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绘童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4:38
    传统绘画中,有一特殊的门类——婴戏图——专门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始于唐朝,代表画家有张宣;成熟于宋代,盛名的有苏汉臣、李嵩等。婴戏图题材虽始于传统绘画,但也常见于其他艺术门类,如漆器、木雕竹雕、玉雕、刺绣等,尤其明清两朝的青花瓷器中有大量的婴戏图出现,为我们了解历代民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文物鉴定专家将这些婴戏图分类总结,找出了各个时期婴戏图的特点,用以作为瓷器断代的依据,不无道理。而我只看到了它们的相同点,这些存世的婴戏图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重要的画卷:无论何时,童年的快乐是相同的。 竹马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是“青梅竹马”典故的由来,现代人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而“郎骑竹马来”描绘的正是从唐宋以来就流行的儿童竹马戏。除李白的《长干行》之外,其他唐代诗人也多有佳句流传,如李贺 “竹马梢梢摇绿尾”;韦庄 “晓傍柳阴骑竹马,夜偎灯影弄先生。”白居易 “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杜牧 “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从诗文中可以得知,竹马戏是唐代儿童重要的游戏形式。到宋代,儿童骑竹马,还见于瓷枕的瓷画中,如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金代白地黑花竹马婴戏图枕(如图), 到明清两朝的青花婴戏图中,也多见儿童骑竹马嬉戏的画面。可见这一儿童欢乐的场面一直没有改变过。   玩具车 “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是清代曹寅在《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中的诗句,鸠车、竹马是儿童玩具,这里借指童年。鸠车类似现代的儿童玩具车,学者扬之水称,儿童弄鸠车,最早在汉代就有记载,现有实物出土。上下二千年,鸠车的形制稍有改变,从汉时的鸠头车,到明清时期常见于青花瓷画中的四轮木车,以及到现代的拼装的塑料玩具车,改变只是玩具车的形制,而“鸠车之乐”始终没变。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到唐代民间才开始兴盛,并成为儿童游戏的重要内容,各朝各代均有不同的形式来记录这种童年的快乐,在明清的青花瓷画婴戏图中,更是儿童游戏的常见形式,瓷画中的儿童面部表情往往被简化成几点青花,但从儿童夸张的动作和奔跑的姿态中,那种“取乐一时间”的快乐顿时浮出青花之外。   蹴鞠戏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学者称中国古代的蹴踘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这种运动从齐都临淄开始,到汉、唐兴盛,又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虽文献中没有明显记载,蹴鞠在明清时期依然兴盛,但在明清青花婴戏图中,我还经常能见到蹴鞠的儿童形象。   此外,下棋(五子棋、围棋)、扑蝶、捉蟋蟀、赶鹅鸭、鞭陀螺,这些儿童游戏也常见于明清瓷器的婴戏图中,这些游戏的快乐也是延续了数百年不变。 到了明晚期,婴戏图在表现儿童嬉戏玩耍之外,突然多出了一类新的题材,为童年的快乐投下了一丝的阴云,那就是考取功名、科举及第、升官发财本来与婴孩无关的寓意,开始被大量地引入了婴戏图的瓷画中,如“五子登科”、“加官晋爵”、“指日高升”等等,表达了当时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将来科举高中的美好愿望。这种思想习俗,不知是否真的始于晚明,但可以确信的是,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今天的家长望子成龙的方式不再是“加官晋级”,却成了差不多的“一岁就上常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