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丈不如行一寸--关于修行 静思语 静思语 Yoga Life----瑜伽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5:31

人有两耳两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 多看 少说 多做。古言:“蛤蟆日夜鸣而人厌之,雄鸡一鸣,天下振动。言在当时而已,多言何益?”总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一切的修行法门,坐禅,瑜伽,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份假我,多增加一份真我。
要求整体的美必须从一个小体开始,有无数个小美就会有一个大整体的美。要做菩萨,向往生活在菩萨世界里,就必须自己先做菩萨。

修德--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积累的,要抱着不漏点滴的修养,以长久心,在最平凡平常的行为中,不离开佛法的教育。
心诚则身端行正,相必由心生。我们的修养应该是存与内,形于外的,一切行动都表现内心本性的修养。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到人群中,在人群里与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和适应。要先学会能惭愧只羞耻。
修行除了自度还要度人。时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要去伤害别人。
修行是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即应该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不反省自己的人就是没有惭愧心的人,心无惭愧者行为必不能端正,那何谈修心养性呢?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所谓“福到心灵”。平常要多调整自己的心念,降伏忧烦,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失时不挂,这才算不如了解脱之门。
人生在世,难免有复杂的人事,而所谓“修行”--修养就是借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有时无意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却可能毁坏了别人的名誉与形象,这种罪比伤人身体还要严重。因为发肤之痛只是一时,而名誉与形象的损伤可能会扭曲人一辈子的性格。
修行得自己来,靠自己的精进来启发自己灵性的觉醒,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果实。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勇气冲破障碍,先利他人,皆大欢喜,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修学者有三要:
一 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
二 骆驼的耐力--工作时犹如骆驼般耐劳。
三 狮子的勇猛--精进有如狮子的威猛。
同参--是同行间彼此切磋,消除“习气”,唯存清静佛心的意思。
同道--同行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互相激励的意思。
苦修是要清心寡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中不可离四重--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一 言重:不可轻易戏论法,要培养“说法口”,所说的话都应鼓励人,解众人心结,所以言重而有“法”。
二 行重:即行仪庄重,“德”是由行为动作中显现于仪态,是故行为稳重则有“德”。
三 貌重:接人待物要刚柔并济,使人喜欢亲近又不敢轻视,即孔子说过的“温而厉,威而不猛”,且有温,良,恭,俭,让的威德;反之,若是轻浮或过于随便,所招致的只能是一份自辱。故言貌重则是温威并重。
四 厚重:即为厚德。心宽意厚,事无怨尤,欢喜之心必得众人喜欢。
戒 定 慧--戒 是守住本分,戒掉名利自私的贪念。定 是遇到困境能临危不乱。慧 是能运心转境,平静中突破苦难。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鸟过白云,鱼跃水面”,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的事物烦恼,持得心境安然自在。
圣人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