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答疑:如何摆脱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4:28

网上答疑:如何摆脱尴尬?

中央电大师范部  孙福万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课程网页都设有“课程论坛”栏目,作为一个方便师生交流、教学交互的服务平台,电大学生可以在那里随时或定时提出问题,电大教师可以在那里随时或定时回答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网上答疑”了。从本人作为一名电大教师的亲身经历看,这项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其所遭遇的尴尬也有很多,值得认真反思。

一、现象描述

1.“门前冷落鞍马稀”。这说的是“人气”不旺问题。我们知道,网上教学最强调的就是“人气”,或者说,“人气”是一个首要的前提。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不事前通过地方电大的某些教师(多为私谊深重的“朋友”)来安排,单靠“电大在线”上的教学活动公告来宣传,通常参加答疑活动的人数很少,“门可罗雀”还是好的,有时简直到了“唱独角戏”的地步。这还是说的“实时答疑”,“非实时答疑”那就更是“听天由命”了。特别是已经开设了几轮的课程,可能是地方电大教师已经掌握了某些“规律”,这种情况更甚。

2.“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知道,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在万人之上,但我们“电大在线”上的课程答疑并没有规定针对其中哪些人群,看起来是针对全体学生,但也可以理解为不针对任何学生。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某个学生来到这里发了一个“帖子”,中央电大的教师也即时回答了,但甚至连那个提问题的学生都不来点击一下回帖就转身走开了,这样的回帖还有何用?问题还在于,除了通过点击学生的名字可以获得他所在的地区学校的名称外,我们对这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基础、学习环境等等一无所知,学生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而从另外一方面说,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了解也是相当有限的。我有时戏言,这里的师生关系可谓:“盲人”和“瞎马”,“夜半”来“答疑”。

3.“无物之阵”。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学生所提的问题都是非常低级的,基本上属于“形成性考核册”上的题目的原样照搬。有的帖子更绝,甚至懒得将题目写下来,而是直接标出“形成性考核册”上该题目的页码,要求教师回答。这就让教师非常为难,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好呢?还是也标出文字教材的页码让学生去看书呢?再综合上边所讲的情况,我们的教师大概会觉得遇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物之阵”了:直接回答问题无疑是怂恿学生做思想上的“懒汉”,不直接回答问题又感到有失教师的责任,而标上文字教材的页码让学生去看书,则有可能将这个学生“吓跑”。真是两难!

二、问题分析

1.网上答疑,你姓什么?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和网络教学的定位有关。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突飞猛进,网络教学作为远程教学的一个未来方向,无疑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是,电大以“四个面向”为办学方向,我们所面对的地方、基层、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学生的上网条件极差,特别是与之配套的文化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技能等尤差。这就决定了,网络教学还是一种“辅助手段”,文字教材、面授辅导和电视教材还是不可缺少的——“多种媒体教学”更适合于电大学生的实际。因此,对网络教学不能期望太高。再从网络教学内部来说,学生查阅学习资源的要求似乎更高一些,因此在网上提供有关本课程更多的信息、辅导材料也许是最重要的,而真正通过网络来进行“交互”就未免“奢侈”了。总而言之,网上答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是一种辅助性、附属性的地位。

2.电大教师,你是谁?我们知道,电大是一个系统,其中网络教学就是通过“三级平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地市分校)之间的不同分工来负责实施的。但是,中央电大教师除了负责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组织电大系统的责任教师集体备课这两项任务比较明确之外,其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却并不清晰。是直接为本专业、本课程的所有学生服务吗?还是应该直接面对一个固定的班级呢?不清楚。此外,中央电大的专职教师被称作“主持教师”,这个身份既不同于学科专业教师,也不同于英国开放大学的“Course manager”,还不同于其“tutor”,又要编教材,又要搞科研,还要负责课程管理辅导,角色交叉重叠,要想做好网上教学任务,也缺乏现实性。

3.电大学生,你在哪里?国外的研究曾指出,远程教育尤其需要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对中国远程学习者的研究表明,其学习动机普遍具有如下特点:外部动机较强,内部动机较弱;间接动机较强,直接动机较弱;学习动机总体强度较低(《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激活》)。有的研究更是直接指出:“(远程)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而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到兴趣的内在动机却相当薄弱。有的学生甚至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西北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障碍调查报告》)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问题,实际上透露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的秘密:急功近利。此外,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工学矛盾更突出,学习环境更差,素质水平较更低等等,也是鲜明的特点。

三、对策建议

1.只有适应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远程教学来说,不能因为互联网这种媒体形式最先进,就认为它适合于一切学习者、适合于一切地区、适合于一切课程。我想,教学效果是检验远程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而对网络教学乃至远程教学的形式绝对不能强求一律。从网络教学内部来说,也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和不同需求,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源为主,或者以师生交互为主,或者侧重于使用E-mail,或者侧重于使用课程论坛,或者侧重于使用“教学辅导”栏目……总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说来,“网上答疑”就不一定是唯一的网络教学形式,可以根据课程实际、学生实际以及其他媒体的运用情况灵活地加以使用。

2.苹果与梨,各归其位。中央电大的教师必须进行分类,苹果就是苹果,梨就是梨,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将学科专家、课程管理者和辅导教师进行剥离。换句话说,应该允许具备条件的中央电大教师担任课程教材主编,逐渐转变为学科专家,同时允许某些教师转向纯粹的课程管理工作,而讲师和助教则转向辅导教师角色。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的教师也要进一步明确分工。比如,中央电大的教师今后可以明确就是三项任务:提供教学资源、对电大系统的教师进行培训、选择一个“实验班”进行教学(主要是远程辅导的形式)。具体到我们这里讨论的网上答疑来说,中央电大教师的职责就清晰了,只对一个班的学生负责,其他学生都要当地的网站上去,事情就简单了。这样,我们的教师就可以对本班同学的情况掌握得很详细,服务就有针对性了,效果焉能不好?

3.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由于中国远程学习者的以上诸多不利条件,电大教师对学习者的抱怨是经常听到的。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其优点,比如工作经验丰富、学以致用、分析能力强等等。而且,正如俗话所说,“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在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下功夫,效果肯定会有所改善。具体到网上答疑,我觉得以下几项措施是非常有用的: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置顶发一个《发贴必读》的帖子,专门就发帖的常见问题做出要求和解释(本人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就发有这样的帖子);平时要按照学习进度、重难点问题不定期地发些“主帖”,引导学生的讨论;利用目前的“置顶”、“加精”、“收藏家”等技术手段强化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做“实时答疑”之前,要提前将讨论的问题和参考资料发表出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