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泽:住豪宅的官员为何比企业家还要有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3:44

有网友发帖披露,湖南石门县城有“官员豪宅一条街”,有记者近日到石门调查,发现确有其事。该县纪委副书记汤红云介绍,所谓“豪宅街”是指县城桔香路南侧33户居民住房,其中21户为国家工作人员所有,其中有13名科级、6名处级。而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后声明,“暂未发现干部违规现象”。

“官员豪宅一条街”确实存在,而干部建房依法办理了手续,所以当地有关部门说官员豪宅没有违规。看来,断定干部没有违规的标准,是“其建房用地均按程序办理了相关登记手续”。问题是,谁愿意不按程序办理,把自己的豪宅弄成一栋违法建筑呢?桔香路南侧的土地,按规划本来就是供人们申请建房的,办理登记手续不是问题。

网友曝光“官员豪宅一条街”,应该不是怀疑官员们搞非法建设,想必是存在这么一种认知:官员扎堆建豪宅,形成“官员豪宅一条街”,这种现象不正常,“官员豪宅一条街”的存在本身不正常。官员建豪宅,说明官员很有钱;官员扎堆形成“豪宅街”,说明官员集体有钱。

说“官员豪宅一条街”不正常,还在于它与“周边环境”的对照。在桔香路南侧范围内,有豪宅33户,而户主中有国家工作人员21户。还有的豪宅,登记户主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也是官员“至亲”。比如说,据说价值500万元的一栋豪宅,“被传言”为石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前云所有,而实际登记在他的妻弟与儿子名下。有关部门说,桔香路南侧社区建房236户,国家工作人员只有28户,占总建房户数的12%。问题在于,人们看到的豪宅聚集的“官员豪宅一条街”,那里33户人家有国家工作人员21户;其他人也许也建豪宅,但没有形成气候。以官与非官的身份为界,人们看到了住房条件上的反差。

私有住房是所谓不动产,现阶段是国民个人财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表明私人财产的多少和收入分配的社会格局。如果官员住豪宅,而老百姓普遍住普通房子,与官员豪宅比较就会产生作为“民”的失落感,大量消耗官员在职业上的道德资源,这是不利于有效的社会治理的。

国家工作人员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了,它们并非天生不能享有财富、成就感和舒适生活。但他们在何种程度上拥有这类权利,没有评判的绝对标准,却可以从国际比较中了解到“一般情况”。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国际性都市,存在所谓富人区,那里豪宅成片,不足为奇。但住在豪宅区的,是富翁、公司高管、明星、律师和医生,而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发达国家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也不低,但那只是相对于社会中层而言,要住进富人区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这里,要么没有豪宅一条街,要么只有“官员豪宅一条街”,这绝对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官员代替富翁、公司高管、明星、律师和医生,扎堆形成城市富人区,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对政治伦理、权力伦理的背叛。一方面,创业者、企业家和专家没能致富;另一方面,官员比普通人有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趣味和交往圈子,“官员豪宅一条街”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权力需要约束与规范,这一历史进程远未结束。权力有自肥的冲动,但权力本身也要自我检点,通过把自己置于道义的高地换取治理的权威。否则,权力一味自肥,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必定引发广泛的社会失范,让权力行使本身增加困难。郭之纯:别让百姓无端猜想官员豪宅

据媒体报道,最近有一则《实拍湖南石门远近闻名官员豪宅腐败一条街》的热帖。该帖称,湖南石门县几十名官员在黄金地段扎堆建起了豪宅,群众议论很大,房款来源令人生疑,建议纪检部门彻查。该帖迅速蹿红,据此而义愤填膺或冷嘲热讽者甚众,将该省级贫困县置于了舆论的烤架之上。

百姓“以房度官”的怀疑方式是否合理?一条街道是否真的能够折射一个地方的反腐态势?如果单纯从所谓“理性”的角度看,依照现已被普遍认可的疑证、疑错和疑罪均应从无的原则,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做出类似猜测应是不尽妥当的,毕竟舆论的力量十分强大,可能会对某些当事者形成误伤。不过,倘若从一些既有的经验出发,人们对类似现象提出怀疑的合理性,应是很难予以否定的。

首要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有关部门对有关本地官员的那些违规行为,及时做出反应,启动相关调查,或是给出相应的解释,还当事官员以清白;或是发现其中的问题,对违规者进行相应惩处。

官员扎堆建造相对高档住房的现象,在不少基层县市存在。且不论其房款来源是否清白,一些官员总能占到相对较好的地段是普遍的现象。以石门县此次事件为例,据当地官方说明,该居民区已修建住房的236户中国家工作人员只有28户,然而在含金量最高的临街面33户当中却占到了21户,而且基本上是处级和科级干部。

据悉,该县纪委副书记称:“官员扎堆建房,群众看在眼里,此种现象,应引起重视。”官员们何以如此得天独厚?对这样的问题,官方的确早应该重视,应该主动对公众作出回答,不该听由百姓“无端”猜想。

当然,当地官方此次的反应或许算得上迅速——4月11日网帖出现,16日便公布了初查情况,表示这些住房“办理了相关手续”,同时坦承有些人未向纪检部门进行申报。不过,对公众最为关心的每家耗资及来源问题,基本上并未真正涉及。

如此回应,于公众的释疑要求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调查还在继续,或许有理由期待,对该事件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反腐机关的敏感度和公信力;当然,更多的地方应以此事件为鉴,与日趋成熟的网络监督力量形成有效互动,真正增强反腐意识,提高反腐能力,完善反腐机制。楚天都市报:官员豪宅一条街是最好的财产公示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官员豪宅一条街”走红网络,豪宅街里各种式样的别墅整齐排列,33户居民户主中,有人大副主任、副县长、国土局粮食局领导等21名国家工作人员(4月19日红网)。

读罢此新闻,笔者的第一感觉是:难道这不是最好的官员财产公示?官员财产公示说了很多年,也试了若干回,事实证明它阻力极大、很难推行,似乎官员对自己的财产,一般都噤若寒蝉。

如今看来,这种印象或许是错误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河南省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因“最牛的处级官员别墅群”局党组书记、局长受了行政警告处分,柳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因集体入住别墅小区也带来了麻烦,而“豪宅一条街”涉及的官员为什么就没有顾忌?

某级官员合法收入该是多少,百姓掰着指头都算得出来,更何况党纪、政纪规定官员不得经商办企业,且对其家属子女经商活动亦有诸多限制,因此,明显多出来的财产几乎就是“来源不明”的同义词。从这个角度看,官员开豪华车、住豪宅之类的露富,就是对财产公示等反腐制度的蔑视。

为了社会和谐,为了维护官员的廉洁形象,既然“官员豪宅一条街”在网上引起轰动,继而肯定会引发更多人对现场实物的指指戳戳,当地乃至上级有关部门就应该好好查一查,给公众一个较为满意的交待。官员住豪宅 高房价的另类原因

作者:谭浩俊

4月14日,一篇揭露石门县有一条官员豪宅腐败街的视频和网贴迅速蹿红。帖子说,整条街上建有几十名官员的豪宅,其中一栋属于县人大副主任张前云的侄子,价值高达500万元。据张称,建房前后,他都向当地纪委作过汇报。(4月16日湖南在线)

有关高房价产生的原因,各种分析很多,开发商暴利、炒房者投机、地方政府助推等,甚至有观点认为,高房价与丈母娘有很大关系。

笔者认为,这些原因都是高房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另一个原因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那就是掌握相当权力的官员没有“买房难、买房贵”的感觉,感受不到高房价之痛,自然也就没有解决高房价的内在动力和压力了。不仅没有,还在高房价中找到了许多乐趣和利益。

事实也是如此!对少数官员来说,上班坐在豪华办公大楼里上,上下班坐在高档轿车中,下班以后出入高档饭店、宾馆、娱乐场所,回家住在豪华住宅之中,整个被豪华所包围、被豪华所陶醉,又如何能够体谅到百姓无房之苦、买房之累呢?相反,如果掌握实权的官员,也象普通百姓一样,或买不起房,或买了房成了“房奴”,自然就会想着如何去控制房价,防止房价的过快上涨。

我们注意到,现在许多官员,在研究如何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福利水平、工作条件等方面动作很快、效率很高,但是,在研究到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方面,如房价、医改等,就动作迟缓、行动缓慢、效率低下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些问题往往都与官员的关系不够密切。即使有关系,也原不如普通百姓来得那么紧密。

就拿房价问题来说,如果掌握实权的官员都象住在石门豪宅腐败街的官员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豪宅,怎么可能感受到买房难、买房贵问题呢?即便这些豪宅在建设和购买中没有任何腐败问题,一旦住进这样的豪宅,也就离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也就很难再听到百姓的声音了。更何况,作为一名公务员,凭其收入水平,又怎能没有任何问题地购买或建成这样的豪宅呢?纵然那位人大副主任住的是产权属其侄儿的豪宅,也无法证明其是干干净净从政、清清白白为官的。因为,其侄儿决不会平白无故地送如此豪华的住宅给其享用,个中必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譬如有没有过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其侄儿谋取利益等。

可以想象,此现象被曝光以后,湖南有关方面一定会出面干预,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关键在于,个案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其反映出现的共性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因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全国各个地方,掌握相当权力的官员,几乎没有一个存在住房问题的,或住豪宅,或住高档小区。于是,在他们的心里,就没有了高房价这个概念,自然也就不会去理高房价这档子事了。也正因为如此,虽然社会各方面对高房价的反应相当激烈,但在很多地方,仍在大拆大建、大造房地产政绩。如此,房价又如何降得下来呢?

所以,对有实权、住豪宅的官员来说,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豪宅是如何来的,还要解决他们头脑中没有高房价这根弦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官员对高房价的认识问题,高房价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否则,再多的房价新政,对高房价都只会打雷而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