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3:43

(一)

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

利于他们同观众建立沟通。人物周刊:中国现在的播音教育,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广播风格。杨伟光:确实有这个问题。真正播音系毕业的学生要像崔永元这样主持节目是不可能的。我们挑选的一些有特点的主持人大都没有学过播音学,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都不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人物周刊:以前观众很认可《焦点访谈》,但现在这个节目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杨伟光:关键是看制作人怎么把握。我当台长时没要求一定怎么样,但那时就有一种追求,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讲法,你可以讲得很有意思,也可以讲得非常乏味,你怎么讲?那时大家都说杨伟光胆子太大,不要乌纱帽了?现在舆论环境比那时好很多了。比如批评一些事故,过去哪有这么方便,哪能第一时间报道?去年大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把现场很多情况报出来了。人物周刊:当年你们怎么给《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定位?杨伟光:《焦点访谈》是新闻改革的试验品,在以前没人办过。那时丁关根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很重视这个栏目,在中南海开了一次会把几个主要的人都叫了去。我们就定下了几条原则:第一,尊重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感;第二,与人为善,不是为了整人,也不是为了出人家洋相;第三,搞连续报道,有些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第四,一个时期内不能过分集中在一个省或一个部门。一个省连播3期,省长受不了;第五,省长、书记都在北京开会的时候,不要指名道姓批评,不然中央领导第二天很可能在会上举这个例子。从中南海回去之后,我主持开了3天的会,主持人和记者都参加,把总理表扬的节目和审查中枪毙的节目拿来一起看。人物周刊:什么节目审查时会被枪毙?杨伟光:主要是政治上把握得不够好的。举个例子,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节目,非常感人。但播出去后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说当地的领导希望播这个节目。我问他,你这个节目是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还是起灭火的作用?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如果放到现在,网上一炒,就不得了了。我

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

 

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

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

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

利于他们同观众建立沟通。人物周刊:中国现在的播音教育,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广播风格。杨伟光:确实有这个问题。真正播音系毕业的学生要像崔永元这样主持节目是不可能的。我们挑选的一些有特点的主持人大都没有学过播音学,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都不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人物周刊:以前观众很认可《焦点访谈》,但现在这个节目与以前有些不同了。杨伟光:关键是看制作人怎么把握。我当台长时没要求一定怎么样,但那时就有一种追求,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讲法,你可以讲得很有意思,也可以讲得非常乏味,你怎么讲?那时大家都说杨伟光胆子太大,不要乌纱帽了?现在舆论环境比那时好很多了。比如批评一些事故,过去哪有这么方便,哪能第一时间报道?去年大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把现场很多情况报出来了。人物周刊:当年你们怎么给《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定位?杨伟光:《焦点访谈》是新闻改革的试验品,在以前没人办过。那时丁关根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很重视这个栏目,在中南海开了一次会把几个主要的人都叫了去。我们就定下了几条原则:第一,尊重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感;第二,与人为善,不是为了整人,也不是为了出人家洋相;第三,搞连续报道,有些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第四,一个时期内不能过分集中在一个省或一个部门。一个省连播3期,省长受不了;第五,省长、书记都在北京开会的时候,不要指名道姓批评,不然中央领导第二天很可能在会上举这个例子。从中南海回去之后,我主持开了3天的会,主持人和记者都参加,把总理表扬的节目和审查中枪毙的节目拿来一起看。人物周刊:什么节目审查时会被枪毙?杨伟光:主要是政治上把握得不够好的。举个例子,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节目,非常感人。但播出去后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说当地的领导希望播这个节目。我问他,你这个节目是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还是起灭火的作用?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如果放到现在,网上一炒,就不得了了。我

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

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

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利于他们同观众建立沟通。

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

人物周刊:中国现在的播音教育,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广播风格。

杨伟光:确实有这个问题。真正播音系毕业的学生要像崔永元这样主持节目是不可能的。我们挑选的一些有特点的主持人大都没有学过播音学,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都不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

人物周刊:以前观众很认可《焦点访谈》,但现在这个节目与以前有些不同了。

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

杨伟光:关键是看制作人怎么把握。我当台长时没要求一定怎么样,但那时就有一种追求,同一个问题有两种讲法,你可以讲得很有意思,也可以讲得非常乏味,你怎么讲?那时大家都说杨伟光胆子太大,不要乌纱帽了?现在舆论环境比那时好很多了。比如批评一些事故,过去哪有这么方便,哪能第一时间报道?去年大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把现场很多情况报出来了。

人物周刊:当年你们怎么给《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定位?

杨伟光:《焦点访谈》是新闻改革的试验品,在以前没人办过。那时丁关根同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很重视这个栏目,在中南海开了一次会把几个主要的人都叫了去。我们就定下了几条原则:第一,尊重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感;第二,与人为善,不是为了整人,也不是为了出人家洋相;第三,搞连续报道,有些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第四,一个时期内不能过分集中在一个省或一个部门。一个省连播3期,省长受不了;第五,省长、书记都在北京开会的时候,不要指名道姓批评,不然中央领导第二天很可能在会上举这个例子。从中南海回去之后,我主持开了3天的会,主持人和记者都参加,把总理表扬的节目和审查中枪毙的节目拿来一起看。

人物周刊:什么节目审查时会被枪毙?

杨伟光:主要是政治上把握得不够好的。举个例子,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节目,非常感人。但播出去后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会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说当地的领导希望播这个节目。我问他,你这个节目是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还是起灭火的作用?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如果放到现在,网上一炒,就不得了了。我让他们先压一下,那个记者含着眼泪拿着节目带子出去了。3天之后中宣部就发出了通知,要各个媒体都不要再炒克拉玛依的事了。

人物周刊:那什么样的节目能顺利通过?

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时,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衣领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人物周刊:您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破天荒地把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当年很轰动。杨伟光: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但这条新闻确实很重大,我说这是全世界报纸、广播、电视的头条,我们放后面行吗?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应怎么样。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但播出后新闻界反映特别好,说这是央视新闻改革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物周刊:这个节目被外界看作中国政治的晴雨表,换个主播都会掀起舆论风波。杨伟光:其实,换播音员都是小事,有时候和政治联系起来却会引人联想。当时耀邦同志被免去总书记职务,我们讨论谁来播比较好,觉得男播音员播比较好。播音员张宏民不值班,但他在台里,就让他播。他没有准备,衣服领子脏,临时把别人的中山装给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装,人们就说以后要保守了,特别是外国记者,说今后开放的程度要受影响,服装都变了。实际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没有任何的政治考虑。本来播音员更新是正常的,因为长时间没有动了,一动就像政治问题,引起很多议论。播音员里,《新闻联播》的李瑞英、邢质斌、罗京、李修平都不错。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原来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当时个别传统播音员不同意我的意见,说,“那不行,《新闻联播》就是要字正腔圆。”这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风格,一下子改有难度。其实政治方面的新闻是比较严谨,有的就应该活泼一些,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总的来说,我们的风格过分严肃。还有,播音员都是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有一段时间我提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也应该下去采访,后来也下去过——这有

杨伟光:这个事情以后我有一个讲话,告诉评论部的同志:你们的节目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我说,记者和主持人应该站在台长的位置上把握导向。我们并不愿意枪毙节目,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领导也不愿意轻易枪毙,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就不得不枪毙。从那之后,《焦点访谈》逐渐走上了正轨。

这一次一定要让BBC服气

人物周刊 :您觉得《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这些节目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让他们先压一下,那个记者含着眼泪拿着节目带子出去了。3天之后中宣部就发出了通知,要各个媒体都不要再炒克拉玛依的事了。人物周刊:那什么样的节目能顺利通过?杨伟光:这个事情以后我有一个讲话,告诉评论部的同志:你们的节目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我说,记者和主持人应该站在台长的位置上把握导向。我们并不愿意枪毙节目,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领导也不愿意轻易枪毙,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就不得不枪毙。从那之后,《焦点访谈》逐渐走上了正轨。这一次一定要让BBC服气人物周刊 :您觉得《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这些节目现在发展得怎么样?杨伟光:崔永元不主持之后,《实话实说》的收视率降低了。这个节目曾经停过一个月,当时外国通讯社发了新闻,说中央领导对《实话实说》有意见。没那么回事,是节目本身的问题。有一期,崔永元问一个小孩长大以后的志愿是什么,他说上哈佛大学。崔永元就问,北京大学也可以吧?观众就来信,说他没有民族自豪感,北大为什么只是“也可以吧”?连续几期有类似情况,群众来信提出意见。

杨伟光:崔永元不主持之后,《实话实说》的收视率降低了。这个节目曾经停过一个月,当时外国通讯社发了新闻,说中央领导对《实话实说》有意见。没那么回事,是节目本身的问题。

有一期,崔永元问一个小孩长大以后的志愿是什么,他说上哈佛大学。崔永元就问,北京大学也可以吧?观众就来信,说他没有民族自豪感,北大为什么只是“也可以吧”?连续几期有类似情况,群众来信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