 流 行 于 江 苏 南 京、 扬 州 、 镇 江 一 带 。 1935 年 由 演 唱 神 书 的 “ 维 扬 大 班 ” ( 香 火 戏 ) 融 合 而 成 。 韵 以大 鼓 、 大 锣 等 打 击 乐 为 主 。 伴 奏 以 二 胡 、 三 弦 、 四 胡 、 月 琴 、 琵 琶 、 扬 琴 、 笛 为 主 。 形 成 扬剧 后 , 逐 渐 演 变 成 以 “ 维 扬 文 戏 ” 为 主 体 。 主 要 剧 目 有 《 百 岁 挂 师 》 、 《 鸿 雁 传 书 》 、 《 上金 山 》 等 。

《 牡 丹 亭 》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昆 腔

昆 腔 , 也 叫 “ 昆 山 腔 ” 、 “ 昆 曲 ” 、 “ 昆 剧 ” 。 起源 于 昆 山 ( 今 属 江 苏 ) 。 据 明 魏 良 辅 《 南 词 引 正 》 , 为 元 末 顾 坚 所 创 始 。 周 玄 《 泾林 续 记 》 有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召 见 昆 山 耆 老 周 寿 谊 时 , 曾 与 之 谈 论 昆 山 腔 的 记 载 。 一 般 认 为 昆 山腔 在 明 代 嘉 靖 年 间 经 魏 良 辅 吸 收 海 盐 腔 、 弋 阳 腔 的 韵 , 予 以 加 工 提 高 后 , 影 响 逐 渐 扩 大 。 魏良 辅 配 合 传 奇 作 家 梁 辰 鱼 创 作 了 《 浣 纱 记 》 , 使 之 成 为 符 合 昆 腔 音 律 的 脚 本 , 对 昆 腔 的 传 播起 了 推 动 作 用 。 昆 腔 曲 调 细 腻 宛 转 , 有 “ 水 磨 腔 ” 之 称 。 伴 奏 乐 器 兼 用 笛 、 管 ( 箫 ) 、 笙 、琵 琶 等 , 表 演 上 风 格 优 美 , 舞 蹈 性 强 。 在 舞 台 艺 术 上 对 宋 元 以 来 的 戏 曲 遗 产 作 了 总 结 , 创 造了 最 完 整 的 表 演 体 系 。 其 流 行 地 区 逐 渐 扩 展 , 对 许 多 剧 种 影 响 深 远 , 并 产 生 了 北 昆 、 湘 昆 、川 昆 、 宁 昆 等 许 多 支 派 , 形 成 一 种 声 腔 系 统 。 清 代 中 叶 , 地 方 戏 曲 蓬 勃 发 展 , 昆 腔 走 向 衰 落, 解 放 前 几 乎 绝 迹 于 舞 台 , 而 在 京 剧 、 川 剧 、 徽 剧 、 婺 剧 、 湘 剧 等 剧 种 中 , 则 保 存 了 若 干 昆腔 剧 目 与 表 演 艺 术 。 解 放 后 对 抢 救 遗 产 、 整 理 传 统 剧 目 、 进 行 艺 术 改 革 、 培 养 青 年 演 员 等 方面 , 都 做 了 一 系 列 工 作 , 使 之 得 到 了 新 的 生 命 。 常 演 的 传 统 剧 目 有 《 游 园 惊 梦 》 、 《 思 凡 》、 《 痴 梦 》 、 《 醉 皂 》 、 《 跪 池 》 等 单 出 和 经 过 整 理 改 编 的 《 太 白 醉 写 》 、 《 十 五 贯 》 、 《西 园 记 》 等 。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苏 剧

苏 剧 , 流 行 于 江 苏 苏 州一 带 。 本 为 曲 艺 “ 苏 州 滩 簧 ” , 发 展 成 戏 曲 已 有 七 八 十 年 历 史 。 传 统 剧 目 《 湖 楼 .受 吐 》 、 《 窦 公 送 子 》 等 , 大 都 由 传 奇 改 编 。 常 用 曲 调 有 费 家 调 、 弦 索 调 、 平 调 等 , 柔 和 清雅 , 擅 长 抒 情 。 戏 曲 音 乐 受 到 昆 曲 的 影 响 , 有 时 也 和 昆 曲 同 台 演 出 。 流 传 到 浙 江 金 华 地 区 后, 演 变 为 金 华 滩 簧 , 现 在 婺 剧 经 常 演 出 。

江 苏 省 地 方 戏 曲 -- 丹 剧

丹 剧 , 流 行 于 江 苏 丹 阳 。 系 在 曲 艺 “ 啷 当 ” 基 础 上 , 于 1958 年 吸 收 当 地 民 歌 、 小 调 和 号 子 , 增 加 了 伴 奏 乐器 , 并 在 其 他 戏 曲 剧 种 影 响 下 , 发 展 为 戏 曲 。 初 名 “ 啷 当 剧 ” , 1959 年 改 现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