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哲魂:为什么朝野之间的政见分歧总是很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0:29:29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朝政者并未能提出什么新的政纲;或者说具有新意的政见不多;几乎多是些老生常谈问题,或旧话重提,或套话新说。根本未能触及到当前的厉害关系,也未能触及到社会政治体制实质性改革。可见,在对待当下形势分析上,由于朝野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政见分歧很大,其中偏见和差异也很突出,彼此达成共识地方很少;这成为中国改革过程中经常遇到也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野的百姓与当朝权势人物——为什么总是在基本的问题上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呢?我的个人分析是:

老百姓的生活与当权者实际生活的体验差别很大,难以在一个共同语境中对话。这是指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与中国官员头脑想象的生活之间差距很大,隔膜很深,距离很远。它的根本原因是,它取决于官员们调查与了解问题的方式,总是隔着真实情景许多层,他们下基层时,总被包围,被阻隔,被安置在事先选择的环境中亲历,不管是那个层面上领导,都是由那些深谙官场规则控制与安排下,老百姓是演员,官员是主角,盛世繁荣的虚假性戏剧不断上演,一切不过仅仅是为电视创造一起媒体的戏剧,走个过场而已;没有谁真正了解或可以代表真正意义的中国老百姓真实生活状态。虚假的官场作风到处弥漫着繁荣欺骗幻象之下,百姓真实的苦难性被遮蔽了,幸福感被放大了,真实的情景被省略了;所以,长期以来老百姓的苦难性被封闭一个缺少了解的空间,老百姓的话语被代替了,老百姓的生活被虚假描述了,老百姓痛苦体验被减化了。

老百姓实际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与当政者想法完全不在一个共同论域里,许多时候,它们之间的冲突还很大。执政者仅仅满足保证统治的长期与稳定性,然而老百姓关心的却是希望不断增加收入,获得幸福生活保障;当然,在表达利益的根本时,执政者好像讲到了为天下百姓谋利益,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少考虑老百姓内心中真实想法,执政者内心与老百姓总是缺少一致性。这是因为所处生活处境不同,其内心看法的不一致,会不断引起纷争根本原因。那些并不能够代表的老百姓的基层组织,因其政权机构金字塔形态,决定了它们只代表着上一级政权派的出机构而已,而并非代表着真实的老百姓。政权机关的真实状态是,下层为上层服务,却很少为百姓负责。层层组织只为高于它的上一级组织负责,却不能为广大老百姓负责。这种由下而上的统治阶级内部心里状态,造成了人们对真实情景苦难生活老百姓遗忘。所以,各级组织中所谈论的老百姓问题,并非是真实生活情景中老百姓问题;因为出发点不同,内心的想法不同,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总是被代表但却不真实。老百姓苦难的真实总是被虚假的遮蔽,而显得无助而苍白。任何一级组织都是为上一级组织服务,而并非是为真正老百姓服务的。执政者与老百姓的想法不同,自然面对着同一个问题,也就必然产生了相当不同做法。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并非是执政者关心的问题;在统治与被统治之间难以有一个可以共同确认论域!

老百姓真实感觉到危害极大事件,在当权者那里得不到回应,可能有些回应,但也非常虚假和不切合实际的做秀。当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可以绑架政府时,老百姓的反抗时常被不合理取缔或镇压了。因为言论自由的缺乏,反抗有时要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近年来,许多群众性反抗被无辜地取缔和镇压了,激烈地情绪化导致政治诉求,合理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合法反抗!为什么政府害怕百姓过激的行为呢?这是因为政府总是害怕得罪那些有势力的集团,那些控制和绑架政府的人们,那些欺骗公众和愚弄百姓黑恶势力;它们给整个社会造成的伤害给百姓的生活中带来难以抹去恐慌。因此,当一个地区的问题被放大到全国范围内时,民众意见和声援的力量被压制,恰恰是这样一些影响全国政治事件,老百姓时常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强势的权力机构为了平息事态的发展,它们往往选择极端压制的方法,或从“维稳”的角度,去解读老百姓反抗力量的发生。他们有意的压抑下那些真实发生反抗事件原因。于是,在朝野之间,面对同样的事件,会产生许多不同纷争。这就是因为你不可能依靠政府力量,去主动发现和解决老百姓感觉具有危害事情,他们也不可能让其事件消失在未爆发之前。这种滞后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政府一直处在消极反对现实变化状态下,而老百姓却因为处在利益被代表和调整期间,所以必须要时刻为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发起一次政治诉求激烈反抗,进行抵抗,并与剥夺他们现实利益集团进行一次次斗争!

老百姓觉得非常痛恨的事情,在朝的官吏却并不认同,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正面对待。虚假之风盛行,不敢面对老百姓的质疑,严格的控制着舆论导向,往往是质疑声音非常强烈时,政府时常表现出冷漠和拒不关心局面,或是避而不谈或是干脆不与理睬。因为统治集团内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内部发生的重大问题,时常采取妥协或平衡手段去处理,当老百姓已经痛恨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才会做出一种姿态去面对。而此时,往往解决问题时机已经错过了,让事态处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控制和解决的状态下。被动处置事态的局面,是因为政府内部总是在托辞而拒绝面对问题有关,或是因为涉及一些利益集团利害关系而选择了放弃有关。腐败问题就是一个例证,时常是老百姓有所反映才会关注,而是当问题已造成事实的状态下,才会在老百姓愤怒之下才着手解决,却也总是达不到应有的政治效果。相反,却一次次失去了民心!

总用捂盖子或欺骗的方式对待百姓,不讲真话,不敢面对真实。在中国官员中,他们普遍害怕丢掉乌纱帽恐惧心理非常突出;因此,在面对自己地区或单位事情时,时常在面对不同的层次上级官员中显现得极端而绝对的顺从,很少有人敢于批评上级观点和做法。很多人,在面对各级上级组织时,不敢面对真实情景,不希望上级知道他们这里真实情况。大多数人都采取哄骗的方法、或是掩饰真相的办法,不敢触及老百姓真实状态,不敢勇于承担已发生的错误。他们害怕群众性事态不断地夸大,遭受上级组织批评与撤职查办。因此,说假话和欺骗上级组织,大事压下来,小事化而了之,是这些官员为官之术的普遍技巧与策略。他们习惯性对上采取瞒天过海基本手法,对下反对说真话以及压制他人的办法,既满足上级机关对政绩考察的需求心理,也保住了自己地位。怕出大事、事后暂且压下处理、或是处置不力已经成为为官之道的家常便饭;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为官心病。官僚机构造成的这种为政的局面,就是不敢面对老百姓面临的真正困境。这种体制造成的弊端就是,轻视了老百姓,或忽略了老百姓真实生活状态为代价,它只为上级负责与服务的政治体制,只为向上级保证忠诚而运行的官僚。因此,它们对老百姓生活改善可以不作为,而只对上统治体制保证忠诚的服务就足够了。

百姓希望给予彻底解决的问题,当朝的权力者却总是回避或拒绝或推诿。因为,不同组织的各级政权机关,他们仅仅为了保证自己统治需要而作为,在财政大权在握,公共开支集权的状态下,不论从分配还是投资决策上,官员都倾向于满足政治集团统治欲望需求出发,而满足官员追求政绩的最大化,满足个人政治野心的膨胀需要,缺少从长远眼光看问题角度。大而不当的决策,背离了当下环境实际,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仅仅希望为自己政绩而工作,就是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和资源,他们也在所不辞。因此,民生问题,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幌子。真正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总被这样一些政绩工程代替了。可见,在政绩与老百姓民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性。如果恰好具有一个共通性,那也是因为碰巧了。很少具有真正从老百姓实际困境出发,去解决的民生与政绩共同需求方案。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涉及到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分配制度,涉及到重新分配机制修改,多数官员是害怕碰撞这样民生的问题,他们实际是在回避老百姓民生的困厄!

道德虚假性以及政治欺骗性,充斥在没有信仰社会空间,失信于民的地方太多,长期以来,它让人们对执政党失去基本信任。宣传机构经常倡导的道德精神,许多时候是丧失了真实性虚假事物。那些被蒙上一层光环的人物楷模,多时,是不被人们相信的;因为,在道德虚假和精神信仰缺失时代,执政党所提倡的理想和主义,缺乏说服力和向心力。人们在道德沦丧和精神信仰缺失的境遇中,通常对榜样的人物出现,时常觉得不可信!这基于人类普遍生存经验,也基于执政党宣传的榜样力量的认同性很低。因为,在他们看来,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有问题的信仰,却偏要老百姓确信,这是一件在日常工作中可笑的事情!在他们中,很多人其实并非非常认同理想和主义,这就是说,他们自己宣传信仰东西其实他们自己都很少相信,又如何让老百姓去信奉呢?在潜规则盛行的社会中,虚假道德与官场恶习所把持各个层面,浸透着太多让人们对其失其信任东西。一切主流媒体中倡导的东西,人们习惯了从相反的角度去解读。实践证明,越是政府辟谣的事情,此事可能一定就是确有其事。在公共空间中大量存在着虚假宣传信息,决定了人们对宣传和传播领域内虚假现象的反感与讨厌!

政治意识形态控制非常之严厉,具有活力社会只能在压抑下难以得到自由喘息的生机,精神受到了严格的约束,破坏了走向繁荣富强精神自由追寻,一个民族国家,彻底地丧失追求自由与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结社自由与言论自由,在中国社会其实是很给得到应有尊重和推广;不论是写在宪法上,还是在法律上如何规定,它们在现实操作中都形同虚设。只有一种独霸的政治意识形态,只承认自己信仰和理想的社会。问题还在于,它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虚假的信仰,人们早已经失去对它的信任。精神的自由性和意识个性追求都得不到应有保证。主流社会舆论力量企图控制着所有社会的方方面面,企图浸透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去。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对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社会来说,对于一个严格控制政治意识形态执政党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因为,一个缺少自由活力,缺少精神自由,缺少打破传统力量生成,缺少言论自由社会环境,如何谈百花齐放,怎么可能有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选择呢?不放开思想言论的解禁,就不可能有一个复兴中华民族的未来!

传统社会的国际观带来的僵化思维方式,决定着中国外交路线缺少灵活与变通,在一些重大国际政治中,总是过于僵硬或过于尊重“毛时代”的传统,缺少灵活和机智应变能力。对于一个面向全球化的中国社会来说,灵活的外交策略和机智处置世界危机外交思想极为重要。但是,我们看到近些年来,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中国外交,开始四面受敌,受到质疑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情景呢?一个崛起的中国社会,在面对未来世界责任上,不要人为受到传统僵化思维影响太多,也不能仅仅为某种看似必须遵守的所谓原则约束。但实际上,却是中国外交思想缺少灵活以及僵化的结果,它们迫使中国外交难以寻找到或定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新角色、新位置,而是陷入在自设的窠臼不可自拔。在狂妄自大和保守传统之间,难以寻找到新的平衡,使我们在外交上缺少更加具有未来视野的开拓性,缺少面对强手如林国际社会而采取更加灵活外交手段和方法处置舆论危机。我们看到,目前的中国外交陷入到一场国际化公共外交的困境之中,在许多世界舆论中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面向世界进行政治诉说的机会,影响了中国社会在全球化中崛起形象!

对中国未来的国际化过程,我们缺乏设计以及瞻望未来能力,缺少大国应有的思想资源,也缺乏大国文化魅力,更缺乏大国文明的原创性。欧美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中,不断地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低碳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而中国社会目前仍处在一个中国制造阶段,还停留在千方百计鼓励人们追求消费的历史阶段。我们对于资源缺乏和自然资源稀缺感受,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对环境危机的真切体验还缺乏危机感。我们难以寻找一个具有建设性社会发展的方面性,面对未来的全球性发展前景,我们还没有一套新的应对方案,只能跟随着其他欧美国家走。一个在现代性中丧失了传统和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如何寻找到一个可以跨越式发展的未来道路?在缺少独立判断国家所处在地位和未来走向前提下,我们就不可能去设计和参与今后世界的未来?因为,我们连自己都未能确定的时候,如何给予自己指引一个方向呢?这种迷失,在中国处在经济危机又很难走出困境时刻,显得如此的令人迷惑。就是目前选择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只不过是跟随欧美国家其后的行动,并非是由我们原创的贡献给世界经济与智慧。
上述分歧之大,可以透出中国改革的艰难性,也说明朝野之间思想交锋差异性。要校正目前朝野之间思想巨大的差异性,它可能意味着——这是改革能否成败的关键,意味着统治者与全体民众之间能否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关键问题。因为中国的改革,是满足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幸福的改革,而非满足一少部分人个人私利的改革。问题在于,这种政见的分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始终,但是,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面对这种分歧,否则,我们就难以面对未来中国现实。此文仅仅是从现象上解读了两全期间朝野之间的思想分歧,它们难以取得一致性前提情况下,我试图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作一种政治诉求,它仅仅表达了我个人政治见解而已!(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评论
6
点击
1755
收藏
支持
23
反对
0