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核武器计划揭密:美国扮演双重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25:29

美国“科罗娜”侦察卫星在1971年拍摄的内盖夫核研究中心。
以色列--一个被阿拉伯国家包围的犹太国家,一个遭受过种族灭绝灾难的国家,必然有强烈的危机感,也可以说是没有“安全感”。因此以色列始终在追求一个“杀手锏”来保护自己。“核力量”无疑是最佳选择。事实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不懈的努力以色列已经拥有了生产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成为五个核大国之外最具核实力的国家。但是出于种种政治因素的考虑,以色列从来没有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那么以色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样开始发展的?未来又会是什么走向?
启动核计划
文字上有记载的以色列核技术研究开始于1948年建国之初。当时的以色列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匮乏。但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寻求技术突破,为研制核武器进行秘密准备。1950年,以色列成立了由8名成员组成的原子能委员会,受国防部领导,后升格为部,由以色列总理亲自任主席,负责全国原子能研究的计划和管理。同时,以色列的魏茨曼研究院成立了一个同位素研究部,并且派出年轻的以色列科学家到国外学习核能和核化学等新兴学科。以色列的原子弹之父厄思斯特.戴维.伯格曼时任该院的化学部主任。195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本.古里安任命他的门徒西蒙.佩雷斯为国防部办公室主任,协助他负责以色列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并将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归于佩雷斯直接管辖。此后不久,在美国、法国、南非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雄心勃勃的核武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美国的支持
在以色列的核计划中美国总是扮演着双重角色。表明上进行反对和监督。实际上是纵容甚至提供了一些帮助。1955年,以色列政府在签署了和平使用原子能协议后,其核研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1957年2月在美国援助下,以色列在里尚齐翁建立了第一座核反应堆。这座反应堆功率6兆瓦,以天然铀为原料,主要用于研究和生产放射性同位素。1959年,以色列又建成了纳哈尔索雷克反应堆IRR-1,这是由美国援建的5兆瓦轻水反应堆,不过该反应堆一直受到美国人的监管,不可能被派上军事用场。在此种情况下为达成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以色列先后与法国和南非秘密开展了长达数年的核合作,为其核武器的成功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迪莫拉核反应堆圆顶建筑。
与法国的合作
法国是以色列核计划最初的合作者。讲到两国的合作就不得不提到以色列核武器之父恩斯特.大卫.贝格曼。建国之初,以色列约有三、四十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移居巴勒斯坦。其中就包括贝格曼,他后来成为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主任,是以色列核武器发展的创始人。1949年,贝格曼负责以色列魏兹曼学院化学系。学院方面对他的核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同年,贝格曼的好友原子能委员会委员法国核物理专家弗朗西斯.佩兰访问了魏兹曼学院。之前以色列科学家也应邀参观了法国萨克莱核研究中心的新建核研究设施。随后,两国建立了联合研制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合作关系是以色列通过本国专家的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
法国当时的核技术水平也相当有限。二战之前,法国有一个核物理研究中心,但其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前苏联和英国,甚至加拿大。以色列和法国在那时应该属于同一个技术层次。以色列的专家很有可能还为法国的核技术发展做过贡献。上世纪50年代早期,两国在核技术研发方面走得很近。如以色列科学家参与了法国位于马库勒钚G-1核反应堆和UP1核燃料再处理工厂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底和60年早期,以色列和法国的关系更加亲密。法国成为以色列武器的主要供应方。而当法国的北非殖民进程不稳定时,以色列向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这些情报是从一些北非殖民国家的西班牙藉犹太人那里获得的。
促成以色列和法国核合作的直接原因是苏伊士危机。1956年10月,以法连同英国实施了针对埃及的“联合苏伊士-西奈山”行动。行动前一个半月,以色列意识到该向法国提出帮助自己建设一个核反应堆的时候了。一年前就有先例,印度原子能局(DAE)和加拿大、美国达成建造40兆瓦“加印美核研究反应堆”(CIRUS)研究堆的协议。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大卫.本.古里安的一位重要助手希蒙.佩雷斯和贝格曼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会晤。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在9月份建立一个研究核反应堆。10月29日,苏伊士战争爆发。尽管以色列的行动十分成功,在11月4号之前就占领了整个苏伊士半岛。但是法国和英国却在11月6日沿苏伊士运河的进攻中陷入困境,随后迫于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而宣布失败。英国和法国的撤出让以色列孤军奋战,承受来自两个超级大国大的压力。苏联总理布尔加宁警告,如果以色列仍一意孤行,坚持不从西奈山撤军,那么苏联将对其进行核打击。

“科罗娜”和分辨率较低的商业成像卫星“斯波特”所拍图像对比。
1956年11月7日,以色列外交部长果尔达.梅厄、佩雷斯和法国外交和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安.比诺和布尔热莫鲁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法国方面对自己作战中没有成功支援盟国而十分懊恼。然而以色列却十分关注苏联的核威胁。这次会议中,双方在改良研究型核反应堆上达成初步一致。佩雷斯似乎要确保达成一个协议来帮助以色列发展核威慑能力。会谈后几个月,以色列就在法国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18 兆瓦的EL-3研究型核反应堆,并掌握了钚分离技术。随后,规模又正式升级为24兆瓦。但是在使用相同能力钚平台的前提下,实际向工程建造人员提供的核心冷却管的规格足以保障三倍于这个能力的反应堆。具体如何进行升级过程的还不得而知。
以色列在其南部贝尔谢巴附近的内盖夫沙漠中的迪莫拉秘密建立了这个核反应堆。几百名法国工程技术人员赶到贝尔谢巴。虽然贝尔谢巴是内盖夫地区最大的城市,但还是很小。一些参与法国马库勒核设施建设的公司也加入到建设计划中,如法国和以色列的钚分离工厂都是SGN建设的。
1958年,迪莫拉进行过EL-102反应堆的试验(法国知道)。反应堆所需的重水是从挪威购买的。以色列以动力反应堆试验的名义达成了这次交易并同意挪威对重水的和平使用进行32年的监督。但是挪威只在1961年4月这些重水用于迪莫拉核反应堆之前被允许进行了一次监察。为了掩盖计划的真实内容,以色列将迪莫拉基地称为一个“锰试验工厂”(虽然显然不是一个“纺织工业试验工厂”)。不过,美国情报部门还是在1958年知道了这个计划,并利用U-2侦察机对试验计划进行了侦察,确定了这里很可能是一个核反应体系。无容置疑,法国人参与了这个计划。
内盖夫核研究中心是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的中心。它位于沙漠城市迪莫拉的附近,因此简称迪莫拉。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法国在这个中心建成了一个核反应堆和一个钚生产车间。所有制造原子弹所需的特殊材料都在迪莫拉生产制造,包括钚,锂-6氘化物以及浓缩和未浓缩的铀。但是原子弹的设计和组装是在别的地方进行。
由于以色列对这个空域进行了严格警戒,因此不可能利用普通侦察飞机对其进行侦察。在上世纪60年代,一架以色列空军的“幻影”由于误入这个空域而被击落。

“斯波特”的图像上对迪莫拉核反应堆的圆顶建筑和钚生产车间Machon 2进行了标注。
1960年,反应堆运转之前,法国(时任总统是戴高乐)重新考虑了这次交易并决定暂停这一计划。经过几个月的谈判,11月双方达成了一致,以色列必须许诺不制造核武器并向世界宣布这个计划,否则停止“钚工厂”工作。1962年,迪莫拉核反应堆进入关键的阶段。法国人重新进入建设钚车间。整个工程计划在1954年或1965年建成。显然从一开始以色列就是为了军事目的搜集反应堆和相关技术而非不是“军民两用”的目的。迪莫拉(官方称内盖夫核技术研究中心)戒备森严。1967年,以色列空军的一架“幻影”飞机由于误入迪莫拉空域而被击落。后来,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段时间以色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六个制造原子弹的国家。
西摩.赫希说,列维.埃斯科尔总理在迪莫拉工厂建成后推迟了核武器的生产。但是反应堆仍在继续工作,因此无论是否进行分离,钚收集仍在继续。现在公认以色列在1965年开始进行钚提取。分离提取出的钚足以在六日战争前生产出一枚原子弹。至于到底有没有生产不得而知。
赫希说,莫夏.达扬在1968年初下令开始核武器生产。这时才开始全面的钚分离。当以色列开始以每年3到5枚的速度生产原子弹后,1967年威廉.巴罗曼和罗伯特.文杰姆就在《临界点》上公开了以色列已经生产出两枚原子弹。埃斯科尔也确实在六日战争其间进行了第一次的核警告,部署了这两枚原子弹。
1971年以色列开始购买弧光放电充气管(Krytron)。Krytron是一种极速电子转接管,既可用于民用工业也可用于核武器生产。(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