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真我的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06:26

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朋友眼中的我们比自己想象得要更加认真尽责,并且没那么神经质。

  

夜深人静的时候,即将入睡之前,当我们在脑海中梳理自己的一天,总是忍不住一再地询问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且总想试图揣测亲朋好友们是怎样理解我们的言行举止的。

     

我的搭档觉得我有多神经质?同事们把我看成是可信赖和勤奋的同伴吗?朋友们会不会觉得我顽固不化,还是挺“与时俱进”?

     

在内心中,我们对自己自有一番评判,但在外界,在人群中,我们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那些最熟悉我们的人会对此有怎样的结论呢?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你也许会想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比如,一些人可能会表现得比实际上更正直,而另一些人则刚好相反。

     

朋友们如何看待你?

当心理学家们比对人们对性格的自评及他评结果时,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状况。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认知跟那些与他们最为亲近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平均说来——是存在差别的,且差别都集中在相同的几个方面。

  

爱沙尼亚的心理学家Juri Allik和他的同事们在来自欧洲各地的被试者中进行了性格测试。(这些被试来自比利时,捷克,爱沙尼亚和德国)被试们要自评一份个性调查问卷,然后再让那些了解他们的人做同样一份问卷。

下面是最常见的五个性格维度(附简述):

外向性:测定你性格的外向程度,比如你是较喜欢还是讨厌各种聚会。

  

神经质:关于你对自己或别人产生的负面想法

  

接受性:测定你对新鲜事物是否有积极的尝试态度和行为

  

社交能力:你是否是个好打交道的人

  

责任感:你是否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还是明日复明日地混日子

  

除去被试者存在的文化差异,结果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形式。当Allik比对人们对自己的判断与别人对他们的判断时,区别都显示在其中几个维度。这是针对所有被试者所得出的结果:

     

人们把自己看得过于神经质,其实周围的人并不觉得我们那么焦虑或烦恼不安。

旁人会觉得我们比自己所认为的更正直自律,更有竞争力。
  

我们对自己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估计过高,旁人觉得我们可以更兼容并蓄一点。

  

对于社交能力和外向性,被试与他们的朋友们大体上保持一致的看法。 

  

为了排除结果中比利时,捷克,爱沙尼亚和德国各国人的一些独特性所产生的影响,Allik和同事们还从其他29个国家中参考了相似的数据,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印度和布基纳法索。

     

总的来说,结果表现出的形式是相同的,也就是所有国家的人都把自己看得过于神经质和不安焦虑,而亲朋们却不这么认为,而且也觉得他们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善于接受新事物。

     

偏见之争

  

结果中显示出来的差别都不算大,但是它们都具有集中趋同性。而这个同一性的结果更让人惊异,因为它与人们偏向抬高自己的天性不符。比方,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可如果按照这个论断,我们应该会发现人们比亲朋更加觉得自己正直而不那么神经质,而试验结果刚好相反。

     

产生这个显著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参照体不同。人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是以陌生人为参照体的。

     

在Allik的试验里,参照体是朋友和家人,因为家人和朋友往往很自然地,对我们的看法有更正面的倾向性,所以在社会赞许的性格特质上,他们对我们的评价经常是比陌生人要高。

     

然而这个结论仍旧不能解释Allik的研究结果中关于新事物接受性这一项。乐于接受新事物也是社会赞许的特质,如果以上结论成立,那么我们从亲朋那得到的评价也应该是有正面倾向的。所以,对于此处的解释想必是有漏洞的,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如何匡正它。

     

研究人员说,总体上我们对自身个性的看法与亲朋好友们是一样的,也许在神经质和正直度上我们过于悲观,而对于接受新经验的能力又有点过于乐观。但在这份不大精确的性格绘图里,真正的自我也许已显现出了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