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是展示身体健康的窗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6:10
人的双足默默无声地支撑着人的驱干、双足的反射区就好象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专家指出:“当人体病变程度达10%时,足部反射区就会反映相应的征兆,而人体产生自觉症状,能够被医疗仪器检测出来时,病已达70%。
1.望双足形状
望形态是观察患者足部与疾病有关的形态的强弱、胖瘦及动静姿态体位变化。人体正常的足部应活动自如,关节屈伸旋转灵活,足背皮肤润泽,筋脉与骨骼各守其位,无异常凹陷和凸起,足底部肌肉较厚,富有弹性,平坦分布于足底。
中医望形:一般从形体上看,足拘急,屈伸不利者(发生痉挛或抽筋),多因寒凝经脉,这是由于寒性收引之故;足枯细者(枯干、瘦弱),多因气血亏虚不充形体所致;手足臃肿,多因邪气壅盛或痰水气充斥的缘故。
其中,屈而不伸者,是筋脉挛急;伸而不屈者是因关节强直。足抽搐,常见于邪热亢盛,肝风内动之痉病。掷足,是内热亢盛,热扰心神。足摇摆不定,为气血俱虚、肝筋失养、虚风内动的表现。小腿肌肉及足底肌肉萎缩,为脾气虚,营血不足,而失荣之故。足痿不行,称下痿症,因湿热蕴积,浸淫下肢筋脉而致驰纵不收。胫肿或跗肿,为肿之症。足膝肿大而股胫瘦削是鹤漆风。趾关节大变形,屈伸不便,多系风湿久凝,肝肾亏虚。
西医望形
足部肿胀:正常人体双足活动自如,肌肉有弹性。若足部出现水肿则标志泌尿排泄系统出现障碍。如足部内外侧在前腺反射区膀胱反射区部位可观察到肿胀的现象,则表现出患者有前列腺肥大或尿潴留。
足面凹陷:人体双足表面光亮平滑、弧线自然。但是,当人体内某些器官被摘除后,该器官在脚上的反射可观察到一些明显的凹陷。如胃、胆囊、阑尾、子宫、卵巢等器官的切除,在相对应的反射区会很清楚地出现凹陷。也有些脏器的功能低下、萎缩或衰竭,这时会在脚上所对应的反射区部位出现肌肉萎缩或皮肤皱褶的现象。
角质化:不少人的双脚有脚茧、鸡眼,这就是脚皮角质化。脚皮角质化往往是由于双脚走路长期摩擦而形成的,农村劳动者显得较为明显。但有些人的脚皮角质化是一种病理变化的表现。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或城市家庭妇女,平时走路少,但在前脚掌出现了局部的硬茧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在后脚跟部反射区有厚茧,则提示生殖器宫有慢性疾病;有些在肺及支气管反射区处有脚茧,往往提示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但要与女性长期穿高跟鞋而致足底生茧区别开来,肺反射区有茧易患呼吸道的疾病,心反射区的脚茧,可能是心脏病变的痕迹。
2.望双足颜色
我国人的正常肤色是微黄红润面有光泽,称为“常色”。患病时皮肤发生的色泽变化,为病色。正常足部的皮肤虽不如面部皮肤荣润光泽、坦正常人足部皮肤应为润泽而富有弹性。皮肤是足之外表,凡受外邪或内伤,都会从足部的肤色反映出来。如春夏之季,雨天鞋湿,而不及时换鞋,足部浸泡在湿鞋中常会诱发感冒、此时肤色会呈白色。从中医的角度看,苦皮肤虚浮肿胀,脱鞋有印,久而不消,多属水湿泛滥;若皮肤干瘪枯燥,为津液耗伤或精血亏损;若皮面粗糙如鳞,抚之涩手,亦称“肌肤甲错”,是为血虚扶淤;肤色黄而白枯,为气虚血亏、营养不良而致;若足底肤色白而无光者为正气不足,表明脾功能差,营气不养所致。从反射学的观点出发,就肤色而言,健康人足底的肤色一般是白里透红的颜色。但在有病变的反射区部位有时会呈现异常的颜色。例如脚FDA2趾(头部反射区)呈现暗紫色,提示脑血管可能有病变,可能是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的预兆。如果在足部反射区的皮下发现有小的出血点,或淤血状的紫色斑点或蛛网状的斑纹,往往提示与该反射区对应的脏腑器官受了损伤或有内出血。在足底某一区域出现色红鲜艳而有点状者,多为热毒炽盛、炎症之兆。
3.望双足趾甲
正常趾甲为红润,甲薄平滑,有光泽。
趾甲色淡,说明有内寒。
趾甲色白为血虚亏。
趾甲色艳红为阴虚。
若甲深红为热。
趾甲紫黑,血瘀不畅。
若按甲放松后,甲色变化迅速,为气血流畅,有病也轻。
若按之甲白,放之不红是淤阻之兆,就是新病亦凶。4.触摸双足
摸足也就是触诊,足部触诊可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有痛诊断,二是无痛诊断。
(1)有痛诊断
又叫指压检查,是指在按摩双脚时,有病胜器(部位)的相应反射区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病部位与反射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双脚是人体的一部分,是全身血液循环下肢通道的终端回转段。由于双脚距心脏最远,并承受体重的压力,最容易出现血流阻滞。当按压到血液不通畅的部位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就给我们的诊断提供了信息。
有痛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术者洗手、修指甲。清洁患者的双脚,在准备按摩的部位均匀涂上按摩膏。
②在按摩双脚各个反射区时,各反射区的敏感程度不一致。正常人的眼、小脑,甲状旁腺、孵巢、睾丸、胆和内侧坐骨神经等反射区都较其他反射区敏感,在对各反射区施用大致相同的力度时,这些反射区会显得疼痛重些,这不一定显示其相应的脏器有病。所以,对这些反射区按摩时所施力度应较其他反射区轻些。
③有痛诊断有时不准确,有的人脚部对痛感反应迟钝,如脚底皮肤厚,或长期进行足部按摩,或常穿按摩拖鞋的人,他们的脚多不敏感,按摩时反射区不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没病。相反,有的人脚部非常敏感,尤其是中风患者的脚就比较敏感,许多反射区都会出现明显疼痛,但他们不一定都有病。所以,有痛诊断只能给我们一个参考信息,还应配合无痛诊断作出综合诊断。
④在下列情况下,不能采取有痛诊断:
脚部皮层过厚,施行按摩不能产生痛感者。
因喝酒、吸烟过量或经常服用镇静药物而产生痛觉迟钝者。
儿童、妇女等对痛觉特别敏感者。
昏迷、精神失常无法通过按摩痛觉作出诊断者。
⑤应先检查患者的心胜反射区,手法先轻后重,如使用轻手法按摩时患者已感到剧痛难忍、这说明心脏有严重问题,应放弃便用有痛诊断,以免在进行中发生意外。如患者心脏无严重问题,可继续从左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顺序,将所有反射区按摩一遍,然后再从右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同祥顺序按摩。记录下对痛觉敏感异常的反射区(用+、++、+++等符号表示其异常程度)。
⑥按摩时操作者可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用(+)表示。(+)表示有疼痛感,但能忍受;(++)表示痛感明显;(+++)表示剧烈疼痛,有人将脚迅速躲缩;无痛感或微痛者不记录。记录时可写反射区名称(+)【左脚痛痛感(+)号写在】反射区的右上角,右脚痛痛感(+)写在反射区的右下角】。
⑦一般不宜做一个反射区就向病人说病情,因为一个病症的出现往往是许多器官或脏器不平衡所致,往往会有一二十个反射区异常,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病症,告诉病人印象诊断。
⑧按摩时,反射区的位置要找准确,按摩力度要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力度要比较均匀,不能过轻过重,忽轻忽重。
总之,我们要认准反射区的位置,还要掌握好指压的力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善于研究,不断总结,逐步掌握规律,将有病的部位与无病的部位区分开,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2)无痛诊断
又叫皮下结缔组织的变化。无痛诊断根据手感和观察外形变化来诊断。主要靠的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字,而“望、闻、问”则是“切”的辅助,人体器官发生病变时,用手在足部反射区按压触摸,会感觉到皮下有气泡状物或水流的感觉,也有些出现小颗粒状物、条索状物及硬结等,这些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病理结缔”,也称阳性点。
气泡状物和水流感觉的出现,表明人体内该反射区器官偶然风寒或风热。
若有沙粒或颗粒状结缔状组织现象出现时,表明此反射区对应器官已有些不适的感觉。
若皮下扪及有块状物硬结,表皮并有黑色斑块时,按之很敏感有感觉。
5.影响诊断的因素
长期生病卧床三个月以上者。
长期站立工作,脚底硬结多、疼痛处多。
病人脚底皮肤太厚,无法摸清楚。
患者或施术者情绪不稳定,正在激动时。
体育运动员,脚部损伤多不宜检查。
曾经长期穿按摩拖鞋,以致脚底不敏感。
7~15岁青少年,正在发育,各方面都不平衡,许多反射区都会表现出问题。
患者不能要求通过一次检查就能检查清全身疾病,一般需3~5次才能查清楚全身情况,遗漏错诊很难避免,如能配合耳诊、手诊等其他手段则检查效果会更好些。
过度饮酒的患者,脚底也不敏感。
施术者自己信心不足有疑惑时。
天气烦热或环境嘈杂时。
施术者过于疲劳。
患者用手抱着大腿,影响了传导与血液循环。
天气过分寒冷,足部皮肤肌肉僵硬。
在接触大量被检人员时,连续都查出一反射区有问题时。
6.足部诊断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
无副作用。足部检查有一定的经验性和科学怀,安全可靠,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有广泛的群众性。
减少痛苦,又能节省费用。
摸脚查病的方法不需要像医院的设备仪器,可因陋就简,检查方便,不受地点、场地限制。特别适用于缺医少药的山区和偏僻的乡村。
足部反射区检查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压痛和气色形态的变化能初步鉴别出有问题的部位和没问题的部位,为个人和家庭保健提供及时的信息,有利于未病早防,有病早治。
(2)局限性
足诊能提前提示人体器官变化的信息,但还不能提供定量的报告,对病在器官中的确切病位尚无准确把握。
由于患者对检查的敏感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加之施术者的个人感觉和经验的差异,因此,准性因人差异而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