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我的读经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56:31

有志者事竟成
                         
            ——我的读经历程

  写这篇文章,我酝酿了很久,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但是真正要动笔时却不知以何入手,感觉是千头万绪。
  我是06年5月份,认识到读经的,在放“五一”长假时,我和妈妈无意中接触到读经。虽然未曾了解王教授的读经理念,但是,妈妈就是认为读经好,读经能使我进步。
  于是,06年6月1日,我正式进入了莱州赵老师办的学堂。在深圳的爸爸知道我在读经,是坚决反对,问妈妈为什么把我送去读经?将来走向社会能做什么?妈妈也是对读经一知半解,什么也说不明白,渐渐的,家人都得知我在读经,同样,也是反对,妈妈顶着重重压力,继续让我坚持读下去,三年半了,爸爸及家人看到我的进步,也渐渐的认同了读经,不会在反对我们了。
  读经时,我是十三岁,十三岁之前我只想用几句话概括,在学校里面对的是题山题海,回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倦了这种学习,得不到快乐,越学越觉得内心空虚,找不到精神家园!没有志向,也没有理想,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一开始读经的我,一点也不用心,上课坐不住,左顾右盼,盼着下课,盼着周末。浪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几乎什么都没学到。赵老师曾送我一句座右铭:“自暴者不可以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以有为也”。这一句话一直让我刻骨铭心,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也不会有成就。从那以后,我上课就开始克制自己,一节课不说话,不分心,一开始的时候不行,慢慢的就习惯了。
  读经最重要的是环境、气氛,真正让我养成自学能力是在07年。这还要从我一个读经搭档吴晓兴说起。他为人忠厚老实,和我一起读书,克服了许多困难,我们俩互相提携勉励,一心向学,共同精进,情同手足。可惜他因各种原因在万般无奈下离开了学堂,去上技校了。我们现在一直保持联系。从信中,可以看出经典仍在他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和他背书有过最高的两次记录,是07年背《庄子》,3500字一周,08年背《孟子》,4200字一周。我俩同桌同铺,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就这样,让我这个又调皮又不守规矩的人慢慢的有了自学自律能力。
  当时,学校组织看“医道”(韩国古装电视剧),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剧中的主角无论是从医德还是从医术,都是非常人所能达到的。他令我非常敬佩,我就立志当一名中医。我为何立此志?就是因为自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中华民族屡遭侵略欺辱,西方人以传教办现代医院,培养青年西医,诋毁、弱化、消灭中医。中医被四面围剿,以及看到现在社会良医少,庸医多,医生的道德败坏,良医医人,庸医害人!百姓不信中医,宁可死在西医的手术台上,也不肯让中医救治等等一切社会现象,在这不一一列举。
欲学好中医,经典是古今大师公认的必由之路,是入道津梁,是伐善之斧,除此,别无他途!回想一下,凡是成为名医的人,哪一个不精通医典,哪个不精通四书五经,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若不读五经,不知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见事则不能默而认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老庄,则吉凶拘忌触途而生。”总之,想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成就,就得读经,经典很多,择其精而背之!
  不是说一读经,这个人什么坏毛病都没了,这三年我也打过架,骂过人。也跟老师顶过嘴,这些都是社会习气,在社会上不免会染上这些坏习惯,染上之后就会把自己的正义之心给掩埋住,读经不仅能开启智慧之门,还能使一个人的恻隐之心,正义之心,慢慢的萌发。
记得我在连背《孟子》一书时,天天是废寝忘食,早上三点钟起床,晚上偷偷的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读书,白天一有时间就读,上课捂着手背,可能是我天生性格好胜,不服输,造就了我的恒心和毅力。当我连背起《孟子》一书时,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是怎么连起来的?终于,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是通过努力,这种努力,是快乐的。虽然是有压力,但是压力是动力的来源。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对我施加压力,想必,现在我也连不起《孟子》一书,可能还会放弃。
  读经时,不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不要紧,只要一直坚持王教授的读经理念,“老实,大量”读经。读着,读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势如破竹。
  当时,我放弃了英文,想要利用英文课读《伤寒论》。有一次,他们全在上英语,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读《伤寒论》,被王海燕老师看到了。所以一谈到我,就提到此事,赞不绝口。为了学中医,我还给赵老师写了一封申请书,据说还被发到全球读经交流网上去了,在信中我引用了赵老师的话“中国不缺八亿农民,三亿工人,缺的是人才”,学英文少我一个没关系,但中医界少了我就是极大的损失,赵老师同意了我的申请,非常支持。妈妈得知我放弃了英文,一开始不同意,非常为我担忧,我也很倔强,赵老师也帮我劝说妈妈,最终妈妈还是同意了,不过还是不放心,对我说:“我选择的路,这样走下去,无论有多困难,多坎坷,都不能放弃。”我答应了,因为我对中医有着不可磨灭的热情。
  这期间,我还认识了佛教,念佛经不断忏悔自己的过去,相信有因必有果,儒释道三家皆属于中国。孔子、释迦摩尼、老子,皆是圣人,圣人说的法,才可说的上是经典。圣训是永不朽的,在冥冥中,给那些失去方向的人们指明方向,开辟良方。孔子讲“有教无类”,佛讲“慈悲、悲悯之心”,老子追求的是“逍遥、无为而治”
  圣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谓殊路同归。
  随着年龄的长大,经典不断的深入,看问题能看的更全面,表达的更有条理性。
  徐老师是我在中班时的班主任,吴老师是我在广毅班的班主任,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经常对我提携鼓舞,使我不断超越。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心浮气躁,吴老师送了我一句话“眼观千里外,足自硅步行”,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深远的见识,无论多聪明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不要求立竿见影!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自己追求长进,谁也拦不住。古有“头悬梁、锥刺骨”,董仲舒“十年不窥园,三载不下楼”,现在的读书人与古人相比真是百分不及其一,身为读书人,应该感到惭愧!
  在这个大环境中,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老师如父母,同学似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无优劣之分,无高低之别。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并不能影响我们真切合乐的气氛,一心读经,向往圣贤,这里是我们的世外桃源,隔绝一切世俗干扰。
  中国文化不能在继续遗弃。“安史之乱、秦始皇焚书坑儒”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将中国文化重重瓦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已灭亡,惟有中国,还屹立在东方,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现在是末法时期,人们沉迷在那靡靡之音中,追求所谓的流行时尚,就拿流行歌来说,港台明星,大陆明星,往台上一站,下面人山人海,群情亢奋、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喜欢古典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流行歌在古代却是下里巴人,是一种很浅白的音乐,比如唱爱情的歌,爱的死去活来,爱的发疯,几乎把什么都唱出来了,而古典音乐却不同,听古典音乐要静下心来体会,感受作曲人想表达的意志。其实只是人们欲望的纵施,人性的堕落,现代人的浮躁心理,喜好吹糠见米的东西,做什么都想立马见功,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体悟,惟有经典的教化,才能培养出领导人类的思想家、哲学家。
  王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凡是将传统看为包袱的人,不是懦弱者就是败家子”
  我们学经典不是守旧,也不是复古,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是过时落后,所以不能轻易的否定它,遗弃他。“经典是人类文化的早熟品”这个早熟跨度异常之大,以致我们现在还不能真正的认识,现在有很多人将经典不是丢在一边,就是束之高阁,这真是令人心痛。切记!宁可将经书传破,也勿束之高阁。
  老子五千言传世,我把一个自序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圣凡之书一目了然。
现在为了学校的需要,我们从莱州搬到了浙江丽水。在这里,政通人和,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刚办起了新校,纵然有许多规矩不尽人意,但仔细一想,无规矩不成方圆。校规的制定能让我们更安心的学习。
  读经前的我和读经后的我相比,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脱时是痛,换完是乐。
  写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优美的词汇,只是把我的心声道出,让更多家长了解读经孩子的真实情况,并更有信心的做出决定,不要害怕孩子吃苦,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了成就,回想儿时所受的苦,已了无痕迹,而所读的经典,却是源泉滚滚,影响一生。
  请各位家长再三思之,深长思之。
  王鹤儒(十六岁)己丑年九月廿九酉时于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