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余波未平的美国矿难追责(南方都市报 2010-4-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35:49
涂子沛专栏:余波未平的美国矿难追责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177
版次:AA23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4-19
作者:涂子沛 原创   手机看新闻全国订报
■信息社会之涂子沛专栏
我在《数据民主之下的美国矿难追责》(载4月13日南都个论版)一文中指出,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在4月5日发生了一起死亡29人的严重矿难以后,新闻媒体、网络舆论都在追究灾难发生的原因。美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从政府的监管部门转移到煤矿公司,最后锁定在当前的煤矿管理制度上。近日,查尔斯顿邮报(Charleston Gazette)的新闻记者沃德(Ken W ard Jr.)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沃德是一位专事煤矿报道的知名记者,多次获得新闻大奖。对于这次矿难,他指出了一个细节:煤矿安全健康局的每次检查,不仅有以数据格式保存的监管流水记录,还有一份来自检察官个人的详尽文字报告。政府公开了数据格式的检查结果,但这份详尽的过程报告一直没有公布。
4月13日,迫于各方问责的压力,煤矿安全健康局最终公布了这份报告。沃德随即在后续的报道中引用,大量新的事实呈现在公众眼前。
矿难发生的3个月前,1月7日,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的检察官对出事的上大煤矿(U pper BigBranch M ine)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了通风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在检查报告中记录了有关人员对安全隐患令人吃惊的漠视。
他写道:煤矿存在致命的问题,但每个人都在简单漠视:我把一些矿工拉到一边,私底下问他们,你知道通风存在问题吗?他们告诉我:“我知道,并质问过管理人员,但回答是,没有问题,不用担心。”
我又问监工摩尔(Terry M oore),他无可奈何地说:我也知道这个问题,我调到这个岗位3周之前这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也向矿长反映了,他说:没问题,不用担心。
这位检察官把他发现的问题和这些对话都记录在他的正式报告里,交差复命了。当天,上大煤矿被处以近年来金额最大的一次罚款,其所属的梅西公司(M assey Energy)立即对此进行了申诉。
沃德的报道见报后,举国哗然。矿难追责突然“U”形大转弯,掉头回到起点,政府的责任再次进入民众的视线当中。
这份详尽的检查报告为什么不予公布?民众在质问。
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果政府及时公布这份文件,像沃德这样的专业记者就会对梅西公司漠视安全的行为进行报道,从而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灾难就可能得以避免。
但拖了3个月,政府无所作为,最后一声巨响,等来了矿难。美国科学家协会的保密专家阿夫古德(Steven A ftergood)对此提出了批评:这是生死相关的信息,政府不应该保密。按照现行的法律,政府无法立即关闭煤矿,但政府如果发布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激起整个社会的“共同行动”来阻止悲剧的发生。可惜的是,政府截留了这些信息,堵死了后路。非政府组织“政府开放联盟”的主任麦得摩(Patrice M cderm ott)说:公司为了利益,可能对矿工隐瞒真相,政府的义务就是对此进行制衡,所以政府必须公开信息。
一片质疑声中,也有人冷静地提出,煤矿安全健康局截留这份文件其实也有“法”可依,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追本溯源,视线不可避免地投向了历史。
1966年,美国总统杰克逊签署了《信息自由法案》,根据这个法案,除了7个规定的例外,美国公民有权利查看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记录和文件。1974年,水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更具体的细则规定政府部门必须主动公布这些记录和文件。克林顿主政时期,司法部长雷诺(Janet Reno)发布了著名的雷诺备忘案:类似刑法中对犯罪嫌疑人“无罪推定”的原则,政府的所有信息适用于“公开推定”:即“可以公开”是对所有文件的一个缺省假定;如果有文件不公开,必须提供特别的理由。1977年,美国煤矿管理进行了改革,新的《煤矿法》和《信息自由法案》遥相呼应,规定煤矿安全的检查结果和详尽的检查报告必须立即公布。多年来,像沃德这样的行业记者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来自政府部门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自己的煤矿安全报道。
9·11发生以后,布什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开始对信息进行管制。2001年12月,司法部发布了新的埃斯克劳特(A shcroft)备忘案,否定了雷诺的“公开推定”原则。受其影响,2004年6月起,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以“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为名,开始截留检查过程报告,只公布检查结果。根据新的规定,公民要经过可能长达数月的申请才能看到详尽的检查报告。
颇具黑色讽刺意味的是,对煤矿安全健康局截留检查报告的做法,煤矿公司的老板也怨声载道。有官员回忆说,新做法实施的当月,电话都被打爆了。煤老板们纷纷抱怨说,你只给一个罚款结果,不公布整个调查过程报告,我无法判断该不该对此提起申诉。
奥巴马当选以后,强调建设开放、透明的政府,特别对政府的数据公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2009年3月,在他的推动下,美国司法部正式推翻了埃斯克劳特备忘案。但百密一疏,煤矿安全检查的报告因为不属于数据,便继续堂而皇之地在既定的“保密”轨道上运行。
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史密斯(Ellen Sm ith)是美国《煤矿安全与健康》杂志的执行主编,她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信息自由,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对布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行批评,煤矿安全的检查报告一直是她呼吁公开的重点。矿难发生后,她扼腕叹息:你见过谁踢自己的屁股?即使我相信奥巴马政府有开放政府的诚意,但政府的信息公开永远不可能自动发生,我们要“争”。
历史还原了真相。奥巴马虽然有决心进一步改革积弊、建立更透明的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信息公开、数据民主的举措和姿态。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阻碍了改革的脚步,最终,还是没有跑赢西弗州的这一场矿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矿难发生以后,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西弗州州长、西弗州煤矿安全厅都各自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在宣布成立的第一时间,这些调查组的头头脑脑都纷纷公开表态,他们将召开公开的听证会,并及时公布所有和当事人、幸存者的访谈对话,如果调查对象不愿意公开录像,调查组也会公开对话的全部文本。政府要以最方便的形式公开所有的信息,像是最后取得了共识。
(作者系信息技术管理专家,现居美国匹兹堡)
为本文添加投票
标 签:美国矿难
本文地址:
转贴:         
11
2
3
4
5
1
2
3
4
5
0.0

[第1楼]
南都网友(218.13.149.*) 说:盖楼 12分钟前
天天国际接轨,看看人家矿难政府官员是怎么样,再看看中国矿难,无语杯具
http://gcontent.nddaily.com/e/c4/ec4a6c0d2b86d399/Blog/d1a/cebc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