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博弈“两会”时间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8:12
又是“两会”时间。从诸多迹象判断,今年的“两会”将与去年大不相同。2009年的“两会”恰逢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中国经济情况不好,但政策面却格外清晰,那就是刺激经济保增长。这种背景下,中央、地方、部门与市场的目标是一致的:保增长成为首要任务。
  去年保八成功,经济好了,政策面反而模糊起来,多样化的政策目标使得今年的宏观政策重心不可避免地开始转换,各种利益主体的冲突和矛盾渐次突出。

央地博弈“两会”时间窗

作者:徐正辉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3-27  浏览:645 显示全文     又是“两会”时间。从诸多迹象判断,今年的“两会”将与去年大不相同。2009年的“两会”恰逢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中国经济情况不好,但政策面却格外清晰,那就是刺激经济保增长。这种背景下,中央、地方、部门与市场的目标是一致的:保增长成为首要任务。
  去年保八成功,经济好了,政策面反而模糊起来,多样化的政策目标使得今年的宏观政策重心不可避免地开始转换,各种利益主体的冲突和矛盾渐次突出。因此 今年“两会”的一大焦点,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围绕地方利益与宏观政策的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将会以各种方式进行博弈,并最终在政策制订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折中。在房地产调控、经济结构调整、融资平台管理上尤其明显。
  “今年是政经的特别之年,从各种迹象看,有诸多不同寻常的变化,‘两会’就成了近距离观察这些变化的最佳窗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常修泽研究员表示,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整体宽松下的重点收缩成了调控的新手段,中央一眼盯着国际上退市信号,一眼盯着国内通胀预期,有保有压,顺势调整经济结构。
  
  房地产拉锯成政治问题
  去年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引发的社会不满,已对中央政府形成了压力。中央的调控力度如何拿捏?如何照顾地方的利益?这将是一个敏感问题。
  “两会”来临之际,观察各地动态,会发现房地产是个大热门,同时也是块试金石。各个地方政府都对此表态,希望在“两会”上得分。“今年‘两会’上房价问题肯定会成为焦点之一,房地产政策也会受到更多的质疑。现在各地先出台一些政策,有助于堵住一些代表的嘴。”常修泽认为出台一些措施是地方的政治考虑。
  继南京出台地方调控政策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月23日对外宣布,北京市11个相关职能部门联手推出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早在1月,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还表示:“北京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来打压房价。房价低的时候,政府不托市。所以在房价高的时候,政府也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来打压价格。”
  “地方政府现在出台的这些干预政策,实际上是在回避房地产市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土地出让金的问题,地方政府如果不动这个根,房地产问题就无从解决。”在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看来,地方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并没有多少新鲜内容,而既定政策的执行力度也很值得怀疑。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张刚认为,地方政府是房地产游戏中的最大受益者,却没有付出任何经济上的成本。“土地的减少,银行的坏账,资源的衰竭几乎都与地方政府无关,都不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最终责任。”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狂潮的第一大引擎。这种奇特的成本收益格局隐蔽在中国现行的政府体制安排之中。在这种体制之中,地方政府很容易会变成一头血脉贲张的GDP动物。“更何况在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狂欢达到了历史高度,短时间内是难以遏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在和网友交流时就坦言“担心拉不住这匹脱缰的野马”。
  在现有制度框架中,要想避免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合谋推高房价直至崩盘情况的出现,竹立家分析,中央政府要么以行政干预的方式进一步拧紧货币和土地控制,从而导致要素配置进一步向中央集中;要么在维持现有控制尺度的情况下,以政治任免的压力为手段,将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前者是向计划经济复归,除非极端情况,中央不可能在利益既得部委的掣肘下悍然采用;后者则等同于一种无法预测的艺术,完全仰赖政治领导人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甚至运气,因而也是一种无法稳定预期的非制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实际上也处于一种进退失据、难以拿捏的矛盾状态。
  在一声紧似一声的宏观调控声中,中国房地产一路狂奔的姿态,不仅构成了对宏观调控的一种公然嘲笑,也急剧提升了中国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而后者则是中央政府的最大隐忧。
  “当道德劝诫、利率调整、税收变动、土地供给都已经无法抑制中国房地产的一路狂奔,到这个时候,最后的政治手段很自然就会抛出。”常修泽认为,当前房地产已经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已经跨越社会问题层面,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成本和收益的倒挂正在接近中央政府忍受的极限。“只要房地产进一步大幅波动,政治摊牌的局面随时可能出现。”
  从目前中央政府的目标来看,是希望维持房地产的平稳,既不要大起,也不要大落。这当然是一个美妙的设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都能够接受的博弈均衡点。“不过这种平稳可能仅仅是设想。泡沫一旦被吹起,它将持续膨胀,直至本身无法支持而破裂。到时候,政府作为的空间也会很狭窄。” 常修泽认为今年是房地产业的转折之年,会异常惨淡。“其实算一算,如果看盘的人都是80后甚至90后,按理就是最后一轮的接盘者,最怕的就是90后看穿了这个局。地产升值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老人盘剥年轻人的一个吸血模型。”
  
  经济结构调整考验执行力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场深刻调整,以大规模投资和贷款支持的,以增强国有部门控制力为标志的此轮经济复苏,在给政府和经济各方带来欢愉的同时,却已种下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隐患——资产泡沫风险、通胀风险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更加失衡的状况。这些风险虽不太可能在2010年全面爆发,但却严重威胁着国内经济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常修泽认为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国有企业,土地、资本等资源都在流向国有经济。“一个充斥着国有企业大佬的中国市场,意味着市场化进程的倒退,未来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可能进一步扭曲,效率更低。”
  目前的种种迹象显示,民间资本不仅要面临由于政府“大包大揽”的投资习惯造成的“挤出效应”,还要面临无法参与绝大多数资源和优质项目的“行政挤出”。时至今日,对民间资本“名义开放、实质限制”的“玻璃门”现象有增无减。在中央和地方抛出的数额不菲的投资大单中,民间资本再次被边缘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
  事实上,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对经济领域的管制是加强而非削弱。而自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常规化,更是计划经济回归的标志。中国经济市场化之路越来越窄。
  民间资本被“双挤出”会造成什么后果,可以引1998年投资热潮为鉴。当年由于市场壁垒森严、管制众多,政府投资并没有有效拉动民间资本,这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7年后才得以退场。如今历史轮回,民间资本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如果政府对已经占GDP 60%、解决了大部分新增就业的民营经济仍然无动于衷,变成政府唱独角戏,在短期内会让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大打折扣,在长期内则损害了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增长的基础。
同期文章还有
  • 中国减美债,一出双簧
  • 政治改革的挑战与选择
  • 曾飞洋:一个劳工NG
  • 央地博弈“两会”时间
  • 薛涌为什么不待见“主
  • 昔日英德,今日中美?
  • 什么让菲律宾美式民主
  • 摩萨德给伊朗送了大礼
  • 公权变革进行时
  • 民主救经济
财经 栏目还有
  • 常德官场深陷国资流失
  • 问责地方融资平台
  • “逃跑的人”:投资移
  • 中国减美债,一出双簧
  • 央地博弈“两会”时间
  • 保障性住房,沉疴难医
  • 国土部宣战小产权
  • 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遭遇
  • “一月春潮”为谁涌
  • 税制变迁映射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