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举囤积稀有资源中国稀有矿产被外资圈占形势危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7:38
作者:卧虎堂主 提交日期:2008-6-10 2:43:00
近来,不断有国际媒体披露,日本和韩国分别在今年2月与3月公布计划,加大一批稀有战略资源的储备力度,而且两国开列的资源储备清单也基本吻合。
日韩也好,美国也罢,其大量储备的稀有战略资源多来自中国,其战略储备计划的重点也是针对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制约着现代高科技发展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亿美元,占总金额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3亿美元,占10.26%,排在第二位。此外,钨及钨制品出口总额7.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亿美元,占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88亿美元,占12.10%,排在第三位。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各种稀有金属矿和煤矿一样陷入了开采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我国的大量战略稀有金属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一些个人、单位、地方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得失,对稀有金属滥挖乱采,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稀有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命脉。严格控制我国稀有金属出口刻不容缓。
另外由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国内市场对黄金的巨大需求,刺激了外资矿业卷土重来。贵州、云南、辽宁等多个储量过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山,均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外资矿业公司控股圈占。此外,矿山开发与地方小区发展、安全环保等各种矛盾也在凸显。
中国黄金工业是否对外资过度开放了?有关专家认为,鉴于资源紧缺、黄金投资属性增强的趋势,外资圈占中国主要金矿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中国有必要调整特殊资源的管理政策,以保证相关产业的效益最大化。
日前,全球第三大黄金公司南非安格鲁阿山帝黄金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地矿局在成都签署协议,计划未来五年投入约两亿元人民币(外方将在5年勘查合作期中分年度投入资金约2600万美元)在四川平武地区进行风险勘探,寻找金矿。
据介绍,这将是继四川省地矿局与世界500强企业南非英美资源集团子公司英铂公司签定中南铂镍矿资源风险勘探合同后,中国和南非在四川的又一重要合作项目。南非是世界上贵金属勘探和开采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安格鲁阿山帝又是南非矿产业的龙头,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将可大大提升四川的黄金勘探开发技术。
据了解,因为四川是目前世界主要寻找铂矿、金矿等贵金属的热点地区之一。而四川省地矿局又是四川矿产勘探的主体,并且在川从事矿藏方面的勘探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安格鲁阿山帝借地道矿局入川将可在了解本地实际情况上占有优势。
据悉,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现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
这三大金矿外资控股的方式比较相似,多是中方相关地质勘查部门以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等为合作条件出资,对方以资金出资。如云南播卡金矿是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与核工业西南地质209大队合作,在昆明成立中外合作企业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总额401万美元,注册资金301万美元,209地质大队以矿权为条件入股,西南资源公司以301万美元为条件。
除此之外,外资矿业公司在云南、青海、辽宁、湖南等地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主角也是初级矿业公司。据称,加拿大的AFCAN公司间接控制了青海滩涧山金矿,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TJS有限公司持有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85%的股份,中方合作方为青海海西州大柴旦金矿和青海第一地质勘查大队。该金矿项目第二期也已开工,建设规模为年处理矿石80万吨,年产黄金3吨多。
金矿等矿产资源属于战略物资,当外资通过种种渠道将最初的合资模式变成了并购、控股模式之后,将会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
部分地区最初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地方经济的初衷是好的,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一愿望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旦失去对矿产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力,后果将可能会引发矿地矛盾、资源枯竭、环境恢复困难等问题,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得不偿失。
金矿控制权的流失只是稀有矿产资源流失的冰山一角。它再一次提醒相关主管部门,面对宝贵的资源,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外资,中国现在应该实行攻势资源战略
中国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155种。其中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的有我国稀土、钨、锡、钼、煤,铌、菱镁、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而我国储量较低或者缺口较大的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铜、铝土矿、金、银、硫、钾盐。
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中国出口的资源和进口的资源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公平。在我国出口领域,以稀土为例。稀土包括第ⅢB族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相近的钪和钇,共计17种元素。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在冶金、医药、航空、轻工以及微电子等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说的再通俗一点,没有稀土,就不会有硬盘。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的90%,而价格在2005年之前基本跟黄土差不多。以稀土中最具代表性的氧化钕为例,二零零四年每吨仅4.8万元,零七年有所增长也只是每吨17万左右。
而在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领域则完全不同。以有铁矿石和石油为例,从2001年开始世界铁矿石巨头完成整合,三家大型公司(澳大利亚的力拓,必何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彻底垄断了世界铁矿石市场。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口铁矿是的价格提升幅度每年都会有惊喜,最多的一年居然增幅达到71%。如此大的涨幅,国内钢铁公司早已不堪重负,但没办法,主动却在人家手里,最后还是不得不负。
石油领域更是不用说,十年前,每桶原油的价格是16美元,而现在的价格是98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国50%的石油要靠进口,这就是说中国辛辛苦苦积累的外汇储备,仅仅因为石油提价一项就要每年损失几百亿美元。这里面固然有全球消耗两增大的影响,但如果完全归咎于此则不能令人信服。更确切的说,价格尤其是垄断价格是人为的结果。如果不信,那么看看七十年代初的油价是多少?1.6美元每桶!恐怕不光是因为那个时代世界消耗量低吧,因为当时的苏联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相反,今天的中国是重要的进口国。
在资源领域的这一进一出,对中国而言是两重天的价格鸿沟。而我说的攻势资源战略落脚点也就在于此,如果说攻势两个字有些显眼的话,不妨修正一下,改为积极的资源战略。其核心意思都是一样的:通过操控自己手中的优势资源来换取必须进口的资源的公平的价格。
第一,操控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资源。我们以稀土和焦炭为例,首先由国家牵头成立具有指控职能的行业协会,完成国内产业的统一步调。在此基础上,通过税收或者环保收费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出口价格,这里的大幅度并不是一倍两倍,而是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的十倍甚至百倍。价格必须高到他们跳脚为止,高到浦项铁和新日铁以及塔塔尔们主动去钓鱼台吃饭为止。既然来了嘛,来的都是客,有酒有肉,先慢慢吃着。至于焦炭价格嘛,不急。还是先谈谈铁矿石的价格,如果能在这方面达成价格同盟,那么一切好商量。否则焦炭价格随着中国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肯定还会涨的。
第二,作为许多矿产的最大买家,如果购买量占的比例够大本身也是一种垄断。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形成一个石油交易中心?进而拥有定价权。在这方面,整个东亚如日本韩国和我们的利益还是一致的,至少这两个国家不太希望油价涨得离谱。当然不只是石油,推而广之,尽可能的建立与我们有利买家市场肯定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手的策略。
第三,当然是现在已经实行的走出去战略。主动在海外购买矿藏油田,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