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讲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25:59
颓废与堕落: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讲故事
中国思维网 www.chinathink.net  2007年1月31日  阅读数: 1 源作者:双鱼一生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资深记者唐·休伊特,是全球头号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的创始人和长期的总制片人。他说《60分钟》成功的公式简单得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这几个字世界上所有儿童都知道,那就是——“Tell  me  a  Story”(给我讲一个故事)!后来,Tell  me  a  Story成了休伊特那本关于《60分钟》走过50年回忆录的书名。回忆录里说,《60分钟》的制片人和记者找到的真实故事就像电视剧和电影那样具有吸引力;因此,每个星期一早上,都会有好莱坞制片人打来电话,希望根据前一天看到的节目里的主人公故事拍摄一部电影。
你看,故事的枯竭是一个全球化问题。最近,我们这边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来自《雷雨》,《夜宴》和《喜玛拉雅王子》双双来自《哈姆雷特》,《面纱》来自毛姆小说,《云水谣》来自民主人士经历,《落叶归根》来自新闻报道;大洋彼岸,《皇家赌场》来自伊恩·弗莱明最早的一部007小说,《达芬奇密码》来自畅销书,《无间行者》来自香港《无间道》,《迈阿密风云》来自电视剧集,《金刚》、《超人归来》、《谍中谍3》都来自既有题材,最火爆的电视剧《越狱》和当年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颇有雷同之处——而就算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和原创故事的日益枯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大众、升斗小民对故事的需求与消费热情却不曾稍减。如果你在电影散场的时候,随便拦住一位刚刚看完张艺谋最新鸿篇巨制的观众,问他观感如何;他的答案十有八九是:“摄影、画面什么的还可以,就是故事太——”
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美国的罗伯特·麦基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他在名著《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写道:“设想在地球上的普通一日,有多少故事在以各种形式传送着:翻越的散文书页、表演的戏剧、放映的电影、源源不断的电视喜剧和正剧、24小时的报刊和广播新闻、孩子们的睡前故事、酒吧内的自吹自擂、网上的闲聊。”我们的祖先围炉夜话;我们上YouTube搜索视频。我们的祖先听柳敬亭说书,“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我们看《美国往事》的盗版DVD,标题竟是十足说书人口吻——“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我们的祖先阅读兰姆姐弟撰写的《莎氏乐府本事》,我们饕餮金庸说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好故事是眼球经济的风向标。“超女”、“好男儿”等选秀节目“秀”的是“真人”之成长故事,郭德纲相声最受欢迎的还是《西征梦》一类故事精品。CCTV-8和CCTV-6分别主打电视剧和电影,收视成绩永远领先其它专业频道。最妙的是CCTV-10《百家讲坛》,头几年遍请宇内大师开坛说法,收视惨淡;无奈之下请来几个半吊子学者专家,以长篇评书连播的方式改弦更张,竟赢来喝彩一片,不服不行!至于那本叫做《故事会》的小开本杂志,则闷声大发财了几十年,惹得那些号称对付“高端人群”的名刊又妒又羡、不上不下。当然,最赚钱的故事,要数创业者讲给风险投资商听的,若人家听得爽了,“故事改变人生”的故事铁定上演!
王尔德有句妙语:“生活模仿艺术,多于艺术模仿生活。”我们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需求;故事并非对现实的逃避,而恰恰是带领我们去追寻现实的载体,故事带领我们去挖掘混乱生活的真谛。亚里士多德早在2300多年前就警告我们: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了,其结果将是颓废与堕落。
即使不参考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这也注定是一个“颓废与堕落”的时代。我们连故事都编不出,讲不好!罗伯特·麦基对编剧们寄语:“我们首先必须深入地挖掘生活,找出新的见解、新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创造出一个故事载体,向一个越来越不可知的世界表达我们的理解。这绝非易事。”——那就姑且从容易的着手吧。别像《伊索寓言》那样,试图作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总结,拜托!Tell  me  a  Story,讲个故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