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敬谦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02:41
按:现将谭先锋同志2009年5月19日发表在岳阳晚报上的“学点敬谦语”一文转发给你们。谭文以通俗轻松的文笔,旁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在社会交往,信函往来。言谈举止等方面正确使用敬谦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望‘我的好友’认真一阅.                                                                                                                                                                                                           【正文 】什么是敬谦语?敬谦语指的是对人表示敬重、于己表示谦虚的一些词语,包括敬语(敬辞、敬称)和谦语(谦辞、谦称)两大类。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一段时间内,陆续听到几个笑话:

  一是,有个爱好写作的大学生经常给报刊投稿,但每次寄稿时,都要在文尾附上一句“请拜读”的话。这位同学的本意显然是希望编辑先生认真看一下他的稿件,但编辑看了这句话却很不高兴。因为,“拜读”一语,本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特别恭敬地阅读,写给别人当然就有点出言不逊了。

  二是,某文学青年很想得到名家指点,终于与一位颇有影响的名人联系上了。但给他写信时,却称“前次寄去惠书,不知是否收到”,而且抬头处写某某先生“阁下”,落款时自称“足下”。“惠书”是对对方来信的敬辞,“阁下”、“足下”则是用来称呼他人的,而且这里的“足下”并不可望文生义地以为就是在人家的脚底下。这位朋友如此一用,真的是贻笑于大方之家了。

  三是,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做访谈节目。对方父亲刚刚逝世,主持人为了表示安慰,拉近距离,一开口便说“家父逝世,深表哀悼”,弄得观众一头雾水,不知谁要安慰谁了。原来“家父”是用来谦称自己父亲的,于人之父则应称“令尊”、“尊翁”。

  四是,一个台湾笑话。两人见面,互问家庭情况,甲道:“鄙人家中除我们夫妇外,尚有一犬子。”乙家有老母、妻子、女儿,于是也来谦虚一番:“家中除我,还有三母犬矣。”此言一出,令人喷饭,说自己的儿女为“犬子”、“犬女”可以,称“母犬”则大谬不然,更何况还搭上了自己的老母亲和太太。

  如此看来,学点敬谦语还是必要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交往,常常要说恭敬、客气的话。尤其与文人学者、贤尊长辈、名流大家交往,更须恭敬。如果两人初次会面,你直捅捅地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有几口人”,人家肯定会认为你是公安在查户口、法官在审案子。古代的人,哪怕是兵戎相见,也往往要说上几句客气话,然后再动干戈,以示先礼后兵,少有一开始就恶语相加的。这既是表示礼貌,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敬谦语该如何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很有讲究。比如,遇见名人说“久仰”,久别重逢用“久违”;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谅解用“海涵”;要人帮忙说“关照”,托人办事用“拜托”;欢迎宾客说“光临”,劝人勿送用“留步”;央人看稿说“斧正”,读人文章用“拜读”;对方来信说“惠书”,盼人指点用“赐教”,等等。这样的话语很多,应用也很广泛,不久前还见到有人为此出了一本《敬谦语小词典》呢!

  有人可能认为,说这么些话不是有点虚伪么?不能这么说。敬谦语源于内心对人的尊重,只有心口不一的客套才显得虚伪。礼貌待人、文明用语,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现代文明。你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得尊重别人;对人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是自信的体现。在一定场合下适当地使用敬谦语,不仅中国文化如此,西方国家也不例外,看看外国小说里那些人际交往的称谓多么复杂就知道了。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对外交往的增多,两岸文化交流的扩大,使用敬谦语的场合和机会似乎也多起来了。人是社会的人,少不了要与各方面打交道。学会用敬谦语,不仅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能减少与他人沟通的障碍。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些繁琐的礼仪也在简化,许多旧有的词汇在被新的词汇所替代,我们在使用敬谦语时也应与时俱进,灵活得体,因人而异,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故弄玄虚,否则也会弄出新的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