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陌生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1:28
跨越“陌生度”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有多种角度、多种指标,但其中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就是一个社会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和接纳程度。
在我所到过的一些国家,发现存在一种令人感慨的低“陌生度”、低“防范型”现象。在美国哈佛大学街区附近有一小店名为“遗产与情趣”,专营项链珠子,有几百个品种,大者如胡桃,小者只有米 粒大小,且色泽、材质、形状千变万化,顾客可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选择中意的“零件”,然后组装成型。由于品种繁多且琐碎,售货小姐往往让顾客付款时自己报数,然后嫣然一笑,说:“我们相信你!”后来观察,美国许多商店的付款程序绝无“防人之心”,收款处往往在商店的最里面,顾客拿了商品完全可以不经过银台,付不付款,全凭自觉,记得有一次购物,我挑选完了东西,发现店主甚至不在店内,商品旁有一个牌子,大意是:非常抱歉我不在店内,请顾客按照标价付款。
一次,欲去华盛顿市旅游,由于市内房价昂贵且不好找,一位美国朋友介绍我到马里兰州的阳光小镇上去找一位叫马克的先生帮忙,并给我画了一张十分详细的路线图。小镇位于华盛顿市郊外,出发当日的下午3点,我费尽周折才从华盛顿市内找到阳光小镇3094号。一敲门,门竟虚掩,随门开处落下一张纸条,上写:从朋友处已得知您今天要来,不能在家恭候,十分抱歉。旅途辛苦,请先进屋歇息。一切请便,我约6点钟回来。6点15分,主人马克回来,一阵寒暄,自我介绍后,他还一再抱歉让我久等了。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时,我发现市内的一楼住宅基本上没有铁栅栏防护,一些小商店的橱窗夜晚照样灯火通明,店内物件清晰可见,橱窗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街道上来自陌生人的微笑随处可见。在爱丁堡到伦敦的飞机上,邻座的一位少妇很自然地拿出了当地的口香糖,让我们品尝,随意攀谈后,得知她本人在爱丁堡市政府工作,其丈夫在英国海军服役,现在驻扎在德国的某一军事基地,她现在是去那里看望丈夫,认识不过10分钟,她就透露了这么多信息……到了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她一直把我们送到国际登机入口处。而这位少妇的行为,与爱丁堡一楼没有铁栅栏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逻辑联系,即这里是一个低“陌生度”的地方,这里的人民“防人之心”比较低。
如果拿“陌生度”来衡量,中国人尚处于高“陌生度”、高“防范型”社会。上述种种现象,在中国明显是“多乎哉,不多也!”我住所的窗户对面,五层楼的公寓全部封上了铁栅栏,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多功能的防盗门,人们用警惕的眼睛从窥视镜里注视着陌生人的动静。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普遍的简易型自行车锁今天已经被各种坚固的U型锁、钢丝锁替代,重的可达数公斤,一把不放心,有的还要再加上一把,我见过最多的一辆新车上竟然锁了3把锁,而且都是重量级的。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已经成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常识,也成为父母嘱咐孩子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记得有一篇文章题为《对门有多远》,文中写道:“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阿姆斯特朗已经从月球回来好多年了,他说他代表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而我、我们,甚至还没有抵达对门,其实,这只需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