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1:35:31

概述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andwhite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艺术,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洪武二年(1369)始,在江西景德镇珠山设御窑厂(又称官窑),专为宫廷烧造日常生活器皿和赏赐品,并派督窑官指挥、监烧。一改元代青花瓷器一窑同烧几个品种的生产模式,也改变了明以前官窑“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生产状态,江西景德镇成了明、清两代御窑厂的所在地。景德镇官窑瓷器以其工艺精湛、瓷土精良、色润纯正、纹饰规范享誉世界,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明代景德镇除官窑烧制御用品外,民窑瓷器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欣欣向荣的局面。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瓷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

青花瓷是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和民窑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明初青花瓷还带有元代粗犷豪放的遗风,色泽偏暗。永乐、宣德两朝是明代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两朝青花瓷典雅秀丽,色泽浓艳幽深,呈色如宝石蓝般鲜艳。自成化开始,青花瓷变得精巧轻盈,色泽淡雅稳定,赢得了后人极高的评价。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在规模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数量远远超出了明初洪武至正德时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发色浓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末由于局势动荡,青花瓷的生产也每况愈下,官窑传世品很少见,多是制作粗率的民窑产品。清代是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以康熙青花最为卓越。康熙青花质量上乘,呈色翠蓝,浓淡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的美誉。雍正青花以质地优良、细巧精致而著称,呈色艳丽,但不如康熙时的丰富。乾隆青花以正蓝为主,色泽明艳稳定,无晕散现象。因粉彩瓷的逐渐增加,青花瓷自乾隆后期慢慢衰退了。道光时曾一度复兴,但主要是仿康熙青花瓷,青花呈色浮躁,釉面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