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和收入到底谁涨得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5:51
任志强曾经是我比较赞赏的一个有思想的开发商,但是最近的发言屡屡让我大跌眼镜,以至于不吐不快。来看看他最近“房价必然上涨的N个原因”中的一些论述:


几乎全社会听到的都是中国高房价的怨声载道……但却从来没有人承认房价的增长幅度与倍数远远小于收入增长的幅度与倍数。

如果用价格与收入的同比计算,1998年房改货币化时的全国商品房住宅平均价格只有1854元/平方米,同样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年,家庭平均为3.16人/户,则家庭年收入为17143元/年,一年的收入可以购买当年的商品房为9.5平方米。

今天2009年的全国商品房住宅平均价格为4445元/平方米,同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年,家庭平均为2.96人/户,则家庭年收入为50838元/年,一年的收入可以购买当年的商品房为11.44平方米。

再看各自的增长情况,房价从1854元/平方米增长到4445元/平方米,增长了1.39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5425元/年增长到17175元/年,增长了2.16倍,很明显收入的增长远远高于了房价的增长。


看数字,任志强的推论逻辑严密,几乎无懈可击。但是为什么和我们的切身体会相差那么多?且不说国家统计局数字的可靠性如何,只要它一直采取统一的调查方法采集数据,那么在趋势上至少还是大致可靠的。我们就按照任志强给出的这些数字来看看房价和收入谁涨得多。

1998年差不多也是我第一次开始看楼盘的时期。那个时候商品房是真正的鱼翅。只要有个单位的,大部分都依靠单位解决住房问题。只要结婚了就能排队,不管新旧都能分上一套。只有没有单位的人才需要去购买商品房。因此商品房的价格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无关痛痒的。即便暂时没有分到房,单位也会提供集体宿舍或者类似性质的保障住房。不说条件好坏,粗粮细粮反正能管饱。

2000年开始取消福利分房,部分特权单位的福利分房还延续到了2002年左右,但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必须拿鱼翅当米饭吃了。

2009年全国房屋均价4445元/平方米,看似只比11年前增加了1.39倍,但是必须考虑样本的变化:1998年供应的商品房都是现在的城市核心,2009年供应的地块都已经郊区化。按照同等位置对比,4445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至少还要再翻一倍,达到9000元/平方米左右。这可能都不够,在热点城市,比如京沪杭深,十年前卖1800元/平方米的房子,十年后的价格可能已经达到了18000元/平方米。

这么算下来,取消了福利分房,同时住房保障制度缺位,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数值上工资收入增长了,但是房价的增幅远远大过收入的增幅。正因为如此,早几年分到核心地段福利房的人,把单位分的房子一卖,就可以很轻松地改善住房,支付能力比没有参与福利分房的人强上一大截。

任志强还提出了很多房价必然上涨的理由,比如城市化、资源有限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都是成立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房价按照年10%,部分热点城市20%的幅度上涨,都是可以消化的。但是每年50%乃至100%的增长显然是不正常的,而经历了这样的恶性增长,接下来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盘整,而不是继续疯涨。

作为掌握话语权的公众人物,我一直很钦佩任志强发言的大胆和符合逻辑的严谨分析。但是望京土地拍卖失败之后,任总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发言越来越偏激。

其实楼市继续上涨,以上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逐利”。当中国楼市构筑了一个永远不会降价的投资传奇之后,哪怕20万一平米也会有资本疯狂涌入。而所谓政府,作为百姓的父母,最应该做的一是刻不容缓地落实保障住房,让鱼翅重新成为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同时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打击上涨预期。没有经历过熊市的人不是成熟的投资者。中国楼市需要的是理性的头脑,而不是疯子。楼市应该是众多投资渠道中的一种,而不是吸金机器,吸干中国发展的动力。

我曾经很羡慕60后,因为他们既参与了福利分房,又享受了后来的收入增长,似乎什么好事都赶上了。但是现在再看,我很庆幸自己至少不是80后。至少我们70后这一代,时代还给了你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套房子。而对于80后来说,努力已经无济于事了,或许只有投胎才能解决问题。

也许看这篇文章的你心里很不屑:“你说房价高有什么用?”

是的,我说没有用,你说也没有用。但是说的人多了,每个人都来说,这就叫舆论。李世民尚且懂得水和舟的关系,今日的上位者更不可能、也不应该藐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