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诗化教育“(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1:37

在无锡杨市中心小学“诗化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无锡市杨市中心小学张英老师整理

 

二、“诗化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诗意的本质是什么?诗意的本质首先是自由。人拥有自由的心灵,自由的世界,才有创造的状态,才能产生诗意的感觉。

“诗化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体现在校园里,不是说让学生随便地打打闹闹、迟到旷课,那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的是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个性张扬的自由。在这样的校园里,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呼吸,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可以自由地思考、发言,老师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甚至可以和老师辩驳。今天,我们编辑部的朱文君老师的公开课就体现了自由的特点,幽默诙谐,师生亲密和谐,这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这堂课,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孩子的精神状态是非常自由、非常舒展的——我看课堂,不太关注孩子们学到了多少具体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具体的能力,我更在意的是孩子的精神状态。一个能够让孩子的心灵充分打开、让孩子的精神充分舒展的课堂,是最佳的课堂,因为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人的潜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朱老师的课上,孩子们表现的那么机敏,那么活跃,那么勇敢,发言脱口而出,观点新鲜惊人。这种状态是怎么来的?是朱老师精心营造的结果,是朱老师敞开心扉的结果,是朱老师尊重包容的结果。在这种自由的氛围里,学生的机敏和睿智,就像花朵遇到春天一样,开放是一种必然。

450年前,瑞士的一名钟表制造专家到埃及去旅游,他看到由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金字塔,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如此精密,他大胆推翻了历史上已成为定论的看法——金字塔是由奴隶制造的,认为这样精密的建筑一定是由自由人创造的。为什么呢?他是从自己的体会得出来的。

一战时期,他作为一名高级制表匠,被敌人抓进了监狱,并被强制生产手表,但他和自己的伙伴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将表的精度提高到原来的水平,他一直以为是环境和技术不行。后来他们越狱到了波兰,这批人在同样技术条件下又开始制造手表,奇怪的是,现在制造的表却达到了原来的精准度。这时他才明白,制造一块瑞士钟表所需要的1280道工序、一个小部件240次的打磨,如此复杂纷繁的流程,在一种不自由的、受压迫的、不自主的环境中,在一种被强迫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圆满完成的。他得出结论,一切精致的成果都是在一种自主的环境下、在自由舒畅的氛围里完成的。结果到了2003年,埃及专家根据出土文物重新研究发现,金字塔确实是由当时一批拥有自由身份的匠人创造的。由此可见,自由是多么的重要。在精神能够自由舒展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才可能达到高效。特别喜欢全国著名教育家李希贵的一本书,就叫《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建议大家都来读读。

“诗化教育”的第二点就是它应当是充满情趣的。

情趣对于语文教学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要。一个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的人,一个端着架子没有一点童心童趣的人,是不可能走入孩子的心灵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喜欢的——孩子不喜欢你,怎么可能投入热情和真诚来学习呢。刚才朱文君老师在上课时,惠山区教研室的徐月老师跟我说:“朱老师这个环节处理得太好了——她让孩子当她的老师,她当学生,反串角色,孩子很高兴当老师的‘老师’,带着老师读,教老师读,多有趣啊!孩子一下子找到感觉了——我们当老师也不差!你看,老师跟我们学得很认真呀!这样一来,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变了,变得情趣盎然……”徐老师的评价一语中的。这个环节表面上看来无非就是变换花样让孩子读书,但实际上通过这样一个颇有幽默感的举措,把孩子的紧张情绪缓解下来了,师生关系变得平等了,课堂变得润泽了,情趣的状态就出来了。

所以说,没有情趣的课堂绝对不可能是诗化的课堂;没有情趣的老师不可能是诗意的老师,没有情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种诗意的教育。

“诗化教育”特征或者说本质的第三点,应当是和谐。这种和谐,首先是校园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校长和老师的和谐、孩子和老师的和谐)。

今天,在杨市中心小学,我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和谐。刚才张校长发言的时候,每一个老师都微笑着看着自己的校长,倾听着校长的讲话,目光里自然地流露出信赖和喜爱,当校长讲到高潮处,全体老师是那么整齐、那么真诚、那么温柔地回答呼应着校长,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状态,这绝对是不可能装出来的!如果老师对校长有意见,这时候非得给校长来个难堪:等你说完了上句,我们就是不接下句,看你怎么办?但是,当校长念完了上句,我们的老师都微笑着、温柔地、有节奏地、抑扬顿挫地配合着校长,这个场景真是动人啊!我经常参见学校的各种会议,听校长讲话,很多时候,校长台上大声讲,老师台下小声嘀咕。有时候老师们能够不出声,默默听,就算是不错了。今天的场景让我感动,这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让我感动——这本身就是“诗化教育”!有了这样的人际关系,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当然,“诗化教育”中的和谐,最最重要的应当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我们老师一定要记住,你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你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举了姚明和刘翔的例子,略)

“诗化教育”的第四个特征是幸福。我个人认为这是“诗化教育”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从传统上讲,我们是一个幸福文化比较缺失的民族,很多时候我们把受苦受难当做幸福。你看我们的小孩从一出生,就为父母、为社会背负着使命。作为家长,很多人生儿为了养老,小孩刚一出生,就被当作养老工具了:“你好好学,好好干,我将来可就指望你了!”一旦上学,就被老师告知要“头悬梁,锥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稍稍懂事,就有忧国忧民之士把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担子往稚嫩的肩膀上压……

到了现代,我们的教育理念最鲜明的就是一种“准备说”。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学双语,好好学英语,到小学就轻松了——幼儿园是为小学作准备;到了小学,好好学,现在吃点苦,到时可以考一个好初中;等进了初中,又被告知:不就三年吗?你每天少睡一个小时,吃一点苦,中考时可以考一个好高中。及至进了高中,家长又说了,不就三年吗?你好好努力,考一个好大学。那大学又为什么?大学要为找一个好工作作准备。找一个好工作干什么?为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作准备。当了校长想当局长,当了局长想当区长,当了区长想当书记……就这样,小学为初中作准备,初中为高中作准备,高中为大学作准备,大学为工作做准备,工作为挣钱作准备……我们美好的人生就这样在准备中度过,最终准备的结果是什么呢?说穿了不就是死亡吗?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结局已经注定,那就是死亡。所以说,如果你一定是为了某个结果而去奋斗的话,就会苦不堪言,奋斗到最后,当你临闭眼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所以这句老话说得太有道理了: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在海边上有一个渔民,他只有一艘船。每天他只出一次海,只打一网鱼,卖掉这网鱼,一天就算没事了。一个远洋货轮集团的老总,放下了繁忙的工作到海边度假,遇到了这个渔民,他感到很奇怪。他问:“你为什么不多买几艘船?”渔民说:“我多买几艘船干什么?”“多买几艘船你能打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我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再买几艘船。”“再买几艘船干什么?”“再挣更多的钱。”“我挣更多的钱干什么?”“那你就可以和我一样拥有远洋船队。”“那又能干什么?”“那你就可以和我一样悠闲地漫步海边,享受生活。”“先生,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我现在就漫步在海边,享受生活啊。”奋斗到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所以说,“诗化教育”注重的不应是结果,而应是过程,要让孩子每一阶段都幸福,这就抓住了核心。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不可重复的,更是不可替代的。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旅行,过去了就过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回头。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抓住每一天,重视孩子每一天,重视孩子每一个星期,重视孩子每一月,重视孩子每一年。不但让我们自己,也让孩子幸福地度过,诗意地度过,过得有点诗情画意,有点情趣滋味。

幼儿园时期,孩子应该牙牙学语,依偎在妈妈怀里,天真烂漫;童年时期,孩子就应该充满好奇和幻想,甚至有些调皮捣蛋——一个童少年时期从来没有调皮捣蛋过的孩子,他的心理会出问题,他的人生也会出现问题。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富有冒险精神,甚至有那么一些叛逆,有那么一些反抗。到了中年,就应该担当社会、家庭的责任;到了老年,就应该享受夕阳之乐,不要为年轻人操那么多心。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价值。重视今天,重视眼前,过好每一刻,你的人生才会丰富,才会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情趣,感受到和谐,感受到美好。“诗化教育”应该关注这一点。

 

二、诗化的校园、诗化的教师、诗化的课堂

上面讲了四点,其实就是讲的“诗化教育”的理念问题。下面顺着校长刚才讲话的思路,说一说诗化的校园、诗化的教师、诗化的课堂。(略)

 

 

结语:

“诗化教育”,是不是在语文学科,在艺术类学科才能更好地体现?其实不然。诗意的课堂不一定是教诗才有诗意,不一定紧皱眉头长吁短叹、不断地抒情才有诗意,诗意在你的心中,诗意在你的情感,诗意在你一举手一投足的气质当中。

一个有学养、有书卷气、情趣高雅的老师,他无论教体育还是教美术、数学,都能教出诗意。体育,表现了人类的力量之美、竞技之美、体能之美;美术,让人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世界,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世界;数学,用逻辑的、思辨的、数理的概念来表达这个世界的理性之美、抽象之美、逻辑之美……各个学科,它既然能成为一门学科、一个智慧的结晶,它的本质肯定都是美的。从这个角度讲,“诗化教育”触及了生活的本质,触及了教育的本质,触及了孩子成长的本质。

让我们怀揣着一颗诗心,怀揣着一种诗情,引领学生与优雅同行,陪伴学生与美好相伴。让我们与孩子共同经历一个诗化的生活,共同体验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