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運動嗜好 - ihao部落格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9:51

唐太宗的運動嗜好

taipei2010 發表於: 2010-4-17 01:44 來源: ihao部落格世界

作為一個開創盛世的聖君,唐太宗有什麼樣的嗜好呢?他出身於有胡族血統的關隴集團,又以馬上得天下,崇尚武藝自然成了他的性格特點之一。射騎、圍獵都是他的喜好,更是助他取得天下的利器。

(一)喜弓善射

《出獵》
琱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
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這首詩反映了太宗使獸驚鳥飛的嫻熟弓法。太宗出身於北地,長於戎馬,從小就學會弓箭騎射。他所用的箭比平常人大了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有「射洞(即穿)門闔」之能。房玄齡曾讚揚他「箭穿七札,弓貫六鈞」。

登機後,雖然不再操著弓箭馳騁沙場,然而太宗自告奮勇地親自擔任警衛將卒「習射」的教練。這項活動每天有數百人參加,而射中的還賞賜弓刀、布帛等東西。

太宗不僅善於騎射,對弓箭也有極深的興趣。《詠弓》一詩,光從名稱便表現了他對弓的特殊愛好: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貞觀元年,太宗廣泛搜羅良弓,選擇其中十餘隻,與工匠一道研究製作的技巧。太宗虛心聽取,表示要好好學習。


(二)嗜好良馬

騎射與馬總是分不開的,太宗既然善於騎射,對馬自也有一番研究與愛好。

武德四年虎牢之役中,太宗看中了敵軍將士王琬所乘的馬。於是,由將領們衝入敵陣,連人帶馬的將之擒了過來。太宗將這匹馬取名為黃驄驃,直到貞觀晚年還帶牠出征。黃驄驃死時,太宗哀惜不已,命樂工製了一首《黃驄疊曲》以玆紀念。

唐太宗愛馬成癖,留下了一些詠馬的詩,其中以《詠飲馬》最為傳神:
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細紋連噴聚,亂荇繞蹄縈。
水光鞍上側,馬影溜中橫;翻似天池裏,騰波龍種生。


這首詩從動態上寫了飲馬的各種態勢,最終以「翻似天池」、「騰波龍種」作結,宛若天馬行空,神妙無比。倘若不是愛馬至深,焉能寫的如此繪聲繪色?

突厥酋長墓葬的習俗中,會把立功的駿馬雕刻在主人的墓側讓人憑弔,表明他們尚武愛馬的風貌。太宗也受其影響,死前遺命雕刻六匹戰馬以裝?L陵,號稱「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出於無名雕刻家之手,造型粗獷,神態生動。六駿形象各不同,或原地待命,或輕步徐行,或馳騁戰陣,或騰空飛躍。這些傑作擺脫了北朝以後雕刻的呆板與俗氣,是唐初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


(三)性喜圍獵

圍獵需有嫻熟的騎射技術,而騎射技術也需藉由圍獵加以鞏固與提高。有著高超的騎射技術的唐太宗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太宗外出圍獵,左右有獵手陪同,名曰「百騎」。他們穿著畫有獸的衣衫,持著弓箭在御馬前助帝狩獵,形成一個極為壯觀的場面。

群臣對於太宗的涉獵多持反對態度,一是為他的安全考慮,二是認為圍獵擾民。其實太宗的射獵多是選在農暇時,例如《出獵》一詩所言:
楚天雲夢澤,漢帝長楊宮。
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


詩中更進一步闡述圍獵是為了布陣練兵,不忘武備:
三驅陣銳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燒火紅。


故貞觀一代,唐太宗儘管出獵頻頻,但由於時間大多數安排在十至十二月,所以基本上沒有造成擾民之害。而圍獵不忘武備,更見太宗的戰略眼光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