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唐骏右手马云》: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有一种学习叫复制 (摘自博锐管理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6:54
有人说:中国人为人处世太“中庸”,喜欢“打太极”。
我倒是一直认为,“中庸”是中国人最有智慧的行事准则,“太极”是中国人最有价值的思想文化。
著名管理学专家曾仕强有过这样一个很精辟的总结:美国人是竞技民族,崇尚“个人主义”;日本人是大和民族,崇尚“集体主义”;中国人是太极民族,崇尚“交互主义”。他指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在也”。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探讨中美日三国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式,而是借用这个观点来剖析中国人的做人做事智慧。我一直相信:世界是通的,管理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企业运行需要平衡的艺术,个人成功更需要平衡的智慧!
那么,说到关于这种“平衡”的最直接表现,也许我们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左右”的现象了。比如现在流行的全脑思维,就是说左脑和右脑都得开发,不可偏废。这个表现到肢体上,就是左手与右手。
我一直感慨于造物主的神奇,赐予了人类一双完美的手。既可手握乾纲,又可掌中天涯;既可五指并拢,又可十指紧扣;既可张开双手,又可攥紧拳头;既可单手拈花,又可双掌合十……这种千变万化,让人惊叹。于是,我就由此联想到,人的手如此,人的思维何尝不是呢?人生需要“组合拳”,成功需要“多元化”。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59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权力大小,不是财富多寡,不是学历高低,而是思维的广度。思维决定作为,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思维,自然他们脚下的路就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就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圈。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在当今社会乃至未来世界中,“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是许多人取得成功的模式之一,“吃着碗里,瞅着锅里”也是一种未尝不可的思路,“职业成长”与“创业成功”也不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你能否很好地平衡,左手与右手互补,达到完美结合。
这就是本书之为什么要以“左手”与“右手”来作为思路的出发点。
那么,手上拿什么武器、握什么工具就很重要了。是美玉还是石头,才是左右你能否成功的关键。
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思广益,才能超越别人。的确如此,最好最快的学习是复制,有模仿才能有超越。真正虚心的学习与模仿并不可耻,可悲的是盲目的横冲直撞、急躁冒进。关于职业与创业,我们复制谁呢?我觉得理所当然的是唐骏和马云!
一个是打工皇帝,一个是创业英雄。一个是职场楷模,一个是商场领袖。
其实,本书号召大家学习唐骏,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像他那样成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而是学习他行走职场的精神,学习他的职业化;号召大家学习马云,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像他那样成为中国商界的领军人物,而是学习他挑战命运的勇气。二者如能好好结合,哪怕只是学到一点点皮毛,也能让你的人生改变很多。
这几年来,我致力于研究健康成功学,喜欢两个词语,一个是“共享”,一个是“共鸣”。《左手唐骏右手马云》正是我在研究了唐骏和马云成功的模式上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并融合了其他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成功学大师、前辈以及同行的理论体系和观点,只是通过我的笔触将它们内化并整理出来,逐一呈现在大家面前。这里既有成功者的共性,又有我个人的感受。因此,如果能通过“共鸣”达到“共享”,通过“复制”实现“再造”,那么我编纂此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与您开始正式分享本书的内容之前,用我的第一偶像唐骏一段话作引言,与您共勉:
为什么我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大到宇宙,小至一花一果,其实都遵循若干非常简明的规则。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不断加以复制,就像我们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创造出缤纷多彩的人生内容。
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
林少波
2009年10月于北京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