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Blog心理层面的存在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3:11
 
程乐华 中山大学心理系 510275
陈侃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510631
摘要
本文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个人blog的存在价值,以从另一个角度回答blog存在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从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人blog实现了书写者的整体呈现和自我表达、呈现的最大化;阅读者能够从个人blog中感到书写者活在网络中的现象;网络和现实交往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一、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有很多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象email、icq、bbs等都分别扮演着异地、异步或同步、即时或延时沟通的功能,使人们的信息交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在形式、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人们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或工具之后,人们开始忙于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带来的繁琐也就促使人们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
对整合零散的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为在技术层面的临近功能叠加,如在bbs内加入站内信的功能就属此种方式,它满足了bbs上人们之间的点对点沟通的需要。这种方式往往体现为小幅前进,多表现为对已有主要功能延伸和丰富,如果主要的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小幅的功能叠加存在的价值也就大为减弱。
另一功能整合方式为满足人的整体需要角度出发的功能叠加,如blog在技术层面并没有绝对的前进,要说物理特点的不同就只是表现为时序化,但它却满足了人们在网络上展现主体知情意的整体需要。因此这种整合根基在心理需求层,也就能被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下面本文就从个人blog对书写者、阅读者和网络交往的心理意义上分别进行论述。
二、书写者知情意的整体呈现
上面我们谈到过象bbs、email等工具中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沟通,情感和意志两方面虽然也偶有表达,但是其表现的完整性和表现力上都很欠缺,因而也就很难代表双方的真情实感,进而影响沟通质量。究其原因在于零散的邮件或个别的贴子很难负载个人全面的情况,多为个人某个方面、某时某刻的感受和认识。客观上把人的不同侧面进行了肢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与对方熟识,也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而这些填补的线索信息往往会是一种扭曲。如果双方没有除email意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沟通,补偿那些失去的线索信息,长此以往双方的沟通要么出现淡漠,要么趋于停止状态。
而blog由于有了时序化的记录,记录了书写者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长时间的记录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历程,也许在某个时刻表达了认知上的特点,而在另一时刻则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意志特点,从整体看个人blog也就动态地呈现了书写者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知情意的全面变化。
这种知情意的整体呈现,表现在相互熟识但是异地长期生活的亲友间,他们能够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获得对方的发展近况。在相逢的时候双方也就更有交流的共同话题,而话题的范畴决非仅仅停留在了解对方信息的认知范围,完全可以就某时某刻发生的知情意的方方面面进行交流,产生全方位的共鸣。
三、书写者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1、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书写者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时,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表达。个人blog提供了一个表达平台,书写者可以在此表达自己可以公开的任何主题。而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感想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记下来也就消失了。当自己想回头看看当时的想法时却无法获得。而个人blog在书写者的良好习惯下,很多表现自我的片断就被记录下来,整合成了一幅完整的个人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2、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虽然书写者一般进行的是自我对话,但由于blog的公开性,相识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个人blog了解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和在他周边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自我呈现的范围是加大了。
另一方面,书写者有时候也会在blog上与朋友进行简短的交谈,这种交谈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交谈双方不忌讳呈现给第三方时,也无法表现出来,而在blog上就不只是呈现给了第三方,而是呈现给了所有观看自己的blog的人。当然,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在于网络关系的要比现实关系扁平化,即现实关系更多地具有阶层性带来的限制和过滤作用,而网络就打破了这种限制,使网络交往的呈现范围大大加大。
因而,从以上两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呈现的最大化。
四、阅读者当书写者活在网络中
我们在使用以往的网络沟通工具时,更多地是把网络仅仅作为工具来看待。由于bbs、icq、email客观上丧失了人的整体性,使得很多人在不同的工具上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同,但却无力整合。
个人blog实现了这种整合,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正是由于这种整合,使得个人blog上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原先人在bbs、email、icq上分别割裂存在的不同侧面终于可以在个人blog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书写者可能仅仅是个整合,感觉只是其他工具功能的综合罢了,但对阅读者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阅读者从个人blog中似乎可以触摸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感到书写者在面前跟他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亲切感和真实感是阅读以往任何形式的网络记录和沟通工具所根本不具有的。因而,从阅读者角度完全可以感到书写者就是“活”在网络中的,他就是在聆听“活”在网络中的书写者谈话,并把自己的评论写在上面和书写者进行交流。这种感觉的可以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们认知的完形特点得到解释。
当然,如果书写者自身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个人blog对阅读者的意义,他也就会调整自己书写的方式和内容,更好地呈现和整饰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活”在网络中的自己与别人进行更好的交流。
如果每个blog书写者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组成以人为节点,而非以字节或知识为节点的一个“活”的网络社会,这个网络社会有别于游戏世界和匿名网络社群的特点,它是真正意义上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映射。这也就为人们整合网络和现实提供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blog为代表的真实化、公开化使用网络的趋势,将真正地为开拓网络积极的现实意义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五、交往质量的提高
1、网络交往质量的提高
以往的网络技术多数都是匿名身份的交往,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双方不在乎真实身份的暴露,也很难获得网络交往对象的全面背景信息,很多交流都是停留在初步的交往阶段,以至于双方交谈的话题如果不借助其他手段就很难深入,持续进行。因而,很多人使用icq、bbs等后都更愿意采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因为其更能够满足人们持续、稳定、全面的交往需求。
同为网络技术的blog,由于长时间记录了书写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交往双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真实身份的个人blog了解其背景和兴趣,这样有助于双方交流主题的迅速展开和深入,而且双方持续性地关注对方的个人blog变动,也就能够不断地激发双方新的兴趣点,有助于保持双方稳定持久的交往。进一步结合其他网络沟通技术,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网络沟通的质量。
2、现实交往质量的提高
由于个人blog的体现个体的全面性和本身的异步性,很多现实交往因为时间和精力无法了解到的信息都可以从blog上了解到。在双方现实再次见面时,就有很多可以谈论的主题,双方的现实交往很多时候也就可以突破很多限制,直接开始深度交往。如师生交往,现在很多老师只是认识极个别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很难同时兼顾。如果师生双方互相经常性地阅读双方的blog,在现实见面的时候也就会更节约时间、更指向重点,从而师生的交往质量得到提高,照顾学生的面也可以加大。
六、结语
我们从上面三个角度的论述可知,书写者在个人blog上获得了整体表达自己的场所和机会,并可以最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最大化地呈现给所有阅读其blog的人。进一步导致了阅读者在阅读个人blog时感到对方似乎“活”在网络中,以及网络和现实交往质量的提升的现象。
但以上仅仅是说明个体blog的特点,对群组blog的特点尚未涉及,有待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虽然个人blog在技术上并没有新奇之处,但是从对人的心理意义上确是巨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blog能迅速被广泛接受并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Adam Joinson,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Disinhibited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iet.open.ac.uk/pp/a.n.joinson/papers/disinhibition.PDF
JJ Cadiz & Anoop Gupta ,Privacy Interfaces for Collaboration, 2001, research.microsoft.com/research/ coet/Privacy/TRs/01-82.pdf
Roy F. Baumeist,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Taylor & Francis, 1999.
程乐华,blog对学习系统的影响分析,http://www.being.org.cn/sikao/blog-edu.htm
程乐华,罗嘉文,网络交往阶段初探  社会心理研究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