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作文,就是用笔说话(13-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9:54
十三、学会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也可以说成“联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同学们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
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连贯。如: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时间先后的次序排列句子;
按照空间位置转换(上→下、下→上,里→外、外→内,前→后、后→前,左→右、右→左,近→远、远→近,……)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别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总→分”或“分→总”的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概括→具体”或“具体→概括”的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因→果”或“果→因”的顺序排列句子;……当然有时候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顺序”综合起来使用。
大家读读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这几句话,先“总”写雨大,再具体“分述”雨怎样大,大到什么程度。在具体“分述”时,作者又是按照“天地间→对面屋顶→房檐→地上”的顺序排列的。这几句话写得多么清楚、连贯啊!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贯。
读读下面这几句话,想想有什么毛病,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条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儿,把线头儿穿过针眼儿。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地方,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缝补衣服时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重复出现“妈妈”一词,因此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如果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贯多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几个句子里,如果写的只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后面再指这个人物(或事物)时,就可以用“他(她)”或“它”来代替。
【思考练习】
(1)句子连贯指的是什么?怎样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2)围绕“雪越下越大”(或“洗手帕”、“刷鞋”)这一内容,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十四、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这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从内容上讲,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意思单位”(因为在写整篇文章时,人们就是依据这一点,来把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例如:写人,要紧紧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来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全段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
我才八岁,戴眼镜已经两年多了。戴着它痛苦极了!我最喜欢看电视剧,看少儿电视节目。可爸爸妈妈都不让我看,说我眼睛不好就是因为彩电看多了。我还喜欢上体育课,真希望能尽情地跑啊跳啊,但总怕把眼镜碰坏。有一次,全校跳绳比赛,就因为我的眼镜掉在地上,没能得第一名。还有一次我参加艺术团绘画比赛,由于眼镜框松了,我只好用一只手扶着眼镜继续画,结果比赛结束的铃声响了,我还没画完呢。唉,我什么时候告别这讨厌的小眼镜呢?
这段话,是紧紧围绕“戴眼镜痛苦极了”这个中心意思写的,是从“不能看电视剧”、“不能尽情地跑啊跳啊”、“影响了绘画比赛”成绩这三个方面来记叙的,内容非常集中。
可是有的同学在写段时,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本来知道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写,也想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可是却把与这个“意思”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句子或内容也写了进去。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注意。同学们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哪些语句偏离了全段的中心意思:
谢晶同学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干部。小华病了,她陪小华去医院看病。叶苹忘了带水彩颜色,她把自己的借给叶苹用。她对人很有礼貌,见到每位老师都主动问好。一天下午,她走在路上,看见两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蔬菜的板车,就急忙跑上去帮着推。她还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呢!
显然,谢晶同学“热心帮助别人”是全段的中心意思。段落中写谢晶陪小华去医院,把自己的水彩颜色借给叶苹,帮助农民伯伯推车,这些都是她“热心帮助别人”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同这段话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一致的。而写她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好,虽然这也是她的优点,但与“热心帮助别人”这个主要意思无关,因此应该删去。
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写前,要想好段的中心意思;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个“意思”展开。这样写出的段落,内容才集中、明确。
【思考练习】
(1)写一段话,为什么要围绕一个意思写?怎样才能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
(2)围绕“老师对我真好”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十五、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是写好一段话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围绕这个“意思”展开来写呢?总不能胡乱地东一句、西一句的吧!这就涉及到一个采取什么“段式”结构的问题,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文章是思路的反映,段中各句之间也总要有个顺序。写一段话若能够做到有顺序,写整篇文章要做到“言之有序”也就不难了。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特点与“句群”相同,常用的段式有:
①顺承式。即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②时间推移式。即以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的层次。
③空间转换式。即按照方位,处所转换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④递进说明式。即全段围绕中心意思,分两层或几层来记叙说明,各层意思逐步递进,一层比一层深入。
除此之外,还有并列陈述式、转折强调式、对比说明式、补充说明式、问答式、因果式(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悬念引读式、倒叙式、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结)概具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等。
这么多构段方式,写段时具体采取哪种(或几种)形式呢?这就要依据实际情况,根据所写的内容来确定。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层次、安排句子的:
碧云寺坐西朝东,依山叠起,有六层院落。那里松柏参天,清幽、壮观。到了那里,先要进山门。山门的石桥前有一对石狮,雕刻得很精细,虎视眈眈的,据说已在这里守卫了五百多年。过了山门往南跨院走,那里有个罗汉堂,里面塑着五百尊木质金漆罗汉和七尊神像。活佛济公的像与众不同,塑在梁上。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回过身来进北跨院,那里别有一番景象。叮咚的泉水从山石中流出,汇成小池,清澈见底。池边叠着奇形怪状的山石,十分有趣。池上有桥,池旁有亭,它们好像都在专心地聆听泉水的歌唱,这里叫水泉院。再往北走是一个大殿,现在被开辟为孙中山纪念堂。过了纪念堂是金刚宝塔院,玲珑华丽的汉白玉石塔耸立其间。塔身高30多米,有石阶可盘旋而上。塔座正中有个洞,这里葬有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塔座周围有雕刻精美的佛像、浮雕,好像在向人们娓妮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小作者先总写碧云寺“清幽、壮观”,然后按照处所转换顺序(山门石狮→南跨院的罗汉堂→北跨院的水泉院→再往北的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后面的金刚宝塔院),逐层进行描述。正因为作者记叙得清楚、有序,才使人读后就如同跟着作者亲自游览了一遍。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常用的构段方式有哪些?
(2)用“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开头,最后用“我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结束,写一段条理清楚的话。
十六、学会把内容写具体
老师常说同学们的作文内容不具体。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这的确是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头疼的事。这也难怪同学们,把内容“写具体”,确实要比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要稍难一些。
写具体,强调的是要“言之有物”,即说话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空洞。这样,写出的内容才会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注意:
(1)安排好段落的条理。
“写具体”和“有条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条理,即使写得再具体,也只不过是一堆杂乱的“废料”。更何况,缺少“条理”,是根本谈不上“具体”的。
(2)列举实例,抓住特点。
把内容写具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具体事,说具体话。写人,重要的不是给他下结论,而是要抓细节,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写出人物的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记事,就是要写出事情发展变化的详细经过、前因后果,写出动人的场面,进而写出事件的特点,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写景,就是要写出景物形状、颜色、光泽、声音、态势等方面的特点,使人“如睹其形”;状物,就是要写出物体大小、高矮、厚薄、轻重、质地、色彩、气味等方面的特点,使人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
(3)施展浑身本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写清事物特点。
记叙时,不写或者少写“十分可爱”、“可漂亮了”、“美极了”、“真有意思”等词句,因为这些都是空话;没有见过(或接触过)这一事物的读者,根本想象不出他(它)可爱在何处,美在何方。把特点写具体、清楚,就是要把笔落在实处--到底怎么“可爱”、“漂亮”,写出来。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如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拟人……把“特点”写清楚,段落内容自然也就具体了,读者自然也就明白了。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想想作者抓住了老槐树什么特点,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那灰褐色的树干,高高地伸向天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也够惊人的,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也合抱不过来。那巨大的树冠向四面舒展,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这段话具体地描写了老槐树高大而粗壮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老槐树的无比喜爱之情。全段先总写老槐树“高大、粗壮”,然后从树干、树冠两个方面进行分述,条理十分清楚,为写具体搭好了框架。在描写树干时,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它那灰褐色的树干,高高地伸向天空,快要超过三层楼的楼顶了”),列数字的方法(“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也合抱不过来”),这样就把树干如何“高大、粗壮”具体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在描写树冠时,作者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那巨大的树冠向四面舒展……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不仅写出了老槐树的枝叶繁茂,同时也显示出它高大而粗壮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思考练习】
(1)内容“具体”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内容写具体?
(2)以“我最喜爱校园里的____”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分几方面把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