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戏慈湖水 鸟鸣师古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0:34


 


    慈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代,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1954年的1200多年间,一直属慈溪县治(今属宁波市江北区)。那里古迹密布,风光秀丽,英才辈出,佳话繁多……
    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迎面是飞檐斗拱重檐六色的“师古亭”。驻足观望:亭是攒尖式的,施望板、用石柱,翼角高翘,梁架简实。西洞4.2米,内柱高4.51米。此亭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当时慈溪县令胡观澜恤民浚湖,工竣后建亭于湖口堤上。瞧,东南角石柱上迄今尚可辨认“乾隆三十八年仲夏”的字样,数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顾名思义,“师古亭”效“师”哪些“古人”呢?这要从“慈湖”谈起:此湖系唐开元时慈溪第一任县令房王官(后为刑部尚书)开凿的人造湖,用以灌溉农田,造福黎民,也是为了纪念湖旁吴相阚泽(字德润)的业绩,故称它叫“阚公湖”或“德润湖”。有诗为证:
    阚公山绕阚公湖,舍宅年犹记“赤乌”。
    寂寂山寺霜叶里,水禽飞上万浮屠。
    阚泽何许人也?《三国志?阚泽传》有记载。曾在慈城《宝峰书院》念过书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他演化为小说人物:四十六、四十七回写有《献密计——黄盖受刑》、《阚泽密献诈降书》等故事,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了第一功。阚泽还善识英才,曾以全家性命保荐陆逊,说服孙权重用其为大将,赢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胜利。史载: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今绍兴)人也!但山阴史册无此记载。宁波学者根据阚泽释褐出仕的经历和史上对他居宅的记载,认为是地道句(音读gou) 章人,阚泽少年时代曾在“阚峰”下勤耕苦读,追师论讲,由是显名。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令,加侍中,进拜太子太傅。阚泽晚年信佛,舍宅建“普济寺”(誉为“东南第一大寺”)。故后人在寺门两侧的楹联写道:“昔为吴相宅,今作法王城。”他还利用寺院设书屋,招弟子,宣讲性理之学。阚泽死后,乡里人将他所居的背面山称作“阚峰”,至大唐,房王官在其门前开凿人造湖时,亦命名为“阚公湖(或德润湖)”。清乾隆慈溪知县戴椿的一段话,道出了阚泽理学对学者的深刻影响:“富润屋,德润岙,士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盖将澡身浴德置已于古大儒之列,以树不朽焉!”
    师古亭所“师”的又一个名人是杨简(1141-1226),南宋孝宗乾道年间进士。他信崇阚泽理学,是心学家陆九渊入室四弟子之一。初官浙江富阳主簿,嗣后又出任温州知府,后又在绍兴等地为官,颇有政绩,理宗即位,晋杨简为玉谟阁直学士,赐金带,诏入见。但他屡次以病退辞,后索性隐居慈城,因怀有对阚泽的一片敬慕之心,见贤思齐,筑室于《德润院》旁,宣讲他的“心学”,自署“慈湖书院”。从此,四方学者踵接影从,书院名声大振,世称杨简为“慈湖先生”,卒谥杨文元公。后人为纪念一代大儒,遂改“阚公湖”为“慈湖”。南宋景定五年(1264)县令金昌年疏浚筑堤,元代诗人翁传心盛赞其胜事道:
    好山四周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
    房相门前花似锦,杨公祠下水如罗。
    人从碧玉壶中立,鸟向青铜镜里过。
    买尽江南霜白纸,品题不了欲如何。
    在浙江的教育史上,《慈湖书院》享有地位。《慈溪光绪志》载:当时除宁波慈城外,温州平乐县长乐坊,绍兴嵊县北门内,都设有《慈湖书院》,均系“慈湖先生”杨简讲学地。
    溯历史之渊源,启后人之足迹,史水淙淙流长,慈湖精神垂青。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着“新学”之风渐盛,书院改称为“慈湖中学堂”,1934年命名为“慈湖中学”。学校一向以“治学严,校风正,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称著。为更好地治学,学校延请社会名流治校,名师执教。哲学家钱吟苇、教育家陈道夫、国家学冯君木,及稍后的博学多才之士:钱万斯、翁心惠、王幼于、王文川诸先生,均先后在此理校和任教。在这座教育摇篮里,孕育了不少经世饱学之士,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祖祥、李庆逵教授;国内解剖学权威、留日医学教授冯季寿等,正是“桃李满天下,芬芳报春晖。” 如今,站在师古亭上眺望,阚峰巍巍,慈水涟涟,美丽的慈湖中学就在眼前:星罗棋布,楼宇俨然,拔地横空,鳞次栉比,如无数用乳色珊瑚缀成的海市蜃楼,耸峙在青山秀水之间。“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八字校训,正激励着广大师生创建一流的师资,争取一流的质量!这是一座希望的宫殿,这也是一口人才的喷泉!
    鱼戏慈湖水,鸟鸣师古亭,他们是慈城湖光山色练达人情的历史扮演者和时代跃进的见证人。历史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吟咏,亭上今存楹联两幅,耐人寻味:
    “三围秋色从中起,一片冰心望里收。”
    “锦城环抱峰头翠,镜水平分涧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