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排版与铅字排版致讹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18:22

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全面介入出版业,给出版业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与发展。出版业由原来的铅与火的出版方法变成了现在光与电相结合的出版体系。这就使校对的致讹规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校对虽然是出版业中查找差错的工作,但它并不是外行眼里简单的字对字的工作,研究计算机出版工作流程中致讹规律(即排版过程中出现文字或图表差错的原因)更是它的首要任务之一。

 

计算机排版与铅字排版的根本区别是排版方法的不同

 

过去铅字排版时,排版人员使用的是一个一个的小铅字,将其逐个按文字顺序摆放拼成可用于印刷的铅版,这个过程叫做捡字。排版人员事先将所排书稿可能要使用到的各种铅字准备好,先分别放入一个有许多小格子的拖盘里待用,拖盘里每个小格子里的铅字排序也是有规律的,有时是按拼音的顺序摆放的,有时是按常用与不常用的顺序摆放出来的。在排版时将依据原稿到不同的格子里去寻找并取出相应的铅字,一个一个地将铅字按原稿文字顺序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铅版版面,然后用这个铅版来印刷。

 

计算机排版时,文字是用键盘输入的,这与过去铅字排版时代使用铅字拼合在一起的排版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别。计算机排版是录入人员往计算机中输入不同字的五笔字型编码或汉语拼音,由计算机在其字库中提取出相应的汉字,在相应的计算机排版软件中生成排版文件,在软件的规划下形成一个一个的版面,从而完成其录入排版过程。

 

因此,在计算机排版的校样中,不但会出现在传统铅字排版方式下常见的,因录入人员阅读原稿失误而导致的误植入同音字、近音字、近形字的现象,还会出现许多由于计算机排版软件的灵活多样而造成的其特有的错误。我们将机排与铅排的校样致讹原因进行对比,还会发现,计算机及其录入方式的不同,是机排与铅排的校样致讹产生的本质原因。这是计算机录入方式所特有的与铅字排版校样的致讹有着本质差别的特点。

 

动作失误所造成的致讹原因

 

动作失误仍是排版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致讹原因,即计算机录入中击键差错与铅字排版中拿错铅字误植之间的对比。在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时是采用盲打的形式录入,手指击键时往往会因误击邻键或左右对称的键而输入错别字。例如:一级编码录入时,左右邻键的误击会出现“有”与“的”、“上”与“是”,上下邻键的误击会出现“不”与“中”等字的相混;“VK”却误击成“BK”,“如”字就错成了“职”字等。而在铅字排版校样中,动作失误产生的别字,往往是拿了邻近格子中的铅字,而误植了错误的字出来。如:“的”、“地”、“得”这几个铅字往往被放在邻近的格子中,而常常互相误植。由此可见动作失误仍是现在排版过程中致讹的一个主要原因。

 

计算机所特有的几种致讹原因

 

比起铅字排版的致讹原因,计算机排版致讹更多地产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交磁盘稿是现在作者普遍喜欢的交稿方式。由于作者本人的偏好不同,有的人喜欢用五笔字型,有的人喜欢用拼音录入软件。加之每人对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度不同,这就使图书的原稿本身产生了人为的录入方面的错误增多了。这些原稿本身的错误也是现在计算机图书出版致讹的一个主要来源。

 

扫描录入稿件也是计算机排版致讹的一方面。扫描录入的稿件中容易错误的字词大都是以象形字和空铅(或称计算机乱码)居多。这是一种新的计算机排版致讹原因。

 

最后,还有几种计算机所特有的出错原因。这些在铅字排版中是很难遇到的,也找不出可比性。如计算机在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时,由于一个简化字往往有多个繁体字和它对应,计算机难以对此作出智能性的自动判断,从而产生谬误,如“皇太后”排成“皇太後”、“窗明几净”排成“窗明幾净”等等。这是这类稿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再有就是计算机之间的系统不兼容也会产生各种错误,即有的计算机中的字体、字号不全,字库不全或只能处理简体字和英文,不能处理繁体字和多种外文等。其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出现漏段、漏句、漏字,字体或字号变更乱码等。这些都是计算机所特有的致讹原因。

 

现在计算机在出版工作中的使用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对两种不同时期排版方法的对比,在原有出版致讹规律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分析发现新时期新情况下的计算机致讹规律的新问题,并寻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