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好姑娘”邢燕子的婚姻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2:03

核心提示:20世纪60年代的婚礼就像一张白纸,在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的头三年,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对婚礼的形式就毫不在意。开会流程般的婚礼,也算是20世纪60年代的特色了,当时一切以工作为重,新郎新娘第二天照常上班,没有婚假这一说。

凤凰卫视4月6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婚礼”,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相信很多共和国同龄人都记得,60年代的中国新闻人物邢燕子,她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典型,被称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姑娘”。邢燕子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了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奋改造家乡的贫穷面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成绩突出。

1961年是邢燕子辍学返乡的第四年,21岁的邢燕子不顾大家的劝阻,要嫁给村里人眼中的“困难户”王学芝,王学芝一家六口人,住在不到一间半屋的小房子里,姑娘们出嫁前总要向婆家要些衣物,被褥和衣裳作为嫁妆。邢燕子的父亲从天津给她寄钱,让她买两件衣服,但是她却偷偷地用它买了两把铁锨,邢燕子还拒绝了村里给她分房的好意,婚后的第三天,便搬到了屋外窗根底下,早年喂小驴的草棚里去住,虽然按乡俗,新媳妇可以一个月不下地,但是刚刚搬完家,她就抗锄头下了地,这是中国式的“星期六义务劳动”的精神,也是当时官方媒体肯定的生活价值观。

20世纪60年代的婚礼就像一张白纸,在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的头三年,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对婚礼的形式就毫不在意。只要双方两情相悦结合在一起就行了,在生活困难,物资严重匮乏的当时,形形色色的购物票券也成了生活主角,吃饭用粮票,穿衣用布票,买生活用品还要购物券。“没票寸步难行”,是人们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大的感叹。想摆婚宴也力不从心,在工会教室或者是礼堂里,大伙跟新人喝喝茶唱唱歌,喜欢闹腾的还让新郎新娘说说恋爱的经过,最后再分分喜糖,结束。

开会流程般的婚礼,也算是20世纪60年代的特色了,当时一切以工作为重,新郎新娘第二天照常上班,没有婚假这一说。当时住房也很紧张,多数人是老少三代挤在一套房,要有子女结婚就得加张床或者是上吊铺。所以有的新人被闹洞房的时候,还发生过吊铺不堪重负被压塌的尴尬。家具就更谈不上了,两张单人床一合就代表了一块过日子。一切从简是20世纪60年代,生活的主旋律,而且人人都讲平等,干部工人一个样,即使作为终身大事的婚礼呢,也是越简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