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一个兵俘虏国军一个团的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7:28
凤凰网 > 凤凰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一个兵俘虏国军一个团的传奇 2010年03月17日 08:01 凤凰网历史 【 】 【打印共有评论19

文章摘自《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核心提示:睡梦中他们就莫名其妙当了“二黄狗子”,没有办法,兵随将走,怨命不好,生来当伪军,死后的坟头还要被后人撒大粪。没等大家心里透过气来,新四军讨伐的枪炮又打了过来,到底是做贼心虚,别说顽强抵抗了,逃跑都觉得鬼拖影子,恨不得再生一条腿出来帮着跑,逃到哪里哪里的乡亲关门闭户,像躲鬼子一样躲他们。

新臂章刚刚佩带,盟军李长江的城池开始了耻辱的和平。新军部第一仗威震四方。苏北三足鼎立局面结束新军部成立后,许多工作逐步走上轨道,特别是部队分布大江南北,华中5个省区,需要佩带统一的臂章,不仅便于识别,也是部队正规化的标志。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用的臂章是外方内圆蓝白二色“新四军”字样居中的一种,现在是继续沿用以前的样子,还是重新设计?军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刚来新四军的上海美术教授许幸之。

许教授接受设计臂章任务后,立即收集有关新四军臂章的资料,发现新四军的臂章已经有了好几种设计方案,有画持枪战士形象的,有书写“抗敌”字样的〈有印“新四军”字样的,还有字样下注明年月、部队番号的。许教授征求了许多人意见,觉得以前是新四军现在仍然是新四军,只是领导关系的变化,抗战的任务没有变,还是不要离开以前臂章的设计太远,最好仍用外方内圆蓝白二色的形式,里面的字样如果不用汉文,也可用外文字母。许幸之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取了新四军英文全称New4Arm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臂章字样,用粗线黑体书写,这样就非常醒目,也很有力。

样稿画出来后,许幸之拿给陈毅看,问他是否同意这个样稿。陈毅一看,高兴地说:“这个臂章好,有神秘性嘛,可以起隐蔽保护作用。”果然赞成用英文字母缩写。“不过‘四’用阿拉伯的‘4’,N4A怎么样?”

许教授真佩服陈毅敏锐的审美感,“四”是中国使用的数字,如果字母用了洋文,再用“四”就有点外国人穿马褂的味道,古里古怪的。所以,他马上更改“四”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4”。

后来这个样稿经过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美术教员庄五洲最后画出正稿,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在“N4A”的两个上角各点缀一颗五角星。这个画稿通过后,新四军战士逐步开始用这个臂章,直到抗战结束,这个臂章才不再使用。

开始臂章下发到连队,许多战士不认识上面的洋字母,老是记不住臂章上的发音。有人便想了个办法,用汉语注音,只要记住“恩爱”便记住了臂章,这方法果然灵。大家开心地称自己膀臂上的臂章是“恩爱”信物,带上它便不能忘记报恩国家,热爱民众。

新军部,新臂章,新的建制,这个“新”字给盐城古城带来了昂然生机,同时也给国民党顽固派树立了一个新的攻击目标。南京日军司令部也被这突然出现在苏北大地上的新生抗日指挥中心吓坏了,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改变兵力部署,打破苏北目前抗日力量的对比,新四军将成为他们的腹背之大患。日军指挥部的苏北作战地图由此上升到主要位置上,驻守南京的日军总司令俊六那双狡诈的小眼睛将凶残的目光投在上面,指挥棒在这块长形的地图上移来移去,又一个围剿计划在棒头下形成……苏北自古就是一处能进能退的兵家宝地,好比腰节,上连接华北下提携华中。

它不仅有万般风情的妩媚,也有力鼎千钧的阳刚,全身的刚柔功能以及丹田血气都集中在这个部位,所以各路武士为它之战之争,折兵损将也在所不惜!

皖南事变前,江苏境内就兵多,部队多,划分游击战区多。皖南事变后,苏北重镇盐城又成了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相隔不远的南面是国民党省政府主席的地域兴县,再向南,跨过长江,便是南京,那里盘踞着汪精卫伪政权,加上日军第15、17、60、64师团和第12混成独立旅驻扎南京、苏州、镇江、扬州等地,抗日斗争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而严酷。

日本鬼子为了加快苏北地区的伪化进程,对国民党的游击区实行高压政策,进行了疯狂的军事胁迫。

风情万般的苏北四处弥漫着硝烟,燃烧着大火,黄泥大道上密匝匝涌动的是躲避战火却永远无处可躲的老百姓,千疮百孔的村庄、集镇矗立在萧条的荒野之中。

位于江苏中部的古城泰州,连日遭日军飞机轰炸,城里火光冲天,民房倒塌成片,百姓哀号不绝于耳,那悲惨场景历代战争所罕见。

驻守泰州城的是国民党第三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7个大队,3万多官兵,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他们在阵阵剧烈的爆炸声中,坚强抗敌的意念虚飘起来,每一下爆炸,都牵动着他们越来越紧张的神经,仿佛他们脚下的大地变得不再结实,随时整个部队都可能和这座城池的十多万生灵化为乌有。

李长江小心翼翼绕着圈子和总指挥李明扬变缓解泰州危机之计,李明扬却一句话不说,避而不谈泰州的眼前和今后,仿佛他坐守的不是泰州,而是别的什么地方。

李明扬是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党老将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部队又一次投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门下,像当年北伐战争中在李宗仁手下当军长那样效忠。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并且作战英勇,受到李宗仁的喜奖。徐州沦陷后,第五战区主力西撤,李宗仁留下李明扬部队经过江苏的淮阴、高邮到中部的泰州城建立游击防区。他到泰州时,手下有7个纵队,5万多人,却屈才在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领导之下。

他和韩德勤向来是面和心不和,虽说同是蒋介石的部队,但韩德勤的89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所以,他们远近亲疏的待遇相差甚远。加上韩德勤和所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关系非同一般,自然多得一份厚爱。他跟在顾祝同后面亦步亦趋,顾祝同上一个台阶,韩德勤跟在后面也上一个台阶,两个始终保持上下级关系。

尽管韩德勤在江苏只盘踞了兴化方圆数百公里的地盘,可毕竟是国民党委任的江苏省政府主席!

李明扬虽然顶了个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的头衔,却老是受韩德勤的排挤,心里一直不舒畅。每接到韩主席要攻打新四军的命令就阳奉阴违,消极行动,致使韩德勤在攻打黄桥新四军时,李明扬的左翼动作迟缓,结果89军败得一塌糊涂,元气大伤。

别看李明扬打内战尽和上峰玩心眼,耍滑头,爱打不打的。可他的民族意识却很强烈,国难当头,他知道谁主谁次,他和新四军虽然也有“磨擦”,但他始终和新四军以友军相处。这一点,深得陈毅赞赏。解放后,他做了江苏省水利厅厅长,也是因为他在抗战危亡关头,保持了民族晚节的缘故。

李明扬到泰州初期,一直沿用引以骄傲的“第五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

番号,这个旗号下他曾经拥有过10万人马,曾经有过重创鬼子的辉煌记录。后来不得已部队才改为“第三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

没有想到这个记录光荣历史的部队,就要被他视为忠心耿耿的副手李长江一手改写了。

李长江原来是李明扬的副官,在台儿庄战役中,李长江冒死救了司令一命。李明扬非常感激,到泰州后李明扬封李长江为副总指挥,并十分器重他。

他们由主仆关系变为正副手关系。

虽然多年在一起作战,一起拉扯部队。但彼此性格不同,思想也不一样。李明扬见多识广,受过军队的正规训练,对局势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做事留有后路。李长江则比较鲁莽,头脑简单,江湖习气重,容易被人利用。

李长江不惜葬送一支好名声部队的前程,不惜留下千年的骂名,还有一个很重要背景。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早在1938年提出的“曲线救国”理论,顺着汪精卫伪政权建立的东风,风靡了整个敌占区。甚至连蒋介石也私下赞同这个理论,认为有它的合理性。很快,“曲线救国”像时髦的潮流,滚滚不可阻挡。1938年到1943年,短短5年间,国民党投敌的中央委员以上的要员达62人,高级将领67人,投敌部队达50万人,占伪军总数的62%。

投敌的将领在卖国的耻辱中,慢慢化解了当汉奸的难堪,品尝了“曲线救国”

的实惠。他们帮助日本鬼子侵略自己的国家,奴化自己的人民,一手得到皇军大大地奖赏,同时另一手得到昔日主子的高薪。因为他们任重道远,肩负收复失地的重任。蒋介石期待他们有朝一日重新报效党国。所以在日本投降后,这些伪军司令们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的接受要员,强占许多抗战根据地。

在蒋介石眼里,这些投敌将领不同于汪精卫,他们投敌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再说投降鬼子比投降共产党要好,更比被日本人消灭要强。

留有青山在,不愁日后没柴烧!这是国民党将领们投敌卖国的动人哲理。

李明扬虽然嘴上不谈“投降”这两个字,但他心里有数,鬼子这样轰炸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实际是在逼迫他投降。李明扬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或者是“老姜”吧,他已经预见泰州日后的趋向,如果不投降,泰州不须几日,将夷为平地,十几万男女老少将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投降吧,他这个国民党将军的老脸往那搁?为保存实力,更多的是保住他自己的民族气节,他决定带部队离开泰州,去里下河地区开辟新游击区。

李长江却不愿意走,说是留下来保卫泰州,几个纵队队长也同仇敌忾要和泰州共存亡。

李明扬也不勉强,抱拳对部下们说:“愿意去里下河的,登记,跟我走。不愿走的,跟副总,留下保卫泰州。愿意离开回家,也可自便。大家兄弟一场,各自多珍重!”

李明扬在泰州城门外的护城河登上了一艘快艇,刹那间他的心头滚过一阵难言的酸楚。这难道就是他堂堂第三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最后的归宿?哪里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倒像一个被通缉的罪犯,在天上没有日军飞机俯冲,地上没有爆炸声的宁静黑夜里悄然离开他的防地和手下数万弟兄。

这位国民党老将军离开了他十多年惨淡经营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落魄过的军营,落下了没人能看见的两行热泪!

站在岸边挥手送别的李长江,却长长出了口气……转身疾步进了泰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