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哈佛燕京学社相关的中国名人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6:33
与哈佛燕京学社相关的中国名人
张凤
中国名人在哈佛留学 研 究 者 ,据张 寄 谦,姜 文 闵(注五) 及我的等考查有:刘瑞恒,赵元任,胡适,梅光迪,陈寅恪,汤用彤,张歆海(鑫海) ,楼光来,顾泰来,俞大维,吴宓,李济,唐钺,胡正祥,陈岱孙, 江泽涵, 杨嘉墀 ,张福运,俞 大 维 , 梁实秋,林 语 堂 , 张心 ,罗邦辉,秦汾,金岱,杨诠(杏佛),宋子文,竺可桢,齐 思 和(致中),翁 独 健,郭斌 ,范存忠,黄延毓,郑德坤 ,林耀华 ,陈观胜,杨联升,周一良,严仁赓,任华,刘毓棠,冯秉铨,吴于廑,关淑庄,张培刚,高振衡,谢松,王念祖,陈梁生,施于民,李惠林,全汉升,梁方仲,王 伊同,蒙思明,王锺翰,,邓嗣禹,王岷源,李方桂,任叔永(鸿隽),陈衡哲,梁思成,梁思永,洪深,钱端升,贺麟,姜立夫,张炳熹,张芝联, 洪 业 ,方治同,赵理海,,,胡 刚复, 丁文江,卫挺生,郭廷以,陈荣捷,殷海光,余英时,严耕望,董同 ,徐中约, 王 浩,王 安 ,贝聿铭 ,成中英,马友友 ,曾荫权 , 俞宗怡, 刘亭亭 ,冯国经,陈方正,郑绵绵, 吴经熊 , 李 模 ,连秉衡,张富美, 吕秀莲, 赖英照 , 丘宏达 , 张伟仁 ,黄维幸 ,陈长文,马英九,李嘉同,李应元,吴东升,蔡仁坚,俞国华,刘广京,叶嘉莹,陈幼石,梅祖麟,张忠谋,刘年玲,刘元珠,郑培凯,黄进兴,臧振华,王明 珂,李惠仪,柯庆明,张淑香,刘笑敢,张存武,江勇振,林满红,林丽月,吴文星,黄宽重,张 云,朱虹,陈来,庞朴,高毅,刘梦溪,王安琪,廖咸浩,叶海 烟等不胜枚举,多数曾经接受燕京学社资助,也丰富了哈佛大学的文化建构。
从1929年起也就有魏鲁男(楷)JamesRolandWare、 卜德Derk Bodde、饶大卫DavidNelsonRowe、克利夫Francis W.Cleaves,叶理绥 Serge Elisseeff等位;也有费正清John KingFairbank等或以罗兹学者或由洛克斐勒基金赴华,後来成为美国极有名望的中国学教授,大多接受燕京学社资助来华研究。也有赖世和~赖肖尔等 赴日。
魏楷、克利夫、叶理绥、费正清、赖世和均曾任哈佛东亚系系主任,饶大卫是耶鲁政治系名教授,卜德任教宾西法尼亚大学曾译冯友兰<<中国哲学 史>>,著有<<北京日记>>同情中国。
曾由裘开明馆长的老档案寻出1919年左右的中国同学会名单;有梅光迪~安徽,倪建候~福建,牛惠生~江苏,刘树梅~湖南,孙学 悟~山东,施济元~浙江,唐钺~福建,唐腴卢~浙江,祝隆德~湖北,姜蒋佐~浙江,卫挺生~湖北,温毓庆~广东,王纯焘~湖南,何杰才~江苏,吴宪~福 建,尹寰枢~湖南,余文灿~广东,杨诠(杏佛)~江西,江苏来的吴旭丹为秘书,江苏的牛惠珠为副会长,C P Chow为会长。
杨诠曾於1914同任叔永(鸿隽)(为会长),赵元任(秘书),秉志 (会计),胡适,胡明复,周仁,邹秉文,过探先,金邦正等,成立中国科学社,杨诠是<<科学>>月刊的编辑部部长。
赵元任先生在1922~23年度,就曾由伍兹教授协助,申请查尔斯 马丁霍尔基金,当时他正在哈佛大学开讲中国哲学,又首度在国外开中国语言课~他曾开过数学、物理、哲学、心理学等,教到他应邀回清华担任四大导师之一,伍 兹和贺进Hocking都极力挽留,认为他是最好的学生之一,不但应留哈佛而且应回到哲学专业。赵先生1942年再度来哈佛开课。
梅光迪於1915~1920间由西北大学转到哈佛後从白壁德Irving Babibtt受业,归国任教南开,东南大学,1922年与吴宓,胡先 等创刊<<学衡>>他们嗜古,反对忽略古典的文学革命, 致力导源 译欧西蕴积深永重要学术文艺。因赵元任推荐其继任於1924~30年任教哈佛大学(其中1927年回国任中央大学代理文学院长),1936年之 後长浙江大学文学院。
吴宓日记中把陈寅恪,汤用彤,张歆海(鑫海),楼光来,顾泰来 ,俞大维和吴宓在1920年8月17日的聚会,视为「七星聚会」~仿法国著名文艺团体「七星社」。吴宓对梅光迪“白话文应提倡,但文言不可废,认为不朽之 论,并曾师从陈寅恪听讲风雨不误,张歆海(鑫海)以<<马修安诺德的尚古主义>>论文,是哈佛同学中第一个获文学批评博士学位的 清华毕业生。
梁实秋,林语堂虽未替<<学衡>>撰文,算外围,在文学文化观 念上,成为新人文主义最积极,有系统的宣传实践者。 他们前後影响之例很多,周一良旁听陈寅恪讲魏晋南北朝史, 眼前大放异彩,佩服得五体投地,立意跟随钻研。任华,周一良,吴于廑(保安),与杨联升等意气相投在四零年代在哈佛组有“成志学社”类似兄弟会。周一良治 日本文史,尤其他通梵文,写<中国的密教>论文为汉学界,佛教史参考书目中必读。杨联升亦随陈寅恪研究两税法等。 卫挺生曾对国府财经制度有过贡献,移居香港,南洋,後定居哈佛附近。 在他校研究的著名学者很多也会特来哈佛演讲,1944年10月22 日起,胡适来讲学。在耶鲁讲学半年的钱穆先生也於1960年春假,三月底曾来哈佛演讲,讲题:学与人。地点就在燕京聚会厅CommonRoom,原挂慈禧 太后像那一间,杨联升先生英译。1960夏天七月27日又同李田意、瞿同祖、余英时兄弟父母、杨联升夫妻儿女两家都到赵如兰、卞学璜家中相聚,我由赵教授 处得到一页珍贵的签名:一九六0年七月廿七日(夏历六月初四) 各有千秋 (换行) 余协中、余尤亚贤、(换行)余英时、余英华(换行) 、李田意、瞿同祖(换行) 杨联升、杨缪珍(换行) 杨恕立、杨德正(换行) 还曾与余英时一家到湖畔木屋欢叙,後顺道参观美欧名校再返香港。 钱先生创办的新亚研究所,1955年获哈佛燕京学社资助,设奖学 金,添藏书,出版学报和论文。1966年他个人又得津贴撰述<<朱子新学案>>。耶鲁的雅礼学会也给了新亚大力协助。 在哈佛东亚系非但高级中文课以中文教课,王德威,李欧梵两 位现代文学教授,及近期陈来等位访问学者,也都开过课程,仅以中文授课,在以英语为主的美国哈佛大学,这种多元化殊为可贵。
近年,不但文理公卫教育各学院都有短期课程,独立的尼门基 金会,在新闻方面, 也每年邀请访问学者。如:刘 宾 雁 ,高 惠 宇,陈婉莹等;费正清中心及政府学院又常邀政界如徐立德,林义雄,蔡式渊, 黄煌雄,林寿山,唐飞等难以尽数。
科学方面从最初的吴宪等,到得诺贝尔奖的李远哲教授 1967~1968亦是到化学系与Herschbach 研究分子束化学反应,再因 他独创的仪器奠定得奖基础的。此外著名的陈长谦,郑洪… 此 地的潘裕刚,丁石谷,沈邦全,陈耀任等位教授,皆在哈佛作过 研究,用过哈佛燕京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