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的“书圣”、“壶圣”梅调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47:34

清代著名的“书圣”、“壶圣”梅调鼎

(2009-05-15 11:17:42)转载 标签:

梅调鼎

书圣

壶圣

杂谈

分类:梅氏名人

清代著名的“书圣”、“壶圣”梅调鼎

 

    梅调鼎(1839 -1906)字廷宽,号友竹、赧(nan)翁等。早年定居慈城,晚年迁居三北杜湖岭解家。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日本书界称其为“清代王羲之”。有《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印行于世。另有《注韩室试存》。

    据梅调鼎的后人梅安全介绍:梅调鼎的祖上是山西人,大约在明末清初来到镇海柴桥(现属北仑)任盐官。后来生息繁衍开来,一部分到龙泉经商,一部分在柴桥山门落户,建有梅家祠堂,后来梅调鼎的父辈从柴桥迁到慈城。慈城旧时就是慈溪,所以一般资料介绍都称梅调鼎为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今江北区慈城镇)。
   据慈溪光绪志记载:梅家的先祖梅宽夫为南宋咸淳七年进士,调慈溪尉,“后摄知县事,率义勇应文天祥而战死常州”。不知是梅姓的缘故,还是家族的荣耀,梅家长辈取于宋代诗人张耒的《梅花》“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之意给男孩取名为调鼎。在古代,“调梅、调鼎”均指宰相,可见梅家是希冀其出仕为官。

    梅调鼎自幼勤学文章,酷爱书法。他年轻时曾应科举考试,清代科举规定,书写必须用“馆阁体”。梅调鼎学书素厌“馆阁体”,认为它死气沉沉,千字一体,束缚人的思想意境。因此,从来不写“馆阁体”的字,在考试时也不例外,被试官取消了考试资格。从此,终身不求仕途。

    梅调鼎绝意仕途后,便以发愤作书自勉。他初学颜体,然后学王羲之,中年学欧阳询,晚年潜力魏碑,旁及诸家,博采众长,兼收并畜,融汇贯通;因而能刚柔相济,独树一帜。正如陈涵度跋梅赧翁墨迹:“习书专宗右军,临摹垂数十年,能得其神髓,庶儿腕有羲鬼者。”《梅赧翁先生传》说他“搜罗碑版靡不研讨,尤善行书”,梅调鼎主张“用笔之妙,舍能断能圆外无他道也”。就是说,用笔要在转折处转圆流畅,珠圆玉润;在可断处,能笔断意连,干净利落。圆而不断,犹如乱麻缠结;断而不圆,则变成枯枝野柴。圆、断结合,珠圆玉润,是他对自己一生所学的最高概括,给后学者以良好启迪。从流传至今的他的一些书法作品,楷书笔力浑厚,逸而不浮;行书潇洒自然,出神入化。

    梅调鼎书法所以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是他一生勤学苦练,惨淡经营中来。叶伯允在《赧翁小传》中云:“翁平居闭户,日以大笔悬腕作小楷书百字,故所书无不宛转如意。”他长年累月闭门练字,雪飞冰封时,常把双手插进雪堆,待双手冻僵,然后奋笔练字,直到双手出汗为止。正如他自己所说:“朝夕磨砺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九。”数十年如一日,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以此为乐,终成大家。

    梅调鼎可谓是书品人品两清奇。他宁愿一生贫穷潦倒,以卖字为生,靠借贷度日,不以书法换纱帽,不趋炎附势,在清代书界传为佳话。他在壮年时,也曾一度名噪浙东,许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慕名登门求字。当时有“为求友竹字,愿出万两银”之说。但他对此不屑一顾。在自己大门口贴了一幅对联:“谈笑无鸿儒,往来皆白丁。”使那些以权势钱财自炫者十分尴尬。梅调鼎有个在京作官的同乡,为讨好李鸿章,特请梅调鼎写几幅字。当梅调鼎获知实情,便将写好的字当场撕毁。相传,慈溪著名书法家钱罕,宇太希,本名钱富。少年时曾求学于梅调鼎。梅调鼎一听其名,眉头双皱,说:“贪财恩富,沽名钓誉者,岂能成大业乎?”钱富受教,便改“富”为“罕”,克勤求教,终成大家。

    梅调鼎晚年十分贫穷。正如他在一首除夕诗中写道:“ 年年年底少青铜,惟有今年分外穷。薪水用残厨灶冷,衣裳典尽箧箱空。 蓬蓬爆竹邻家响,扰扰人言债主荣。长啸一声过年也,千门万户日瞳瞳。”

    梅调鼎死时,家徒四壁,无钱葬身,唯有几箩长年丢弃的废字和草稿。几位生前墨友将这些大小不一、真草混杂、风格各别、支离破碎的剩字残篇编成集子,捐钱印制,取名《赧翁集锦》,到上海义卖,被抢购一空。不料正是这些断简残篇,却集中了梅调鼎各个阶段之书法大观和艺术造诣,被书家视为字幅中的珍品。

    梅调鼎葬于慈溪杜湖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楹联、屏条、堂幅、寿嶂、墓志等等,被收编在《赧翁集锦》中。

    梅调鼎不但是极有个性的人,而且还是个十分有志气的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世俗中,面对科举的失利,他不沉沦,不附俗,而是发愤作书挑战“馆阁体”。据介绍:梅调鼎初学颜体,在学到对其能乱真时,又刻意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旁及诸家……书法家与写字匠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独来独往、自成一体,而后者仅仅模仿,依附于他人。梅调鼎的书法自然属于前者,其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独树一帜。为此,行家评价他的书法是能圆能断、圆断结合,结体典雅、风神秀逸。近现代书法家邓散木评说梅调鼎:“写得既漂亮又朴素,像年轻的农村姑娘,不施脂粉,自然美好。”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赞其为:“不但当时没有人与他抗衡,怕清代260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

    梅调鼎离开我们已有一百周年了,虽然他的名字声扬浙东,誉满东瀛(日本),声传美洲,但他的书法作品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注意。相信总有一天,国家级的典史也会通过研究,承认他的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一个非凡。那时他的书法就可以与他的玉成壶一样能同享盛名的了。市场总会有盲眼的时侯,三十年前他的“玉成壶”不是一样地一文不名吗?今天他的壶,则是国际拍卖行的座上星。梅调鼎独树一帜的书法不会永远地被埋没,因为世上能创书体的人并不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梅调鼎的书法存量已不多,作为宁波市乃至中国书界的一个文化遗产,这多少也算是一大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调鼎的书法扬名还得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除了书法界和藏壶界外,现在的一般人,对梅调鼎的了解知之还甚少。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94) 评论 (5)收藏(0) 转载分享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记相同的名字不同的人物——梅晓春 后一篇: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介绍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发评论]
    • 荒芜英雄路2009-05-16 09:32:14 [举报]

      梅家英才层出不穷,笑寒深夜挖上班挖亦无法穷尽也。
    • 梅子黄时雨2009-05-16 14:28:17 [举报]

      勤奋的寒寒同学,周末愉快!
      也向楼上的英雄问好!
    • 明德孔辉2009-05-16 15:59:47 [举报]

      见识了。欣喜。
    • 江娥2009-05-16 22:09:28 [举报]

      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
    • 梅跃钢2009-05-19 19:10:35 [举报]

      确实好字!那个黄庭坚的咏梅花诗相当的不错 由我梅氏后人写来 更见风骨
      发评论随时随地抢沙发!       清静无为: 插入表情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