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汇报 求职成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噩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8:49
来源: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
安德烈亚斯、施特拉以及约翰要说的话人们耳熟能详。
挤过独木桥
“我原以为找工作很简单。我把简历放到网上,但现在大学生真是太多了”,安德烈亚斯说。这名德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屡屡受挫。
施特拉尽管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在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但她当初为考取理想的大学曾经历一番拼搏,她说:“考大学太难了。”
为被公共管理专业录取,约翰曾在一所寄宿学校苦读。“考上大学,你就能找个好工作”,母亲在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时这样鼓励他。他学了,考上了大学,并以良好的成绩毕业。但不用说好工作,他连一般的工作也找不到。
这三名大学生是中国人。同中国的所有东西一样,经济奇迹的阴暗面也规模庞大。仅仅在约翰和安德烈亚斯上大学的北京,去年高校毕业生就多达17.5万人,今年据说将达到20万人。全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去年超过400万,而且人数会一年比一年多。到处都有新的高校落成,因为不仅毕业生的大潮,连高校本身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一部分。因为学费上涨,因为大学学历待价而沽,所以靠上百万人对受教育的渴望可以赚大钱。
求职如噩梦
但目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后悔上了大学,他们感觉自己白白苦读了一场,在出钱供自己上学的父母面前成了窝囊废。不仅如此,迷茫感也伴随着众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安德烈亚斯说:“我们在大学里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从前人们还可以说:讲这种话的人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几十年来,大学生在中国曾是享受特权的精英——谁上过大学,体制基本就保证他有工作。即便在分配工作的体制废除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仍然有很多工作机会。但近年来,这种情况不复存在。
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找工作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也变成了一场噩梦。数十次投递简历,在互联网发布求职信息,无偿实习,参加资质考试还有徒劳的面试。约翰和安德烈亚斯这样的大学生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不愿回家乡
大学和政府因此呼吁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但那些当初连大学都不愿在家乡上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回家工作呢?因此,大学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只想一动不动地碰运气,这些年轻人也只愿意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
22岁的施特拉在北京学习经济,找到工作的她成功留了下来。“到北京上大学真难”,因此她理所当然要力争毕业后留在北京。为省钱,她与同事合租一套房。“在家乡四川,我干不了什么对个人事业有益的事。我更愿意我的父母来北京。”但她其实更想出国。对约翰和安德烈亚斯来说,精心选择的外文名也表达了他们对西方的向往。
在北京寻梦的几百万人没人愿意放弃梦想。外地来的大学生以各种方式争取留京。
安德烈亚斯来自安徽的一座小城,对他来说,回家是无法想象的。“我不知道自己在那儿能干什么”,他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优待大城市里本来就享受特殊待遇的学生,尤其是北京的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大学,外地学生在高考中必须取得比北京学生优秀的成绩。而且他们在找工作时也吃亏。他们不像北京的同学有关系,关系在找工作时仍然至关重要。许多家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最后都是靠父母或朋友找到工作的。回安徽对安德烈亚斯意味着投降与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