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故事广释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8:10

 

46、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的。譬如‘隐恶扬善’隐人家的过错,而扬人家的善德即是善的。反过来说,把人家的过错秘密公开出来,人家的善心善行隐藏起来,即是恶的,对别人如此,对自己呢?对自己即相反的,有一点过错即应吐露出来让人家知道于表示忏悔。无论有多大的功德或善事都隐藏起来,不要让人家知道,这才是君子的作为。佛法说:三轮体空,才是无限的功德。

 

从前有一个村庄,里面的村民有一群偷牛的集团。既然偷牛的集团就必有偷牛的技巧妙计和集团的运用,才能够做得干净俐落从未败露,在村庄附近有饲养了一头牛的人家因为防犯的很周密,这个集团每次想要偷他的牛都没有办法下手。

 

有一次全体偷牛的集团商议,终于想了一个调虎离山的妙计。由团长分配工作,有人专门装作演戏的人在饲牛那家一里多远的地方演戏。首先敲锣打鼓,装作很热闹的样子,其目的在勾引那饲牛的人去看戏,好让自己人去偷牛。

 

有的人分配为探望队,随时察看养牛那家的动静,有的人分配偷牛,有人分配屠牛,烧煮牛肉的人都分配安排得妥当。人总是喜欢热闹的,养牛的人听到锣鼓喧天,难免好奇心就跑去看热闹,探望队密报偷牛队,偷牛的人便悄悄的把那条牛牵出,交给屠牛队,一直进锅烧煮一贯作业,干净俐落。

 

养牛的人回家不见牛了,心里很焦急,只好耐著性子,慢慢的调查,最后终于调查到是偷牛集团所为,他不动声色的进入偷牛的集团里求见团长。‘请问你是这里的村主吗?’‘这里没有村主’团长一口否认。‘前天你在这个村庄吗?’‘我住的地方没有村庄。’‘你们村庄前面有一个池塘是吗?’‘没有。’‘有一颗树吗?’‘没有。’‘你们是不是在村庄东边偷牛?’‘没有东边。’‘当你们偷牛的时候是不是某时?’‘没有某时。’一问三不知并一概否认。

 

‘从来没有村庄,没有树,那里没有时间和空间、东西南北的道理。事实统统都有,可见你们作贼心虚。’这个人是主谋偷牛的人,但他却从头到尾否认所有的问题,反而暴露了他的谎言,最后偷牛的人自觉理亏,才坦诚的承认了偷牛。

 

世间每个人都有隐密之事,而此隐密正显著一个人的忠奸正邪,人格的高低,有人隐密著私房钱,有人隐密金屋藏娇,有人隐密著杀、偷、淫、贪污欺骗等罪恶。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

 

有人隐藏著自己的技艺秘诀,或医药的秘方,或工作的经验所得秘诀而不肯教人。人总是自私的,肯将自己经验秘诀公开,即是人格高人一等的人。反过来说,事事隐密,做错了事也不肯承认,人格就渐渐低落,古人说:‘世人熟无过,改非为圣贤。’

 

佛法是忏侮主义,不论过去多少世多少罪业,若能忏悔即可以消灭。问题是忏悔的诚意如何?或该过错的心消灭了没有。一分的消灭即消一分的罪业。若是隐藏起来即无论再过千生万世,罪业都还存在,所以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47、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放心去做,是故做事不能趁心如意。古人说:‘俯仰无愧’。就算死到临头也是‘视死如归’。所以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也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否则不但有愧于做人,也是天地间的寄生虫。

 

从前有一个国家,每逢国家的庆典喜日,国中的妇女都手持一朵美丽的莲花,参加庆祝游行才显示这位妇女的高贵,否则就觉得没有面子。当时有一个穷人的妇女见到人家妇女都持莲花庆祝游行,而自己却买不起一朵莲花而苦恼,他就对丈夫说:

 

‘今天是我国的国庆,每个妇女都持有一朵莲花,你也应当设法弄到一朵莲花给我,否则我和你离婚了。’丈夫听到这句话非常惶恐的说:‘好的,亲爱的,我一定为你弄一朵莲花就是了,不要说那伤害感情的话。’可是当时的莲花非是一般穷苦的人买得起的,从那里去弄一朵莲花来呢?

 

这位可怜的贫穷丈夫,为了获得妻子的欢心,只好冒险进入国王的花园去偷。国王御花园里的池塘饲养很多鸳鸯,他忽然想起自己也曾学过鸳鸯叫。于是当天晚上一面学著鸳鸯叫,一面偷潜入御花园。当他在池塘里采莲花的时候,所有的鸳鸯都惊动的叫起来,看守花园的人即惊问:‘谁在池塘里?’这位穷苦的人一时情急,不知不觉答‘是我呀!’守卫的人即踪身一跳,把他抓起来。

 

这时穷苦的人才惊觉似的学起鸳鸯叫起来。警卫的人说:‘刚才你不学鸳鸯叫,现在才叫已经太迟了,现在我要把你带去见国王。’这位穷苦人听到要带他去见国王才后悔一切都太迟了。

 

人类社会有士农工商,各有适当的职业,有人正常的职业却不干,而都是干那些投机取巧,剥削社会的事情,欲占人家的便宜或侵害到他人的利益。干那些杀、盗、淫、欺骗、贪污的事情,使社会人人讨厌,被人臭骂将来更受痛苦的果报,究竟是聪明还是愚痴呢?

 

世间无论什么职业,熟能生巧,巧而能超人。俗说:‘贯者为师’成功立业就在此里,依此正途不走,而欲投机取巧或欺世偷人即前途必定是黑暗。

 

学佛的人正知正见,正法不学,偏偏学那些邪魔外道之法。为了小小的名利正道不走,而走邪道,将来堕落岂不是太冤枉。俗说‘行行出状元’行行皆可以成功,行行亦有人失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那里?我想:正直与邪恶占大部分的关系。

 

有钱有势的时候不肯布施,不肯作善事。身体强健有精神的时候不肯用功修行,而没有钱的时候才想布施做善事。身体有病或灾难困苦的时候,才想用功修行岂不是太迟了?

 

48、能忍自安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种种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么痛苦呢?台风地震啦,天灾地变啦,气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热啦——种种的痛苦。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乐啦,爱别离啦,怨憎会啦,求不得啦种种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毁灭(自杀),怨天尤人或杀盗淫妄,造诸恶业来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从前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的住下来罢。’‘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可是贪著这里环境优美,勉强的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才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才有今天的下场。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环境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地方,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带与热带,出生在那里,自然适应在那里的气候与生活。各个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即生自然,应受多少苦,多少快乐皆有过去的业因。

 

各人有各人的个性,智识好欲和生活习惯不同,互相忍让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须顺从来顺从去,才能够相处下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希望,而将来也有每个人的成就不同。每个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顺从我,所以才有相争之事,若是人人都顺从他人即没有是非和斗争了。

 

人人都有贪嗔痴,种种恶习气。也有慈悲喜舍种种的善良习惯,何者为多,即成何者的习性。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性清净何时去惹著尘埃呢?皆因慢慢习染而来,已然染习抑不是自性,不是实在的,人人都可以改变不良的习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因为习重的关系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用功什么习性都可以化消。不良的习性统统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习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须靠智慧去照破,须靠用功把它消灭,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轮回得大自在了。

 

49、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下来的,也有积许多人的智识和经验而累积下来的,也有用许多苦工修炼而开悟的,也有利用鬼神的智识的。不论那一种都得来不容易,只最后一条最容易。世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所得的智识,欲隐私作为我自己名利的工具或故弄玄虚,让人感觉到很奇妙很宝贵,所以名利就在其中了,古代圣贤禅师有隐语禅机,那是启发人智慧的一种方便,不是什么天机不可泄,或是一言半句就令人开悟得道的秘诀,欲得这种便宜的人往往都是著了魔的道不可不知。

 

从前有两个孩子在河里游泳。一个说:‘喂!我们来个赌好不好?’‘如何赌法?’‘我们钻到水底,在河里最低处,抓一把沙或泥土上来,先上来的人就是赢。’‘好吧,就这样一言为定!’二人先游到河的最中央,叫一声开始,二人都钻到水中去,等一会二人都一起游上来,可以说二人的游技都旗鼓相当。二人都抓一把东西回来。

 

一个抓的是泥巴,一个抓的白色的毛发。’‘可能是仙人的胡须。’‘怎么知道是仙人的胡须?’‘因为仙人都是在河边修行的,仙人剔除胡须扔到河里,给我抓住的。’‘听说仙人身上的一毛一发,都是世间稀有的珍宝,我们已然得到仙人的胡须也是运气好。’‘是不是仙人的胡须现在还不能确定,必须有一位仙人给我们证实。’

 

于是二人缘河边上游走,欲寻一位仙人给他们证明确是仙人的胡须。走了不久便遇著一位全身毛发都白的仙人。他们两个人恭恭敬敬的向仙人行礼,然后问:‘请问大仙这个东西是不是仙人的胡须?’仙人仔细的端详了一番,没有直接答他们所问,只拿了一把米和麦,放到口里嚼了一会,才吐出来说:‘这是孔雀粪。’仙人说完了,就闭目不再说话了,两个孩子听得莫名其妙,究竟仙人讲的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禅师往往答非所问,譬如说人问:‘佛法的大意是什么?’他答:‘麻三斤。’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答:‘牛粪。’这是为什么呢?禅的意义是要自参自悟,经他人的解说,是他人的与你的自性无关,故不用语言文字解说也不直接解答你的问题。

 

一般人都是同业才能相应——智识思想差不多,才能互相了解。若是智识思想悬殊,亦会答非所问或会错了意。达摩初来东土见梁武帝,帝问:‘朕建寺度僧不知有何功德?’答‘并无功德。’帝问:‘对朕者谁?’答:‘不识’。话不投机,达摩于是到小林寺面壁九年,遇神光才传法给他。

 

为什么会话不投机呢?因为每个人的智识高下不同、思想、个性,对事事物物的了解不同,对佛法的了解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话不能投机。佛是最高智慧者,说法应机,所以经典也有权说实说深说浅说,方便说,究竟说。各人研究经典,所了解不同,所以各有所见地,正知正见各有所见,邪知邪见也各有所见,如何分别是与非呢?那就佛经典作印证了*经典譬如照妖镜,邪知邪见的人欲投机取巧即无所遁形了。

 

50、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病即非是医师而是病师。宗教师只应人所求,应人所问已经是庸师了,邪知邪见导人邪信或教人邪修邪行,同入魔道才是最可怜的魔师。

 

从前有一位年轻的人身体向来是非常的强健,行走加飞。平常他能挑上一、二百斤的东西,不论什么粗重的工作他都称心如意的做得很好。但世间好景不常,有一天他忽然病了,病了以后变成驼背,使他伤心欲绝,这一下怎么能再工作呢?不工作如何生活下去?

 

朋友安慰说:‘何必这样颓丧呢?有病必有医,世间名医多得是,慢慢的找名医,必能治好的。’‘感谢你们的关怀,身体健康是人生活的资本,一下竟坏到这样子叫我怎能活得下去?’另一个朋友说:‘我听到人家说某某医师医术很高明,你愿不愿意去给他医治呢?’‘也好,死马当活马医,老是这样活著也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找到了这位医师,他的朋友把他引到医师的诊断室。医师问:‘患了什么病?’‘驼背,能不能治疗呢?’‘当然可以治疗,不然怎么叫医师呢?’医师观了他的气色,也摸摸他的患处,问得病的原因,然后手搭在病人的筋脉上。做到了‘望闻问切’的四个步骤。

 

经他的诊断以后才说:‘你的病是可以医治的,不过要受些痛苦。’,‘只要能够医好,不管吃多少痛苦我都愿意。’‘你的病只因为载重过量而使脊骨弯曲,才变成这样子,若施于压力使脊骨变直才能痊愈。’医生一面说,一面吩咐人拿两扇门板来叫病人伏卧在门板上,然后再另一门板盖覆在他的身上,再叫几个人,搬来四块石臼用力的压,尽管病人大声叫喊他都不理,而且加重压力。

 

过了一会,病人不叫了。医生说:‘病人不叫了,病大概也已经好了。’才把上面的石臼移开,门板拿起来,病人两眼已经突出,满口都流血,人早已经死了。

 

各位大众,病患譬如一切众生,医生譬如外道,众生的生死大病以及贪嗔痴的病,外道没有研究佛法,不事用功修行,怎能依正法去救度众生呢?结果只被外道牵引到地狱、饿鬼、畜生去或投入魔道,不是和庸医医病一样吗?

 

孔子说:‘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可是有人偏偏不知为知。‘好为人师’而危害苍生。世间不但庸医能害人,不论士农工商军警教,皆有庸禄之人。世间庸医,不能医病,只不过是骗几钱用用而已,最多也害了他的身命。

 

宗教若非真理,即害人于生生世世的慧命,害人不能解脱生死,不能离苦得乐,还算不是什么多大的罪故,邪知邪见引人入魔道,才是最大的罪恶,那就非但是庸师而且是魔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