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牛人王守仁的职场生存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49:11
时间:2009-04-2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点击:3110次

大家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淮北布衣开始打天下,江山到手的时候便斩杀功臣。朱元璋的孙子对此颇有微词,朱元璋就将狼牙棒扔到地上,让孙子捡起来。孙子无从下手,朱元璋就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就如此棒,我在帮你拔棒上的刺,这样你才能拿得住。朱元璋打天下时给了德高望重的大将李善常两块免死金牌,为了孙子能安稳治国,他毫不犹豫地就将李常善灭掉,厚黑的功夫可是无人能及。
网络作家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一书中,用清新、直白、颇具冷幽默的笔锋,描绘了这段血雨腥风的明史。看完此书后,大家通常都会感慨,原来,早在600 年前,我们老祖宗的官场之道就已经练就的炉火纯青,什么厚黑呀、潜规则呀、和真正记载在史书中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
通读300年明史后,当年明月认为:明朝第一牛人,当推王守仁,也就是大家在教科书中听到的王阳明。王守仁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传奇!文韬、武略、兵法、哲学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钻研朱熹“格物穷理”的儒家思想,发现其“存天理、去人欲”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他创建了心学,成为中国历史上倡导人性解放的先驱。他的思想流传千古,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中受益,连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并在自己的随身腰牌上刻写:“一生俯首王守仁”。
他能够成就其辉煌,总结起来,经验如下:
第一:成大业者一定要执着。
王守仁初入江湖,就得罪了当权大太监刘瑾,被发配到当时被苗人占领的荒蛮之地——贵州,连个能听懂他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段时间堪称是王守仁人生的最低谷,他在荒山中思考了整整三年,希望寻找到世间的真理,也就是传说中的道。
最终他开悟了,获知了人生智慧的终极答案: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则是圣贤之道。这个“道”通俗点说,世间的道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比较类似。所谓万法自然,当我们的心不再囿于世间事物的牵绊的时候,就会随心而行,按照自然应有的规律,见招拆招。王守仁的这番经历告诉我们,人被逼到绝境时,将能丢掉的东西都丢掉的时候,就有了机会运用全部的精力去追寻对最重要的事物。
第二:搭建人脉、善用小人。
初出茅庐就被小人陷害,王守仁吃一堑、长一智,从此开始注意在朝廷中建立自己的各色人脉体系。和其他仁人志士不同的是,王守仁在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并不局限于老祖宗一贯强调的忠奸两个战壕。以拍马屁著称的兵部尚书王琼,天天陪着皇上吃喝玩乐而得宠的太监张永,都在适当的时机被王守仁拉为同盟。王守仁看清这些人所需要的真正利益,当他发现与自己所寻求的大义相比,小人所需要的实际利益并非大碍时,王守仁就会选择利益交换,与这些小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盟友。
他会将平定叛军的巨大政绩拱手让给皇帝身边的当红太监张永,以换取一方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他本可以用藩王手中长长的受贿名单将不停陷害自己的佞臣置于死地,但为了避免朝廷再一场的血雨腥风,他将手中的第一手证物付之一炬。各种紧要关头,多亏为众人不屑的小人在皇上耳边煽风点火、为王守仁通风报信,才能让他化险为夷。认清人的多面性,选取其有利的一面为我所用,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第三:知己知彼、棋高一招。
王守仁重出江湖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棘手,如:江西剿匪,宁王叛乱。而其所向披靡的作战经验总结下来就是用比土匪更为老辣的方式对付土匪。王守仁绝不迂腐,在战争中,欺骗、耍诈、挑拨离间、恐吓威胁、连坐处罚,各种手段无一不用。做到他这一步着实不易,需要土匪叛军惯使的各种手段一一钻研透彻,而且要比土匪叛军的造诣更为高深,才能将这些手段运用的更为巧妙。而且一旦出手,就让对手绝无反击的机会。
明朝300年手段比王守仁更高明的人一定还有,然而,名垂千古的明朝第一牛人,非其莫属。他的生存智慧,对于我们这些生存于各种关系中的职场人士,是不是也有些启发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