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格林斯潘监管失职自省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2:15:07

沈联涛:格林斯潘监管失职自省不足

2010年04月18日 22:22《新世纪》-财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沈联涛 | 文

艾伦•格林斯潘从1987年到2005年担任美联储主席19年,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经济的繁荣稳定期——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较低。然而,他卸任之后的一场金融危机,使他的声誉岌岌可危。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在4月7日举行听证会,格林斯潘出席作证。他的证词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他完全是在为自己辩护,认为在他任内降低利率和缺乏监管不是危机的起因。

在他的证词中,他声称自己“70%的时间都是正确的”。他先责备经济全球化,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新增的5亿劳动人口使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导致的后果就是储蓄率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会降低长期利率,促使美国住房价格上涨。

在2003年末,大型金融公司开始加速把次级贷款证券化,打包成CDO(债务抵押证券)和其他的衍生品,这些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尤其对欧洲投资者。

到2007年一季度,几乎所有的次级债务都被证券化了,未偿还贷款超过9000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6倍。

格林斯潘在2007年夏天认为,去泡沫化已经开始,他批评金融机构对复杂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不足,导致了危机的发生。他说,这些模型没能预测“黑天鹅”风险,导致“金融中介长期、显著地处于资本金不足的状态”。他又责备金融机构“相信他们的金融产品永远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这能使他们毫无风险地出售他们的产品”。另外,没有正确评估复杂金融产品的价值,要归咎于信用评级机构。他批评金融监管的不足,“最大的10家-15家银行机构,都有长期不变的现场检查者以监督电话操作”,“即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7年4月也认为,全球经济风险在下降……”

他说,“在低息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泡沫,但关键不在这里……危机要发生,必须是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都没有预期到危机将发生。”换句话说,他声称“历史教会监管者,他们无法确认危机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也无法预测危机的大小和溢出效应。监管者不能用权威管理资产价格,他们不能调整资产价格的变动。他们也不能消除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那么,监管者能做什么?格林斯潘建议,“需要公布预防性的准则,使金融系统在不可预见的冲击中更有弹性。”他称,如果资本充足率有15%,那么贝尔斯登和雷曼都不会有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认为纳税人救助金融机构的后果“是让市场参与者相信,当特殊情况发生时,每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都会收到纳税者基金的援助。”这个道德困境来自于市场的“格林斯潘困境”信念,它认为美联储总是会降低利率,以支持非理性的繁荣。

格林斯潘把危机的责任推给了所有人,除了他自己。他仍然坚信,有了充足的资本,金融机构就可以抵御危机。但是他忘了,“资本充足率”的根本目的是降低资本标准,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赚钱。他也忘了,贷款越多,杠杆越高,市场流动性也越高,利率就越低。所以,作为全球套利的后果,单个国家的长期利率实际上已经与央行的隔夜利率脱钩。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格林斯潘,就没有必要设立央行和监管者,因为他们既不能预测资产泡沫,也无法阻止泡沫破灭。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保证资本充足。但是,监管者却允许资本充足率降低,而且保持长期低利率,显著刺激了泡沫的增长。

我们不能因为格林斯潘为自己辩护而责备他。但是,如果他在任时,用同样多的时间去教育投资者,让公众做好准备,可能危机的后果不会这么严重。如果总觉得无法预测或阻止危机,那我们还要他干吗?

作者为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查看 财新网(http://www.caing.com)

相关专题:

凤凰网财新传媒合作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